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桃花源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89037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 桃花源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复习 桃花源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复习 桃花源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复习 桃花源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复习 桃花源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 桃花源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 桃花源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知识,1、通假字,便要还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词类活用:,复前行,欲穷其林。,3、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复前行,欲穷其林,既出,得其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全部),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4、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鲜美:,得:,不足:,如此:,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问()所从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特殊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a.,b.省略

2、句:,6、“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 “俨然” “怡然”,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陶渊明,5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陶渊明,8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9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10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渔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10

4、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1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答: 12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陶渊明,1

5、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陶渊明,15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1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1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

6、源人为什么“皆叹惋”?,16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

7、笔。,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找出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并理解其意思。,找一找,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一下子转为明朗;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豁然开朗,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 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 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 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答案应是两方面: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哪个更重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