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8769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视频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王君老师讲观王君老师讲老王老王后有感后有感在学习中学特级教师研究这门课后,我收获了很多。以前我在进行教 学设计、课堂教学时并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理念指导这些过程。在听了老师 讲的那些特级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特色之后,我犹如醍 醐灌顶一般,明白了自己在之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和缺点。尤其是 在看了王君老师讲老王的教学视频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诸多 环节都受到了深深的感触和启发。下面我将从教学的具体方面阐述王君老师所 讲的老王给我的启发。 一、课堂准备环节 在具体学习老王这篇课文之前,王君老师让学生抄写诵读课后字词, 并自由选择字词造句。当发现学生有些害羞,不敢起

2、来造句时,王老师用心鼓 励学生踊跃起来造句,如“孩子们,大胆起来发言” 。当学生起来只选择一个词 语造句时,她鼓励同学们尽量多选用几个词语,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句 子,如“大家能不能在一句话里多用几个词语”之类的。当同学们说出他们的 句子时,王君老师根据那些句子的特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 价,如“纯爷们儿”之类的接地气的词语。到这一环节的最后,王君老师用这 些需要学生掌握的词语造了一个句子“孩子们,请活动一下你们滞笨的身子, 伸直你们伛偻的背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来开启老王这篇课文 的学习。 光是看了这一环节的教学视频,我就被深深的触动了。首先,在生字词的 处理上,一般说

3、来,每次上新课之前都要有课前准备,解决生字词的字音、字 形、字义等问题。而我们的通常做法是直接给学生说要注意字词的哪些方面, 然后再让学生读几遍就结束了。而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却不是这样的。王君老 师让学生运用这些刚学的字词来造句,先是鼓励学生能起来造句,接着进一步 要求学生多用几个词语来造句,这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效 果更好。我从中知道了讲生字词也能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使这一环节不再枯燥 且效果更好。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王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不是寻常的“同学们” ,而是更加亲切的“孩子们”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而我对学生的称呼都是“同学们” ,最多是为了显得

4、更亲切,语气更加温柔一点 而已。最后,王君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造的句子进行点评。王老师不是用套话去 点评,而是结合学生所造句子的内容,结合当下接地气的词汇进行点评,如一 个学生造了一个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句子,王老师就用“纯爷们儿”进行点评, 并继续用“纯爷们儿”来鼓励学生积极起来发言。 总的来说,在课堂准备环节解决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方面,王君老 师的这堂老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二、课文分析环节 (一)感受老王“活命”的状态 在正式进入老王这篇课文的讲解后,王老师首先在 PPT 上打出一句话,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 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5、” ,学生回答“活命” 。以“活命”作为整篇文章的关键词统领全文。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活命与生活的区别。当学生回答的 “活命”可能仅仅是活着,谈不上尊严啊,幸福啊,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吧。 “生活”是有品质地活着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王老师立足于具体文本, 又问什么是“活命”?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关于描写“老王”活命的语句。找 到这些语句之后,王君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老王,以老王的语气向读者倾 诉他的“活命”状态,并在纠正学生诵读语气中不断加深学生对老王“活命” 状态的感悟和体会。然后,王君老师从老王的家庭情况来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 活命状态。把文中描写老王家庭情况的句子之中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换,

6、如“有 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 “有个死了的哥 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老王孤 苦伶仃的生活状态。最后,王君老师把全文中带“只”字的句子列出来,并在 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通过这“只”字,让学生从 字里行间体会的活命状态。 在这一部分中,王君老师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王 老师提纲挈领地找出关键词“活命” ,并围绕“活命”来展开文本的解读。如果 是我来讲解老王这篇课文,我也许会找到这个关键词,但不会想到以“活 命”这个词为切入点来串联全文进行讲解。从这堂课里,我学到了以关键

