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协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88465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协调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协调(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国际经济协调,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协调的相关知识,其含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及国际经济协调的新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基础 2熟悉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 3掌握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由多数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组织及区域经济组织为了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通过协商或协议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协调的范围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协调,也包括区域经济和多边经济协调,既包括世界性经济机构进行的协调,也包括主要国家地区进行的协调。,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

2、从依靠少数国际经济组织和少数国家到多变经济协调的演进过程。(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协调的建立与启动时期一系列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 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基本框架,着重于国际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协调是局部的、有限的和初步的。,(二)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世界经济动荡和国际经济协调频繁时期背景: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国际货币基金(IMF)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协调。1975年开始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就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应对石油危机、货币汇率等进

3、行协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西方大国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变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时期,1、多层次的多变经济协调,以全球性多变协调为主 (1)全球性多变协调,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关贸总协定等就全球经济、贸易、金融问题展开讨论。 (2)以美、日、欧为核心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的大国协调进一步加强,协调的内容超出了经济领域。 (3)区域集团之间的协调有所加强,(4)区域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多边经济协调也在加强。多层次的多边协调为国际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场合、形式和机会。但协调复杂性和难度也较大。 2、全方位多边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的范围不

4、断扩大,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协调从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货物贸易问题进入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问题。显示了国际经济协调的全面性和灵活性。,3、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多边协调的重要组织形式 4、“七国首脑会议”扩大为“八国首脑会议” 俄罗斯加入原七国首脑会议,变为八国首脑会议,经济协调与政治协调并重 5、国际金融领域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焦点之一,1985年广场协议有关日元汇率的协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国际货币基金为核心的协调和干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的多次协调(中国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已经凸显) (四)从20世纪9

5、0年代至今 国际经济协调由多边协调与区域协调并举的时期 1、七国(八国)首脑会议在组织上何内容上进行调整,2005年邀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参加;内容上更多的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债务问题等。,2、区域协调和双边协调发挥的作用日渐突出 (1)多边协调成本较大、时间较长,促使各国重视区域协调 (2)区域协调的迅速发展导致全球协调和区域协调的关系发生变化,由相互促进转为相互替代(“垫脚石”和“绊脚石”的争论),(3)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双边、区域协定及其协调作用传统的欧洲、美国和亚太区域合作组织的新发展;不断涌现的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合作协定,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三、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基础

6、,1.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说明了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背景和必要性。美国学者理查德库珀在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于1968年发表了专著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共同体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强调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即从全球角度考虑对各国经济政策进行协调。通过协调,不仅可以使全球性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可以防止一国经济政策的消极效应向别国“传递”和“溢出”。,2.博弈论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一门关于博弈的理性行为的理论,主要分析局中人在某种竞争条件下,当成果无法由个体完全掌握,结局要视群体共同决策而定时,局中人为了取胜而应采取何种策略。该理论由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创立,最

7、初只运用于棋弈、桥牌和战争中的策略制定和选择。1994年,冯纽曼与奥斯摩根斯顿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创性地将博弈论运用于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学家滨田宏一对货币领域的国际协调,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制的选择进行了策略性分析。他所设计出的一般均衡动态模型,演绎了各国的宏观经济决策当局在三种不同行为范式的假设条件下,国际经济达到均衡的过程,并比较了三者的国民福利结果。滨田宏一推论的三种均衡分别是:古诺纳什均衡、施塔克尔贝格纳什均衡和纳什交易均衡。,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与东盟各成

8、员国间的经济合作掀开崭新一页。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90%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13亿多人口与东盟地区的近6亿人口因此被联系在同一个市场中。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0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构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积极响应。 2001年11月,双方正式宣布将在十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自此正式启动。 2004年1月,自贸区建设

9、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根据该计划,中国与东盟在签订货物贸易协定前,先削减近六百种农副产品关税,以提前享受自由贸易的好处。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订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 2007年1月,双方就服务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并于当年7月开始实施 2009年8月,双方就相互开放投资市场签署投资协议。至此,围绕自贸区展开的主要谈判全部完成,确保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五、国际经济协调的效果,1.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效果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逐步取消了外汇管制,促进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通过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

