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88864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试题分析,2013年新课标卷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

2、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1)【参考答案】A E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小说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概括的难度,分为四个不同的难度层级以及相应的评分层次。其中能对全文进行宏观整体概括分析并正确的,给3分;能就文章局部进行分析和概括并正确的,给2分;能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并有部分内容概括正确的,给1分;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均不正确的,不给分。根据上述原则,A项给2分。C项给1分。E项给3分。该项考查对全文思想感情宏观整体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该项涉及的内容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段。马

3、里诺从饭店回家后茫然若失的状态,与饭店中完全不同,与前文的那个活灵活现的虚幻的表演者马里诺相比,最后这一段呈现的则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马里诺。从虚幻的舞台到残酷的现实场景的转换,从欢乐热闹的饭店到冷清孤独的家,作者通过从喜到悲的转折,反衬出一个普通艺人的真实生活状况,读者可以通过这个转折,感受到作者对底层江湖艺人的同情之意。该项考查考生是否能够从情节转折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参考答案】 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

4、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着重考查人物角色在叙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叙事进程等方面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局部描写和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力层级为C级。,(2)【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出现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影子是作品题目“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的基本要素,也是主人公马里诺表演幻术的方式。我们可以按照小说构成三要素,从环境,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看影子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从对环境的作用上来看,小说一开始给我们呈现出影子表演的饭店舞台,这是一个供观众休闲娱乐的地方。 其次,影子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人公高

5、超技艺的重要方式。 再者,从叙事情节的角度来看,影子的生动形象和神秘莫测的变化对于推进小说叙述具有重要作用。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乐写悲,为了突出悲剧感,就要在情节上通过突然转折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以此震撼读者的心灵并引发读者感悟。从叙事整体上看,是制造故事悬念,突出事实真相力量的技巧,体现出作者对叙事结构和效果特别的掌控能力。,(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参考答案】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

6、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由表及里,从人物的外部形象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看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和对人性的理解。根据小说的场景转换和叙事情节结构的发展变化,这篇小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马里诺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首先是在饭店里,马里诺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幻术表演者,小说展现的马里诺主要是作为幻术表演者的舞台形象。 其次是在花园里,作品主要展示的是马里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江湖艺人的形象。 第三,小说的后半部分展示了马里诺在家庭中扮演的父亲形象。在马里诺从饭店回家后,他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不

7、一样的形象。 马里诺在家里家外的两种表现,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4)【参考答案】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

8、性;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结构和主题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4)【试题分析】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对比的方法“以乐写哀”,达到吸引读者阅读、思考人生和批判现实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作者在整体结构上分为两个有鲜明对比作用的部分,前半部分侧重

9、于写马里诺在饭店里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则侧重于马里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宏观把握整个作品结构的能力,看他是否能够理解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推断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总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究:(1)从故事情节上来看,作品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在家里的两种不同表现描写有很大的不同。在饭店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给人展现的是一个制造神奇的幻术师的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他给人展现的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普通人的形象。表现主人公行动的情节线索之间形成了冲突性,具有鲜明的戏剧化效果,是吸引读者阅读的有效手段。(2)从作品营造的氛围上来说,小说前半部分,作者把主人公置于乱糟糟的场合之中,详

10、细地描写了饭店中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和观众观看马里诺表演的过程。马里诺影子的表演有趣新奇,观众的喧哗吵闹营造了闹哄哄的氛围。相比之下,小说下半部分,给读者呈现的则是马里诺在家里失魂落魄、孤独凄凉的景象。这两种人物活动氛围情调的巨大差异,使作品徒增一种悲剧的感受。(3)从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来看,作品把主人公马里诺置于两种不同的关系之中去展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饭店里的陌生人,尽管人数众多,但只对马里诺的表演感兴趣,而对马里诺个人的实际存在则漠不关心,他们对马里诺而言是冷酷的陌生人,而马里诺也只是关心他们的食物和金钱。相比之下,马里诺的家人,他的女儿则对他嘘寒问暖,帮助父亲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而马

11、里诺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家糊口。两种类型的社会关系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力求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广泛性和丰富性的意图。,(4)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小说把人物置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对人物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揭示其精神内涵。在这部小说中,马里诺在公众场合中的表现和在家中的表现截然不同。在观众面前,他镇定自若、矜持有度、谈笑自如,回到家里,却沉默寡言,茫然失神。尽管作品并未对马里诺的心理进行详细描写,但读者却可以通过马里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到他的心灵深处,表现了作者由外而内地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写作技巧。(5)从作品的文学风格上看,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却并非简单的外观的现实,其

12、中包含了很多想象和魔幻的因素,尤其是影子的虚幻和现实之间相互融合作用的关系,表现了南美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前半部分侧重于对影子的描写,后半部分则侧重于对现实的描写。影子和现实在不同语境下的真实性的对比,强化了马里诺现实谋生的真实性,这比直接描写生活的艰难更能打动人心,使读者在笑的同时又意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6)作品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两个场合的表现形式的对比,表达的是一个社会人和一个个体人之间的差异。作品以马里诺的社会公开表演活动为开端,故事的落脚点却放在马里诺回到家中的个体表现,尤其是最后用一段的心理描写,画龙点睛般地展示出马里诺的真实生活状态,这种写法表达了作者

13、由表及里的观察和对马里诺的同情和怜悯。也反衬出了社会的虚伪、冷漠和不公,从而达到了更深层次批判社会的目的。,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试题分析,2014年新课标 古渡头 叶紫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

14、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答案】A给3分,D给2分,B给1分;C、E不给分。,(1)A项给3分。该项是对全文的整体宏观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涉及到作品文体整体风格,基本内容,作者情感三个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抽象和判断能力。其中抒情性的文体风格,主要表现于文章第一、二段,第十六段,二十段,二十九段等处的情景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表达了时间的进

15、程,也为作品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赋予了作品整体以伤感的情调。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主要体现于渡夫对“我”所讲的故事之中。在作品二十一段至二十七段中,作者集中用对话的形式,将渡夫悲惨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来,使人看到了一个普遍劳动者亲身经历到的社会。作品又以“我”的视角,以渡夫的经历来反映社会,赋予了作品一种主观色彩。作品对渡夫孤独的形象和悲哀语气的生动描写,以及对渡夫人生遭遇的详细叙述,都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态度。,B项给1分。这个选项的内容出现于小说第八段和第九段,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语句的意义不只取决于构成句子的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结构,还取决于语言

16、使用的情景,包括现实语境和上下文。对于出门在外,置身于陌生环境中的我来说,安全感是第一位的,当渡夫教训“我”为钱不要命时,“我”对他话中的“命”一词自然是非常敏感,暗自吃惊,担心渡夫谋财害命是本能反应。然而,后面随着“我”对渡夫的进一步了解,渡夫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就显现出来了。原来,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另有企图,而是表达对我的关心。而该选项只表达出了我的自然反应的一面,却没有表达出下文渡夫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所以只能给1分。C项不给分。该项内容出现于文中第十八段,考查考生对于事实和动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区分和逻辑判断能力。该选项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现象的描述,后半部分是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解释。但是,这种因果逻辑关系并不符合文章原意。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是因为他担心我会在岸上遇到不测,而不是他想告诉给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他所想的内容,是在我上船之后发生的事实,而不是他请我上船,在他的船上过一宵的原始动机。该选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弄错了因果关系,将事实和动机混为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