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8775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效学与人因工程(于瑞峰)---清华(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 因 学,2,PART ONE,3,人 因 学,人作为产品的使用者,组织的构成者, 管理的实施者,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4,What is Ergonomics?,Fit the task to the person,Use the “rules of work”,Work smarter, not harder,Make things user-friendly,5,简 介,Erg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he equipment they use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

2、ment in which they work.,人因学是研究人与他们所使用 的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他与 工作环境互相匹配。,6,定 义,人 因学 是 人 的 价 值 与 表 现 在 系 统 中 得 到 最 佳 配 置 的 一 门 科 学,人 因 学 - 识 别 人 的 能 力 和 机 器 的 要 求 之 间 的 差 别 - 为 最 佳 配 置 与 设 计 提 供 解 决 方 式 与 指 导,7,为 什 么 要 实 施 人 因 学,8,一个员工每天都花费大部分时间使用电动工具来拧紧 物体。为了完成这项工作, 员工必须用一种笨拙的和不舒服的手腕姿式。 一段时期后,工人的手腕变得疲劳和酸痛。,

3、请列出与此案例相关的所有公司的费用.,公 司 成 本 - 案例,9,公司成本案例,生产力 质量 返工 客户满意 保险 医疗,员工缺勤 员工士气 工人的补偿 培训 再更新 OSHA 罚款,10,怎 样 实 施 人 机 工 程,消 除 替 代 工 程 控 制 行 政 控 制,11,消 除,简 单 讲, 如 寻 找 一 个 新 的 供 应 商, 装 备 比 现 有 的 供 应 商 好, 生 产 过 程 能 降 低 某 些 危 害。 或 更 简 单 ,将 货 物 送 到 不 同 的 地 点 等 等。,12,替 代,简 而 言 之, 将 搬 运 重 物 变 为 运 用 手 推 车,13,工 程 控 制,

4、工 程 控 制 需 要 系 统、 设 备 和 工 作 空 间 的 设 计 和 二 次 设 计。 但 一 般 由 于 财 务 的 原 因,只 能 作 到“ 使 工 作 更 适 合 人”。 不 幸 的 是, 这 项 目 标 并 不 总 能 实 现, 某 些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财 务 状 况 和 工 作 的 基 本 要 求。,14,行 政 控 制,培 训 工 作 岗 位 轮 换 员 工 聘 任 工 间 休 息 医 疗 手 段,重 点:使 人 更 适 合 工 作,15,在 各 种 手 段 中, 首 先 应 采 取 工 程 控 制, 使 工 作 更 适 合 人。 人 机 工 程 的 最 根 本 之

5、 处 就 是 让 员 工 的 工 作 环 境 适 合 其 生 理、心 理 能 力 及 需 求 人 机 工 程 不 是 将 工 作 环 境 适 合 员 工 后 就 停 止 了, 而 是 一 个 对 工 作 设 计、 工 作 空 间 设 计、 环 境 条 件、 安 全 健 康 和 生 产 率 等 循 序 渐 进 的 承 诺。,总 结,16,人 因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和 任 务,使 机 器、产 品 的 设 计 和 环 境 条 件 的 设 计 适 应 于 人, 以 保 证 人 的 操 作 简 便 省 力、 迅 速 准 确、 安 全 舒 适。 充 分 发 挥 人、机 效 能,使 整 个 系 统 获

6、 得 最 佳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17,人 因 学 的 研 究 范 围,研 究 人 的 生 理、 心 理 特 性 和 能 力 限 度 研 究 人 机 功 能 的 合 理 分 配 研 究 人 机 相 互 作 用 及 人 机 界 面 的 设 计 研 究 作 业 及 其 改 善 研 究 人 的 可 靠 性 与 安 全,18,Applications for Ergonomics,Manufacturing,Home & Leisure,19,Applications for Ergonomics,Service,Office,20,问题一,人因学的研究对象是( ) (1)人和机器设

7、备。 (2)人、机器和环境。 (3)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4)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1,问题二,人因学的研究目的是( ) (1)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 (2)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 (3)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 (4)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22,优化生产流程,等待/贮存 检验 操作/加工 搬运,23,案例研究,费用报告报批流程改进 质量检验流程改进 PAC工厂,24,质量检验流程改进,某厂电线检验员负责对六台拉线机生产的铜线质量进行检查,其操作路线如图所示.假设检验员从已检验的2好机组C2出发,到3

8、号机组的卷筒B3处取铜线,再到检验台E进行检验,合格品将送回3好机组的已检卷筒架上,不合格铜线则送到废品桶D中.这仅仅是一个工作循环,检验员要在6台拉线机间走来走去对铜线的质量进行检验.,25,A1,A2,A4,A5,A3,A6,B1,C1,B2,C2,B3,C3,B5,C5,B4,C4,B6,C6,D,E,26,PART TWO,27,作业能力与产业疲劳,能量消耗及劳动强度等级划分 人体作业过程的调节与适应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28,第一节 能量消耗及劳动强度等级划分,一、能量的产生 ATP + H2O ADP + Pi +29.3 KJ/mol 产能:(1)定义 (

9、2)途径 (3)三种产能过程的特性比较,29,二、作业时的氧消耗 基本概念:(1)氧需 (2)氧上限 (3)氧债,30,动态作业,作 业 能 力 的 动 态 变 化 规 律:,A,B,氧,时 间,稳 定 状 态,AB,状 态,状 态,作 业,休 息,休 息,氧,时 间,A,B,A 氧 债 B 补 偿 氧 债,B A,31,静态作业,所 有 的 肌 肉 运 动 都 会 导 致 疲 劳, 但 程 度 取 决 于 很 多 事 情: 如 舒 适 程 度、 年 龄 和 经 验。 静 态 的 肌 肉 运 动, 其 疲 劳 的 恢 复 时 间 是 动 态 运 动 的10 倍。,32,静 态 作 业 的 氧

