精神病学总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9040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精神病学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精神病学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精神病学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精神病学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总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学(精神医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xxx,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WHO健康的定义: 躯体健康 :心理(精神)健康

2、精神病时点患病率( ) 目前全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万,Diseases-Illness-Sickness 躯体生病-病感 -不健康 Biology-Psychology-Society 生物-心理-社会,“冰山”现象,精神病学家所见有心理障碍病人,卫生负担的总体分布(1993)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 DALY),从世界银行(1993)改编 牛津大学出版公司许可,精神卫生问题的伤残 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的百分比*,* 所有精神障碍=100% 从世界银行(1993)改编得到牛津大学出版公司许可,对精神病本质认识的历史演变,Psy

3、cheiatria(治疗灵魂) Hippocrates :精神病体液病理学说 Aristotel:心是精神的发源 Pinel:首位“疯人院”院长 Eng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精神病学发展,精神是脑的机能,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是以中枢神经递质为基础的 中枢神经递质学说导致精神药理学及精神病治疗学的迅速发展,生物精神病学的发展,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基础 精神药物治疗学的进展 精神疾病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脑影像技术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受体药理学发展,195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M.Vogt首先用生物测定法发现大脑和外周神经含有NE和5-HT。 1957年发现脑

4、中含有DA,并确定是一种独立的神经递质。 1962年Hillarp等发明组织荧光技术,证实了中枢神经元中含有NE、DA和5-HT。并且还标出各种神经元的通路和分布,有力的推动了精神药理学发展。,c,多巴胺通路,MONOAMINE HYPOTHESIS,抗精神病药受体作用比较,1920到1930年间使用 metrazol诱发病人抽搐发作,随后使用了胰岛素,发现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1938年4月两位意大利医生发明了电休克疗法。 1917年奥地利精神科医生Julius von Wagner-Jauregg让病人感染疟疾来治疗麻痹性痴呆。为此他获得了1927的诺贝尔奖; 1949Moniz与W

5、alter Hess 因发明脑叶切除术治疗精神病人而获得诺贝尔奖。 1951年发现氯丙嗪。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Delay和Deniker观察到氯丙嗪可以缓解各种精神病症状。1953年瑞士巴塞尔大学精神科把氯丙嗪的适应症扩大到各种重性精神病人,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疾病治疗学发展,精神疾病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分子遗传学 临床遗传学 家系调查 孪生子研究 MZ DZ 寄养子研究,脑影像技术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CT和MRI发现脑室扩大,脑萎缩,并以左额叶较明显,据此Crow等提出了精神分裂症型、型的假学。 PET发现病人额叶、基底神经节、颞叶脑区的代谢较其他脑区低,并提出了精神分裂症额叶纹状体功能

6、缺陷假学。,社会精神病学的发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精神病管理模式的变革 社会文化和精神疾病 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我国近代精神病学学科的发展,工业化都市化对精神疾病谱的影响 精神疾病谱的变化 我国精神病学专业的发展,心理活动,基本心理过程 认知: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 忆、智能 情感: 情绪 心境、激情 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意志:动机、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精神活动的特点,客观现实性 协调一致性 目的指向性,精神正常与精神异常的判断标准,心理学标准 临床医学标准,精神异常也是一种 有诊断标准的“疾病”,

7、CD-10 DSM-I CCMD-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素质因素 生物学因素 理化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学因素 应激与精神障碍 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 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 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症状(Mental symptoms) 精神障碍患者不正常的心理活动现象 精神病性症状(Psychotic symptoms) 指某些极端不正常,据此可诊断为精神病的特征症状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 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的原则,纵向比较 与过去的一

8、贯行为举止相比较 横向比较 与大多数正常人相比较 此时此地 结合当事人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判断,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的原则,心理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 心理活动自身是否协调统一 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完整 统计学上正常处于中间大多数 不具有精神病理学表现 能为其所在的社会(文化)接受,认知及认知障碍,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等心理活动,感觉(Sensation),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反映形式,也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知觉(Perception ),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