10、,各国进一步放松了资本流动的管制,使世界金融市场不受时差限制,提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与规模。 关贸总协定通过多轮回合的关税削减谈判,成员国的关税水平由二次大战结束时的40%下降到5%,乌拉圭谈判回合后又进一步使关税减少为3%。 2.国际经济协调存在的局限性 (1)国际经济协调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 (2)国际经济协调缺乏战略性和约束力 ; (3)缺乏公正性和平等性 ;,六、国际经济传递机制,1.国际贸易传递机制 (1)世界价格的传递 世界市场价格首先引起一国开放部门价格变动,开放部门价格变动又引起封闭部门价格变动,进而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最终引起国内产量和就业的变动 . (2)国际收

11、支的传递 一国发行公债该国利率上升大量资本流入该国汇率升值商品出口困难国际收支恶化 .,2.国际金融传递机制 (1)汇率的传递。汇率变动的传递机制是:汇率上升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就业、工资下降。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就业、工资上升. (2)利率的传递。当一国的利率高于(低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时,国际资本会流入(流出),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水平,导致各国通货膨胀率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相应变动.,(3)货币政策的传递。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世界的水平时,国内货币供给过多,信用较松,资本外流,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本国采取紧缩政策后,通货膨胀率下降,于是本国通货膨胀随着资本外流传递到国外。 (4)信贷

12、传递。其他国家经济衰退时,一国的短期信贷被抽回,该国政府或企业、银行可能因此发生信用或支付危机,也可能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3.劳动力国际流动传递机制 劳动力流动的国际传递主要通过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失业人数而发生转移。如果劳动力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劳动力从本国进入外国会引起两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动,从而使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动。,第二节 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及其经济效应,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过政策具有“溢出”和“传递”效应,因此;没有国际协调的情况下一国财政、货币政策具有局限性;稳定汇率需要国际协调;国际协调有利于避免“以邻为壑”的政策。,(二)世界经

13、济中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要求加强国际协调周期性经济危机要求国际协调,局部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也需要国际协调。西方七国会议、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主导的国际协调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三)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要求多边协调 美、日、欧、发展中国家多极格局的形成,国际经济的协调需要多边协调 (四)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要求发展不平衡与竞争加剧,会导致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摩擦,例如日本20世纪70至80年代经贸实力迅速增强带来的美日贸易逆差问题,需要国际协调来保证相关国家的利益平衡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中国的迅速崛起也面临类似问题,国际协调对中国经

14、济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必要和有益的。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 1、减轻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战后出现的周期性危机和局部危机,由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采取积极协调,明显减轻了其破坏作用。,2、缓和各国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日、美欧矛盾通过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协调起到了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及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得到了缓和。 3、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以后,国际经济协调对各国成功控制通货膨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国际货币基金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和管理,5、区域性协调起

15、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1、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 国际经济协调往往是危机出现时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缺乏长远性、战略性,且达成的协议缺乏约束性喝权威性,效力有限。 2、缺乏公正性和平等性,国际经济组织往往被发达大国所操纵,协调的措施往往有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关切至少反映很不充分。 3、目标与效果的非趋同性由于各国经济结构的产异性和政策实施中的调整,使得国际经济协调的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原定目标,效果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例如20世纪80年代日元兑美元升值后日本的贸易顺差积极增加,日本对美国大量进行投资。,4、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

16、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没有发出任何警示,受到普遍质疑。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与监督机制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来充分发挥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作用。,第二节 国际经济协调内容,一、国际贸易协调1.国际贸易协调目的国际贸易协调的目的就是主要通过国际间贸易政策的协调以消除贸易障碍、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倾向日益增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2.国际贸易协调内容 关贸总协定诞生以来,一直以削减关税为主要内容和任务 .国际贸易协调内容还包括消除非关税壁垒,取消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解散导致贸易歧视待遇的经济贸易集团等 .,3.国际贸易协调机制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协调 (2)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 二、国际投资和债务协调 1.政府经济援助的国际协调 (1)官方发展援助国际协调; (2)国际金融机构援助国际协调 ;,2.私人投资及外资政策的国际协调(1)管理跨国公司的投资 (2)协调各国外资政策 3.国际债务协调 (1)国际债务协调方式主要采取债务重新安排或债务重议,即当一国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时,与债权人重新协商,通过修改原订贷款协议,或延长贷款时间,或另做分期偿还本息安排,或另订新贷款协议,借新债还旧债,或减免部分债务等,对债务重新安排,以保证债权国收回贷款和利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