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88474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朝到元政治制度 扶沟高中历史组 谢献华(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的烦恼,忠 奸 难 辨,腐 败 难 治,官 吏 难 选,地 方 难 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君权与相权 2、监察制度 3、选官制度 4、地方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1.汉武帝强化皇权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一、中央机构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

2、税,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假设隋唐发动对突厥的战争,那么中央政府在操办此事时的正确流程应?,唐朝权力流程图,枢密院,参知政事 副 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 政权,皇帝,二 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相权不断削弱,

3、君权不断加强,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别?,作用: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长官;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皇帝的顾问机构; 无决策权,传达旨意,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不对皇权形成制约,枢密院,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 行宰相职,皇帝,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省,最高军事机关,加强皇权方面有新发展,统宗教 管西藏,宣政院,元代中央政治制度,一省 二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 (郡县),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隋朝:同汉朝

4、,北宋:(监司),改唐朝“道”为“路”,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特点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 在专制制度下,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 功过适应强化皇权政治的需要,下察百官,上纠皇帝决策失误,以维护君主专制。 对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它无法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剥削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对于今天政治体制的改革、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仍可供借鉴。,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时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

5、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沈既济评价的这种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影响?,(1) 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 . 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3)影响 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变化,

6、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分析归纳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五、重难点探析,特点: (1)相权三分,强化皇权: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2)职责明确,相互制衡: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

7、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制属于集体领导制,有平抑制衡的功能。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评价(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3)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2、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提

8、示: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3、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政治中的三权分立【辨析】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政治中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完全不同性质和表现形式的两种制度。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虽然存在职权分工和相互牵制,但其制度运行的前提是皇权专制。近代西方政治中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相互制约与均衡,是近代民主政治中国家权力的行使形式。,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4、

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做法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分割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第2讲 重点要点探究,例2011山东卷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唐代科举制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时应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从该制度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的兴趣,有利于加强“中央之统治”这两点入手。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

10、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同时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D两项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推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故排除A、B、D三项。,第2讲 重点要点探究,命题分析 (1)从以古鉴今的角度,高考重视对古代不同选官制度、不同监察制度的内涵、特点、利弊影响的命题考查,特别突出对古代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影响命题考查。(2)命题形式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命题角度多运用新材料,考查学生对古代选官标准、方式及影响的理解,考查阅材料获取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评价问题的能力。(3)今后仍可能从选官制度演进变化的历程特点、实质角度

11、命题。复习备考时,注意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认识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经历了一个从门第高低到才能的演变过程,同时与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中央百官和地方行政、军政、财权的监督有关,其实质目的就是强化皇权,维护其统治;同时链接社会热点如公务员招考、反腐倡廉等,理解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对今天的借鉴和启示。,例22011广东卷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第2讲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前,选官、用官采取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所以“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特权垄断,使“考定父祖官爵、门第”的现象逐步消失,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故选择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