10、消 耗 动 态,1,3,4,6,7,8,9,5,恢复,安静,作 业,消 耗,需 要,氧 需 要 和 消 耗,时 间 ( 分 ),33,三、人 体 的 能 量 代 谢: 基 础 代 谢 量 安 静 代 谢 量 能 量 代 谢 量,基 础 代 谢 量,安 静 代 谢 量,能 量 代 谢 量,维 持 体 位 所 应 增 加 的 代 谢 量,作 业 所 增 加 的 代 谢 量,34,1115,4150,51 以 上,1617,1819,2030,3140,男 性,女 性,年 龄,性 别,195.5,166.3,157.8,158.6,154.1,149.1,193.4,172.5,154.1,146.

11、5,146.9,142.3,138.6,181.7,基 础 代 谢 率:,体 表 面 积(M) 0.0061* 身 高(cm)0.0128 * 体 重(kg)0.1529,代 谢 率 的 测 定,35,安 静 代 谢 率 : R1.2 B 能 量 代 谢 率: 相 对 代 谢 率: RMR ( 能 量 代 谢 率 安 静 代 谢 率 )/ 基 础 代 谢 率 (M1.2B)/B,36,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1。相对代谢率 2。劳动强度指数 I = 3T + 7M T:工作日内净作业时间/工作日总工时 M: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1)I15 一级劳动强度 (2)I=

12、15-20 一级劳动强度 (3) I=20-25 二级劳动强度 (4) I25 三级劳动强度,37,劳 动 强 度 的 实 际 率 标 准,劳 动 强 度,轻 劳 动,中 劳 动,重 劳 动,极 重 劳 动,极 轻 劳 动,RMR,实 际 劳 动 率 (%),八 小 时 劳 动 消 耗 的 能 量 (kJ),一 天 消 耗 的 能 量(kJ),01,24,47, 7,12,80,8075,7565,6540,40,23023851,38515233,52337326,73269084,9084,77449209,920910674,1067412767,1276714651,14651,38,

13、第二节 人体作业过程的调节与适应,一、神经系统 习惯定型 二、心血管系统 心率、血压、血糖、呼吸 判断能否继续作业的标志 (1)作业时心率 安静时心率+40 (2)脉压 脉压最大值的一半 (3)收缩压 心率 (4)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的一半,39,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以下功能之一( ),(1)供氧条件 (2)氧上限 (3)循环系统 (4)呼吸深度,40,静态作业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之一(),(1)能量消耗水平较高 (2)后继性功能减弱 (3)容易疲劳 (4)肌肉为等张收缩,41,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之一测定出来(),(1)人体释放的热量和对外做功 (2)人体吸入的氧量 (3)人体呼出

14、的CO2 (4)人的氧热价,42,第三节 作 业 休 息 制 度 的 确 定,德 国 学 者 E. A. 米 勒 指 出:一 般 人 可 以 连 续 劳 动 480 分 钟, 中 间 不 休 息 的 最 大 能 量 消 耗 界 限 是16.75kj/min 。,设: 作 业 时 增 加 的 能 量 消 耗 量 为M; 制 度 劳 动 时 间 为T, 其 中 T 劳 为 实 际 劳 动 时 间,T 休 为 休 息 时 间, 则: TT 劳T 休 休 息 率:Tr T 休/T 劳 实 际 劳 动 率: Tw T 劳/T 实 际 劳 动 时 间 是100.47kJ 能 量 贮 备 的 耗 尽 时 间

15、, 所 以: T 劳100.47/(M16.75) 由 于 总 的 能 量 消 耗 满 足 平 均 能 量 消 耗 量 不 超 过16.75kJ/min, 所 以: T 劳M(T 劳T 休)16.75 T 休T 劳M/16.75T 劳(M/16.75)1T 劳 TrT 休/T 劳(M/16.75)1 TwT 劳/TT 劳/(T 劳T 休)1/(1Tr),43,实 际 劳 动 率 还 受 作 业 条 件 和 操 作 时 的 心 理 因 素 的 影 响。 在 高 温、强 热 辐 射、噪 声 等 恶 劣 生 产 环 境 下 作 业, 还 应 适 当 增 加 休 息 时 间; 对 神 经 紧 张 或

16、单 调 的 作 业,为 防 止 精 神 疲 劳,也 要 适 当 增 加 休 息 时 间。,117.21,100.47,83.72,66.98,50.23,33.49,16.75,4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kJ/ 分,44,练 习,能 量 消 耗 量 为31.04kJ/min 的 作 业, 安 静 期 的 能 量 消 耗 量 为6.28kJ/min. 求: 作 业 时 间 (T劳) 休 息 时 间 (T休) 实 际 劳 动 率 (Tw ),45,练 习,某 作 业 日 作 业 制 度 时 间 为480min, 要 求 净 作 业 时 间 为 450min. 现 测 得 作 业 者 在 作 业 时 耗 O2 量 为1.29l/min, CO2 的 排 出 量 为1.045l/min; 安 静 时 的 耗O2 量 为0.245l/min, CO2 的 排 出 量 为0.194l/min. 问: 作 业 时 的 能 量 消 耗 率 作 业 时 增 加 的 能 量 消 耗 率 该 作 业 的 劳 动 时 间 安 排 是 否 合 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