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689023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陈雨露课件chapter15(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15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 Financial Crises,2,教学要点,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趋势 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学习金融危机理论模型,3,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指国际间的投融资活动,也可以理解为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 以金融资本流动占有主体地位,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得到反映 流量分析中,资本流入说明对外国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资本流出说明对外国负债增加或资产减少 存量分析中,净资本输入指一定时期内的累计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净资本输出指一定时期内的累计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4,国

2、际资本流动的分类,根据存在形态,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信贷和其他形式 根据周转时间,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中长期国际信贷和中长期国际证券投资 短期资本流动包括短期国际信贷、短期证券投资、国际贴现和国际短期票据发行 根据资本属性和途径,分为私人资本流动和官方资本流动,5,国际资本流动发展历程,1870年1914年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第一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时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第二次浪潮 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进入第四阶段全球化发展时期,6,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全球FD

3、I的规模和方向,跨国并购是根本推动力 发展中国家受到私人国际资本青睐,证券投资波动巨大,7,中长期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对流入国 有利于资本形成,促进经济长期发展 补充资本供给,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拉动对国内资源的需求,组织生产 有助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对流出国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追逐海外市场高收益 对资本流入国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水平,8,中长期资本流动的风险和危害,外汇风险 期限越长,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越高 利率风险 固定/浮动利率工具 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国际债券的投资收益 危害流入国银行体系 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并改变资产负债结构,9,国际债务危机,中长期资本流出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债务国违

4、约,导致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10,短期资本流动的特点,规模大,周期短,流动速度快,风险高,影响巨大 杠杆交易 套利、避险、投机是主要原因 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 受心理因素影响大 容易引发金融危机,11,短期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推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创造条件 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12,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和危害,短期投资冲击证券市场 带动多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 经由证券价格波动影响金融机构效益 资本外逃恶化宏观经济 影响外债清偿能力,降低国家信用等级 导致市场信心崩溃,使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 加大汇率波动性,本币贬值压力沉重,

5、13,国际货币危机,外汇市场上单方向的持续交易迫使货币当局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外汇市场出现剧烈动荡 外汇市场货币危机全面金融危机 国内金融危机货币危机,14,什么是金融危机?,通常认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便意味着金融危机的发生 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企业偿债能力、金融机构倒闭数 “金融”范畴涵盖广泛,金融危机也有多种类型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危机、债务危机 系统性金融危机,15,第一代危机模型,“投机性冲击”的典型货币危机模型 宏观基本因素不协调导致危机 持续性财政赤字货币化与固定汇率制度的矛盾 外汇储备不足刺激投机狂潮,导致外汇储备枯竭和固定汇率制度结

6、束 对模型的评价 证明突发性资金抽逃是理性行为的自然结果 政府行为过于僵化,非理性程度较高,16,第二代危机模型,修正:外汇投机商与一国货币当局之间的博弈导致危机发生的多重均衡解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权衡利弊的结果 必然存在某种原因促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 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必然存在一定理由 在人们预期或怀疑固定汇率制即将崩溃的情形下,政府的维护成本必然上升,17,第二代危机模型,结论 政府可以在毫无投机者介入的情况下宣布本币贬值 投机者抛空本币的行为增大政府维护成本,从而激发政府提前宣布贬值 投机商的竞争性抛空行为自动酿成危机,18,补充假说,自我实现式危机 当市场气氛被悲观情绪笼罩时,本不该发

7、生的危机便会自我实现(self-fulfillment) 表面上引发危机的原因是投机者的“非理性攻击”,实际上是宏观基本面恶化的可能性 要防范过度投机活动引发自我实现式危机,可以考虑提高交易成本,增大经济摩擦,19,补充假说,“蜂拥”行为(swarming) 不完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结果 “领头羊效应” 代理委托冲突,20,补充假说,危机的传染机制(contagion) 中心周边模型:国与国之间存在无法割裂的经济纽带使这些国家的经历相似 广泛的国际贸易、相互投资、具有较大的经济相似性、出口产品和方向类似 板块联动效应:不同国家被按照某种共同的但相对模糊的属

8、性划分为板块,同一板块的国家容易发生相似经历 共同的文化背景,如“拉丁气质”,21,第三代危机模型,亚洲金融危机表现出新特点 危机前国内财政、信贷状况良好 虽然经济向冷,但失业并不严重 资本市场在危机前后经历剧烈震荡 金融机构扮演重要角色,22,第三代危机模型:新兴市场,“过度借款综合症” 政府对借款担保或隐含担保的现象普遍,政府官员与金融活动有着复杂的裙带关系 金融机构无所顾忌地大量举债,用于对非生产部门的高风险贷款 过量的风险贷款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粉饰了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 泡沫积聚到一定程度,出现外来扰动因素时就会破灭,通过支付链条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23,第三代危机模型:新兴市场,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假象 过度借款和过度投资具有隐蔽性 隐含的政府担保是一种或有债务,本质上是隐蔽的政府预算赤字 预算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稳健只是表面;实际上政府正在从事高风险且不可持续的赤字政策,24,第三代危机模型:新兴市场,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强化银行危机 金融恐慌引致银行挤提,造成银行资产损失 债权人信心动摇, 出现“自我实现式”银行危机 中央银行有限的外汇储备使其无法消除市场恐慌,放弃固定汇率制不可避免,25,复习要点,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不同期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国际债务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 自我实现式危机 过度借款综合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