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87859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洁净区操作常识(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知识及洁净区操作常识,XXXXX,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个庞大微观世界生物群体的总称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数量多 ,分布广。,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广,种类多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代谢强,转化快,微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为两大类群 非细胞生物(如病毒) 细胞生物(细菌、真菌等),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菌,细菌形态构造,细菌形态,细菌的结构与生长,细胞壁 细胞膜 核糖体 核质体,特殊结构芽孢,细菌生长繁殖条件,充足的营养 合适的PH值 :7.2-7.6 适宜的温度 :嗜温菌为20-40C 必要的气体:CO2和氧气,微生物污染途径,原辅料 空气 水 操作人员 设备容器及包

2、装材料,药品变质与微生物,营养丰富 微生物代谢产物 金属离子促进微生物生长,污染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注射了污染的针剂回导致局部感染或败血症; 使用了污染的软膏或乳膏会引起皮肤和粘膜感染 服用了污染大肠杆菌、沙门菌等致病菌的制剂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消毒与灭菌,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紫外线灭菌,原理 1、 260nm波

3、长辐射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2、产生微量臭氧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特点 穿透力较弱,仅适用于物体表面、空气消毒 。 使用时注意人员个人防护,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 焚烧:废弃物、尸体 灼烧:接种环、试管口 干烤:玻璃器皿 红外线:医疗器械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61.6-62.8 30min或71.7 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 煮沸法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消毒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温杀菌,原理:菌体中蛋白质包括酶类在内,过热后引起凝固变性,失去活性,使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菌体死亡。 特点;高压蒸汽灭菌法: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其具有穿透力强、温度高、灭菌效果好的特点,是简便、经济、可靠

4、、无毒的安全灭菌方法。,常用消毒剂,乙醇 碘伏 甲醛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乳酸 氯和次氯酸盐,消毒剂杀菌原理,酒精能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常用酒精杀菌浓度为70-75%。 氯的消毒作用,即是HCLO作用,HCLO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至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某些酶系统,最终致细菌死亡。 表面活性剂作用: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因素,温度:升高提高消毒效果 浓度:一定条件一定浓度 酸碱度:复杂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有机物质:影响,空气洁净级别,分为百级、万级、十万级和三十万级四种 XXX胶囊的洁净级别为三十万级,药品的卫生学评

5、价,评价药品的一般污染时采用活菌数(细菌总数)(每克或每毫升)表示。一方面可以判明药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以及生产单位所用的原料、工具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者的卫生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推测致病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基本上呈现正相关。 评价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是大肠埃希氏菌,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检出该菌说明产品已被粪便污染,有可能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XXX胶囊卫生学指标,细菌数1000个/g 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个/g 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 活螨 不得检出,洁净区操作常识,人员要求 -进入洁净区不得化妆,佩戴饰物。 -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区。 -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

6、洗澡、修指甲、刮脸,进入洁净区不得佩带戒指等首饰和手表、不得化妆。患有皮肤病、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员不宜上岗。 -洁净区各室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严禁串岗。 -洁净区应限制进入该区域人员的数量 。,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一更室后,脱下一般区工作鞋,放入更鞋柜外侧 。,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转身从更鞋柜内侧取出洁净工作鞋换上 。,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脱下一般生产区工作服,装入袋中。,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走到洗手池前,蘸取洗手液洗手 。,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进入洁净区二更,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取出洁净区工作服,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按口罩工作服上衣(戴连体帽)工作裤的顺序穿

7、好,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整理工作服,人员进出入洁净区程序,手消毒,物料进出洁净区,将送入缓冲间,关闭缓冲间门,脱去外包或进行清洁(去尘、擦净)处理,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并填写紫外灯使用记录或在缓冲间用75%乙醇对物料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洁净区接料人从缓冲间取出物料,关缓冲间门,将物料运至暂存间或指定地点。 物料出洁净区时,将物料送入缓冲间,关缓冲间门。 取料人从缓冲间取出物料,关缓冲间门,即可将物料运至指定地点。,物品及工具进入洁净区,进入的工具、仪器、零部件、设备等均应进行擦洗、除尘或除去外包装、消毒等必要的净化处理,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放入。 尽量减少使用不易清洁的凹陷或凸

8、出的壁架和设备。 清洁工具应干燥,防止生霉现象。清洁剂、消毒剂应替换使用,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设有密闭的废弃物放置点,放置点周围干净、无污渍、无洒漏。并按规定在工作后将其及时清除出洁净区。 不设告示板、记事板,不得在墙壁粘贴无关布告、指示。 工具、器具和容器不得随便送出洁净区外,所有再次进入的物品必须经过重新清洁、消毒,不允许物品随便进出。 记录用的纸、笔需经洁净、消毒程序后方可带入。 所有原辅料、药用包材必须除去外包装,同时清洁内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洁净区生产管理,所有使用物料有明显状态标记,定位码放整齐。 房间状态、设备运行状态标志齐备 。 工作时门必须关紧,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洁净区内进行各种操作要稳、准、轻,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更换品种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间歇、清场、清洁与消毒。 维修人员在抢修机器设备时,应确认维修过程不对洁净区造成污染。,洁净区生产管理,对确认已被污染的物品或怀疑被污染的物品、容器就地消毒或包装严密后送出洁净区,重新清洗灭菌,防止污染扩散。 经常用75%乙醇消毒手 。 发生紧急情况,应沉着镇静,迅速采取措施,保证人身安全,防止在线生产污染。,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