7、词为 切入点的文本解读方法。其次,在找出来关键词之后,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活命”的理解,在学生对词语的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立 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找出关于描写“老王”活命的语句。如果是我的话,我会 直接把这些句子呈献给学生,会忽视学生对“活命”的理解,忽视他们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然后,在找出句子之后,王君老师让学生站在老王的立场 上,以老王的语气读这些句子,仿佛是老王在向读者倾诉他的“活命”状态。 不仅如此王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语气。如果是我,我也会让学生进入 情境中,以老王的身份读这些句子,但我可能只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而 不会向王老师那样耐心地纠正他们的

8、朗读错误,也不会注意到就是这几个句子 会在教学中发挥大的作用。再次,王君老师调换句子中字词的顺序,让学生进 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从老王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活命状态,我却不会想到 这种调换词语顺序进行课文讲解的方法。王君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值得我去学习。最后,王君老师讲文中含有“只” 的句子联系起来,从一个“只”来分析老王的贫困潦倒的活命状态,她认为在现 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上天无 路,下地无门,别无选择,这就叫做什么活命。这种联读的方法十分有用,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值得我学习,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用。 (二)作者简

9、介、题目、背景介绍的应用 在这堂课中,王君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教学那样直接在课堂开始就将作 者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恰如其分的呈 现在学生面前。 在讲述了老王的“活命”状态、不幸人生之后,王君老师说“老王有幸的 是,他遇到了杨绛,杨绛,何许人也?” ,从而插入作者简介:“杨绛,生于 1911 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 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 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 。 在插入作者简介之后,王君老师用一两句话“这个女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

10、、最迷人的女子之一。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 ,她叫他什么,老王”将教学进程自然而然地推向更加深入的文本解读。 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作者介绍不再只是一个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它在课堂 文本解读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存在与文本解读有了更加密切的 联系。通过对这堂教学视频的观看,我明白了作者介绍之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以及作者介绍的正确使用方法。它,在我的教学中将不仅仅只是一个必须完成 的教学步骤,将会发挥它真正的对于理解文本的作用。 除了作者简介,王君老师在教学中还注意运用课文的题目。在她的课堂上, 课文题目也成为了一种可用的教学资源。 “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

11、的那位老 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老王”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题目的思考。 她问学生:当你听杨绛叫他“老王”的时候,你感觉出来杨绛心中什么样的情 怀?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感觉应该是亲切、博大的情怀,感觉就是街坊邻居, 像一家人一样,特别的亲切,很平等 我们几乎不怎么样注意课文题目的作用,顶多在课文导入时通过导入材料 与课文题目相关联。而在看了王君老师的这堂老王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课 文的题目还可以这样用,还能起到加深文章理解的作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王君老师的这堂老王对背景介绍的运用也别具匠心。在对老王 以及杨绛的“活命”状态进行分析后,当最后杨绛问别人关于老王的消息时, “我也不懂,没

12、多问” 。之后,插入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爆发于 1966 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 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 ,戴高帽,挂木板,受批 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 经受了漫长的 苦痛折磨” 。在这堂课中,她并没有把所有关于文革的知识,全灌输给学生,而 是选择性地给学生呈现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而联想到之前我讲课时,是恨不得 把所有的写作背景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却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背景 介绍的正确用法。当然,王君老师还引用杨绛先生的杨绛回顾文革岁月对 写作背景有一定的补充。我想,只要我多看一些书

13、,多积累,也能在以后的教 学中也能像王君老师那样厚积薄发。 三、总结 总的来说,无论是教学的方法、教学思路、还是教学过程的掌控,我从王 君老师这堂老王课上学到了许多。 在课前准备环节,生字词的教学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边变得更加灵活。应 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发挥其在教学中更大的作用。 在文本分析环节,王君老师使用关键词解读法、题目联读法、字词增减法、 比较法等教学方法,使得老王这篇课文的讲解变得灵活。王君老师在教学 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些都值得我去学 习,去实践。 在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介绍、课文标题的应用上,王君老师使用的方法 也别具一格。这种在适当时候插入作者介绍、背景介绍的教学方法相较于那种 一开始就把它们陈列出来的教学方式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王君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会努力学习这些好的教学方法, 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