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5688925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课第二节第三课第二节 青春有格青春有格1、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点的有( )心中有他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A BC D2、 “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 ”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D善良要见诸行动3、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D.没有了羞耻

2、心,就不能独立4、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A强者是没有缺点的 B普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C当你有缺点时就不能成为强者 D要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止于至善” (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是说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A. B. C. D.6、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一个

3、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一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吸烟 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作业A BC D7、 “晏子使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晏子的虚荣心太强 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A BC D8、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关于“止于至善”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

4、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9、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说他们是出风头,有人说他们是争表现,有时连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既辛苦也没什么好处。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1)你如何评价李晓他们的行为?(2)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呢? 10、材料一:岑桑有句名言:“青春让每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 ”材料二: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1)上述材

5、料给你什么启示?(2)通过反思,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 2、C 3、A 4、D 5、A 6、A 7、D 8、C9、 (1)李晓和好友不畏这些非议,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是中华美德的彰显,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是“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2)向李晓学习,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见贤思齐” ,在生活中寻找“贤” ,将他们作为榜样。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10、 (1)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2)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