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15次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8628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15次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年级15次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年级15次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年级15次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年级15次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15次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15次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句型转换专项练习,一、缩句 缩句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一、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例:在草地上,盛开着许多美丽的花儿。句中,“在草地上”是介词作状语可删去:“许多”是数量词修饰“花儿”可以删去:“美丽的”是形容词修饰“花儿”的,故也可删去。全句应当缩为“盛开着花儿。”,二、借助“的,地,得”。最简单的方法是: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例:1、矫健的秃鹰飞起来。句中“矫健的”用来修饰“秃鹰”得删去,应当缩为

2、“秃鹰飞起来”就好。2、他们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句中“争先恐后地”用来修饰“跑过来”要删去。缩为“他们跑过来”。3、弟弟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缩为“弟弟高兴”。,三、“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例:五(2)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句中说的是“谁”、“学生”,在“做什么”、“听课”,故句子可缩为“学生正在听课。”四、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啊、吗、呀、呢”等 要保留例:1、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个大苹果。2、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3、昨天晚上的这场大雨真是这是一场及时雨啊!句中“着”和“过”不能删掉,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

3、,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一定不能删的。故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和“他跨过小沟”、“雨真是及时雨啊!”,扩句 1、在句首加上时间或地点,如:清晨,太阳从山的那边升起来了。 2、在物品或人前加上形容词,如:那只毛绒绒的拖鞋静静呆在箱底。 3、在事情前加上形容词,如:她匆忙地去执行任务。,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

4、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1、老师批改作业。 2、战士保卫边疆。 3、洪水淹没了村庄。 4、海鸥飞过海面。 5、兄妹俩陶醉了。 6、小马驹瞪着眼睛。 7、几句话印在心上。 8、同学们做作业。 9、战士脸红。 10、春风吹遍大地。,二、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知识点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待不明 (8)分类不当,上课了,都在聚

5、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成分残缺) 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进(搭配不当)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用词不当) 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校长的报告(词序混乱) 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重复罗嗦) 我猜这件事可能肯定是李明干的。(前后矛盾) 菜园子里种着西红柿、黄瓜、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归类不当) 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指代不明),修改形式 A、在原文上修改。 B、在划线处填上正确答案。,一、改正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 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校门两旁的迎风招展红旗。 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

6、告。 阳光照在透过玻璃的桌子上。 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老师表扬了好人好事李小明助人为乐。,二、改正下列句子中词义重复的地方。 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三、改正下列句子中不妥当的地方。 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时代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我和杨小博约定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灿烂的阳光淡淡地照耀着大地。 他在外语学院工作,会说三、四国英语。 花园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黄菊花。 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东方明珠电视塔、万

7、里长城、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他的家乡是北京人。,三、改变句式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

8、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

9、至 不仅还,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

10、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 )会更好。 周末的晚上,我( )看电视,( )听音乐。 王敏多才多艺她( )会唱歌,( )会跳舞。 ( )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 )应该虚心接受。 ( )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 )不要着急学后面的东西。 我( )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昨天的电

11、视节目真精彩,( )儿童歌舞之外,( )我喜欢的动物世界。 ( )武汉的夏天特别热,( )有“火炉”之称。 ( )你工作忙,( )不要来了。 ( )调换一下出场顺序,( )能转败为胜 ( )没有船,我们( )要按规定时间过河。 ( )今天下暴雨,( )他不能来。 一个人( )要外表美,( )要心灵美。,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变换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2、对说:“我,你。”

12、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

13、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

14、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要是引号中是反问语气,要改成陈述语气。 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后。,1.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4.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5.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7.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8.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 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