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8639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诗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诗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古诗鉴赏,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四、鉴赏语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2、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诗歌的个人风格类,语言风格,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读懂作品写什么的要领:,(

3、一)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2.由己推人,3.知人论世,1.读标题,(二)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4.读感情心志关键字(找诗眼),5.读尾句(联),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 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2)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词、句加以分析阐述。,点拨方法,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

4、求准确、合理、 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 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应注意的问题,“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

5、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鉴赏题的表述,常见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

6、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

7、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

8、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

9、首诗属于 。这首诗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尾联有“语意双关”的特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填空:边塞诗、乐曲声、月色。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

10、关山处处。,(1)送别诗,李诗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 “离愁” “洒脱” “伤感” 亦可),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落叶、悲鸿、衰草、枯木。,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

11、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说说佳在何处?,唐 - 温庭筠 - 过分水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请用100字左右加以鉴赏, 注意手法、意象的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

12、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

13、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

14、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