9、脑中综合起来,并借助于以往经验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印象 错觉(Illusion)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 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 知觉体验 错觉与幻觉的区别 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的区别,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形象的生动性描述 存在于主、客观空间 反射性幻觉 机能性幻觉 入睡前幻觉 心因性幻觉,幻觉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主要见于以下四种情况,器质性疾病 意识障碍,睡眠状态 情绪状态 精神分裂症,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能够正确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个别属性感知歪曲 感知综合障碍与错觉的区别 感

10、知综合障碍与幻觉的区别,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体形感知障碍(人格解体),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思维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七个过程 思维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 思维的基本过程都是通过观念或概念之间的联系,即联想和逻辑过程实现的,正常人的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目的性 思维的连贯性 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实践性,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 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超价观念,思维奔逸-联想增多、加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思维迟缓-联想抑制、变

11、慢 思维贫乏-联想减少,词汇贫乏 思维散漫-联想松散,缺乏主题 思维破裂-联想断裂,句子堆积 思维不连贯-语词杂乱、多有意识障碍,病理性赘述-联想粘滞 思维中断(思维被夺) 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 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思维化声 逻辑倒错性思维,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具体的概念抽象化 语词新作 概念的融合、浓缩、无关概念的拼凑 例如:%代表离婚 RAT代表婚姻美满,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的信念,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真实的思想内容坚信不移 典型妄想的三个特征 坚信性:一种确信或坚信、不动摇、不可纠正 特异性:某一个人所独有的信念 自我性

12、:涉及自我、包含着对个人极为重要的感受,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气氛 继发性妄想 先有幻觉,妄想是对幻觉的解释 先有情绪障碍,后产生妄想 原发性妄想 先有内感性不适,后产生妄想 先有记忆障碍,后产生妄想 先有智能障碍,后产生妄想,系统性妄想 内容连贯,结构紧密,逻辑性较强,内容多接近现实 非系统性妄想 内容零散,不连贯,不固定,荒谬离奇,脱离现实,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被洞悉感 物理影响妄想,超价观念,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先入为主,片面,偏激,有一定事实根据,推理基本合乎逻辑,强烈的情感色彩 与妄想的区别,注意(Attention),个体的精神

13、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 主动注意(随意注意)和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 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Memory),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遗忘(Amnesia),对既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 Ribot定律: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得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地发展到远事记忆,记忆量方面的障碍,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记忆质方面的障碍,错构症 虚构症 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 Syndrome),智能(Intelligen

14、ce),一种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可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智能水平一般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关,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痴呆(Dementia),三个成分 智力的全面损害,记忆的全面损害,人格的全面损害 附加症状 神经科症状,精神科症状 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癔症性假性痴呆 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 Syndrome 刚塞综合征) 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内省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有无自知力是判断精神疾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知力完整是判断精神疾病

15、痊愈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情感及情感障碍,情绪(Emotion) 与机体活动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感(Affect) 与社会活动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绪和情感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 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情感不稳,情感淡漠,易激惹性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情感倒错,情感幼稚,意志及意志障碍,意志(Will) 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采取的自觉行为 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互相影响 意志增强 意志减弱 意志缺乏 犹豫不决(矛盾意向),动作与行为障碍,动作(Act) 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16、 行为(Behavior) 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八不症状”) 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抑郁性木僵 心因性木僵 器质性木僵 蜡样屈曲 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违拗症,刻板动作 模仿动作 作态,意识与意识障碍,意识(Consciousness) 觉醒、知晓的状态,对周围环境及对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 意识障碍 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 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遗忘或部分遗忘 思维迟钝,不连贯 理解困难,判断能力降低 情感反应迟钝,茫然 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指向性 定向障碍,意识清晰度的降低 嗜睡 混浊 昏睡 昏迷 意识范围及内容改变 朦胧状态 谵妄状态 梦样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