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8486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理血药 作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证――血瘀证、出血证(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血剂,药 物理血药 作 用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血瘀证、出血证,定 义,血 证,血虚,出血,血瘀,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血行不畅,瘀蓄内停,离经妄行,补血,止血,活血祛瘀,分 类,使用注意,辨清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切不可见瘀消瘀,见血止血。 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峻猛逐瘀,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之。,止血剂有滞血留瘀之弊,必要时,可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 出血因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者,法当祛瘀为先 。 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

2、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第一节 活血祛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证。 引起瘀血的原因: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热结血瘀 寒凝血瘀 外伤血瘀 痰滞血瘀,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血蓄下焦少腹急结、经闭、痛经 神志症状谵语、如狂 热象症状烦渴、至夜发热 鉴别症状小便自利 舌、脉舌红、脉沉实而涩,血蓄下焦 瘀热互结,下 焦 蓄 血 证,主治病机症候分析,桃核承气汤,臣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配于寒凉破泻方中,可防寒凉凝 血之弊 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攻逐瘀热,泻 热 逐 瘀,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君 桃仁破血祛瘀 大黄下瘀泄热,佐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烈之性,瘀热并治,活血祛瘀,辩证要点

3、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 本方破血下瘀,故孕妇禁用。,临床应用与加减变化,兼腹部胀满 加厚朴、枳实 治头痛、目赤、吐血瘀热上冲 加牛膝 妇科病如痛经、闭经 当归、川芎、泽兰 糖尿病 加补阴、补气药 外伤 加乳香、没药、三七 高脂血症 加山楂、首乌,学习要求,掌握组成、功效、主治、方解 方中桂枝的配伍意义,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瘀阻脉络胸痛、头痛 肝气郁滞急躁易怒 肝木克土胃气上逆 呃逆,瘀久化热瘀热入暮潮热,犯胃,扰心心悸、失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失所养心悸、失

4、眠 舌脉:舌黯红、脉涩 及口唇、目色黯,兼肝郁气滞 胸中血瘀,胸 中 血 瘀 证,主治病机症候分析,主要,次要,桃、红、芎、芍 当归 川牛膝,柴胡 桔梗、枳壳 生地 甘草,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止痛,养血活血,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引血、热下行,疏肝解郁,宽胸行气,清热,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止痛,配伍特点 气血并治,活血为主; 祛瘀养血,邪正兼顾; 升降并用,辩证要点 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与加减变化,胸痛 挟痰: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痛甚:加丹参、地龙、

5、郁金、全虫 头痛 加通窍药并根据部位加引经药 神志病症 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枣仁 癫狂:加开窍、清心、重镇安神药 外伤 加乳香、没药 痛经、闭经 去桔梗,香附、泽兰、益母草,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活血祛瘀,正气亏虚 脉络瘀阻,气虚血瘀 形体失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下肢痿废,气虚失摄,小便频数、失禁,苔白、脉缓,气虚血瘀证 中 风,主治病机症候分析,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佐 赤芍、红花 川芎、桃仁,补 气 活 血 通 络,君 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 瘀去络通不伤正 。,臣 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 不伤血之妙。,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活血祛瘀,配伍特点 补气活血,重

6、在补气 活血通络,兼以养血,运 用,辩证要点 本方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黄芪量宜大,久服,愈后续服 中风急性期(二周内)宜慎用,加减变化 语言不利:加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合牵正散 病程长:加水蛭、全虫、蜈蚣 上肢偏瘫:加桑枝、桂枝 下肢偏瘫:加牛膝、杜仲 小便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补阳还五汤,第二节 止 血,有火热迫血行,实火 虚火,无火,气虚不能摄血,阳虚不能统血,外伤脉络破损,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血溢的原因,出血证病因病机,塞流止血药,针对性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澄源消除病因药,升 降

7、药,上部出血:清降药,下部出血:升提药,调理脏腑功能,咳血宣肺化痰,便血行气导滞,吐、便健运脾胃,组方思路,十 灰 散 十药神书,止 血,火热炽盛 气火上冲 损伤血络,损伤肺络,损伤胃络,呕血、吐血,咯血、衄血,血色鲜红,来势急暴,出血性质,舌红,脉数,主治病机症候分析,丹皮清热凉血,合茜草、大黄化瘀,凉血 止血,十灰散 十药神书,凉血止血,大蓟、小蓟 荷叶、茜草 侧柏叶、白茅根,棕榈皮收涩止血 栀子、大黄清热泄火,引热下行,止血不留瘀,火降则血止,配伍特点 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 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内,十灰散,运 用,辩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上部出血证而设,以血色鲜红,舌红苔黄,

8、脉数为辨证要点。,十灰散,加减变化 气火上逆,血热较盛者,可用本方改作汤剂使用,此时当加大大黄、栀子的用量,作为君药,并可配入牛膝、代赭石等镇降之品,以引血下行。,十灰散,小蓟饮子 济生方,止 血,热郁下焦 热伤血络,尿中带血,痛:血淋(淋证),不痛:尿血,主治病机症候分析,小蓟饮子,止血,小蓟饮子 玉机微义,藕节、蒲黄止血,且能化瘀 生地清热凉血止血,滋阴养血,凉 血 止 血 利 尿 通 淋,小蓟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当归养血和血,防诸药寒凉太过,止血不留瘀,滑石、木通、竹叶、栀子清热利水通淋,利尿不伤阴,配伍特点 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 清利之中寓以养阴,利水而不伤正,小蓟饮子,运 用,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小蓟饮子,加减变化 尿道刺痛 加琥珀末1.5g吞服 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 减木通、滑石 ,酌加入太子参、黄芪、阿胶,小蓟饮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