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88120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9.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2(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与内容,2.了解我国轨道交通线网设计的定义,3.了解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结构,4.了解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轨道交通网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方向,对城市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引导激发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难度大,改造调整更加难,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既要科学,又要大胆,更要谨慎,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首选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的指南针,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最小的自然资源

2、作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主要问题:,地铁 亏损,A,节能 问题,B,一些城市发展地铁忽视了经济效益,地铁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将影响地铁的持续 健康发展。,一条公里的线路,耗电量是一万亿度。 这一耗电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怎样把地铁的耗电量降下来,真正节约能源。,举例:香港地铁,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老养新 “线跟人走”和“人跟线走”两个阶段, 二、“地铁+物业”的成熟模式授予地铁公司物业发展权是发展地铁政策的独特之处,而这也已经成为香港地铁公司最重要的业绩支撑。 三、统筹开发地铁资源,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

3、规划还应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城市发展方针、目标相一致;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一致,并且应该结合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注重保护历史文物,城市传统风貌和自然景观等。,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城市交通系统最优化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因此,应将城市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城市总体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是动态的。动态的发展需要动态的规划来适应,一成不变的静态交通规划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不能适应现代化

4、城市发展的需要。,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规划必须客观,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规划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反映客观事实,提出未来城市交通模式和方向,从而为城市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轨道交通规划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受建设能力的制约,应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保证规划是在最大可能实现前提下的对需求的适应。,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交通潜力,有步骤、有目的地在财力允许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而不能不顾经济实力盲目发展。,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规划流

5、程,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1.社会经济调查,目的,针对交通规划的需求,对指定范围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详尽收集资料,通过分析和整理以供规划中使用。,综合经济调查,个别经济调查,收集编制交通网所需的全部资料,为规划线路设计确定位置、标准、施工程序以及为经济评价提供依据,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2.土地使用规划,目的,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土地,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3.出行需求的分析与客流预测,四阶段法,出行生成模型,出行吸引模型,出行分布模型,出行分配模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法,交通需求预测建模步骤示意图,客流需求预测过程示意图,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3.出

6、行需求的分析与客流预测,客流预测,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交通方式选择、线路运输能力、车站规模设备能力、运营组织、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规划路网时,先要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及城市道路网等资料初拟路网规划图,然后预测路网客流量以证明路网设计的合理性,如发现不当之处,要重新调整路网规划,并重做客流预测,多次反复,直到满意为止。,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4.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线路规划应采用网络结构形式,即路网结构,线路规划还应考虑能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以及城市间铁路、航空、水运换乘便利,衔接紧密,站点设置一般能在容纳大交通量的地区,尤其是能充分接近高密度居住区为最好,换乘枢纽应能满足各种交通方

7、式的便利换乘,尽量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地面轨道交通的噪声、振动等公害最为严重,地下线可以避免振动和噪声,但造价高昂,高架的振动和噪声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应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规划、决策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各个时期,包括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与实施计划的全过程,一.线网规划,定义,一.线网规划,分类,路网规划,线路规划,确定路网的基本结构、总体规模及主要站点、枢纽的布局形态,同时给出路网的可实施性论证,以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使其能够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并与城市总体的发展与形态的合理演化相协调,确定线路的走向、站

8、点的设置、与其他交通路线或交通方式的换乘及分段修建计划等,一.线网规划,规划时期,近期规划,中期规划,中远期规划,远景规划,线路建成运行后25年,线路建成运行后510年,线路建成运行后10年以上,线路建成运行后25年,划分原因:主要应考虑到引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或路网客流量的突变因素,一.线网规划,原则,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尽可能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了加强中心城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线路应贯通市中心,线路尽量沿城市道路干线走向,一方面便于吸引沿线地面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工,一.线网规划,原则,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至多换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9、,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一.线网规划,原则,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的联络线,在现阶段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时,规划线路应涉及城市开发区及新的规划区域,一.线网规划,规模的确定,定性的确定,定量的分析,线网的规模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线网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政策紧密相关,线网的规模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紧密相关,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目标的制定,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一.线网规划,线网结构,典型路网结构的基本特点,路网线路分

10、布比较均匀,客流吸引范围比例较高 线路按纵横两个走向,乘客容易辨识方向 换乘站较多,纵横线路间的换乘方便,路网连通性好 线路走向单一,对角线方向出行需要绕行 平行线路间换乘比较麻烦,一般需要换乘两次 应尽量将交叉点布置在大的客流集散点上,以减少换乘次数,方便乘客 墨西哥市地铁路网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网格式,典型路网结构的基本特点,路网中心点的可达性很好 市中心与市郊之间联系很方便,有利于市中心客流疏散 任何二条线路之间可直接换乘 任何两个车站之间只需换乘一次 当多条线路集中于市中心某一点时,容易造成客流组织混乱,并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由于没有环行线,使得郊区之间的联系很不方便 捷克的布拉格

11、市地铁路网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无环放射式,典型路网结构的基本特点,具有放射形路网的优点 克服了放射形路网周边方向交通联系不便的缺点,方便了环线上的直达乘客和相邻区域间需要换乘的乘客 能起到疏解市中心客流的作用 莫斯科市地铁路网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有环放射式,典型路网结构的基本特点,能克服中心区第一点交叉式的缺点,中心区多点交叉式,莫斯科市地铁线网示意图,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图,东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图,马德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图,纽约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图,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线路的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安全、平顺与养护维修工作方便等要求并保证乘客一定的舒适度,符合有关设计规范

12、的要求。,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辅助线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出入段线、安全线、停车线、试车线等。,正线指列车正常运行的线路,一般为双线。,车场线为场区作业线路,包括牵出线、车底(空车)停留线、检修线及综合基地内各种作业线。,线路设计是在已经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条件下,研究某一条或某一段线路的具体位置,确定其相关细节,包括线路的路由方案、敷设方式以及站点的选择等。,2.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辅助线设计,线路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1.线路设计内容 线路设计分为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从平面上看:线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平面设

13、计的技术要素:最小曲线半径、夹直线最小长度、最小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线形和长度。,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一、线路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一、线路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1.线路设计内容 从纵断面上看:线路由坡段和坡段间的连接组成。 纵断面设计的技术要素:最大坡度、坡度代数差、竖曲线线形和曲线半径。 横断面设计要满足各个断面的限界要求。,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车站“驼峰”示意图,2.线路设计过程,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3、线路设计所需 技术资料,城市规划类资料,现状资料,工程前期研究资料,其它相关资料,4.线路设计原则线路路径应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为依据,调整要有充分理由。新

14、线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0km,以保证运营效益。 线路敷设型式:在市中心区,宜采用地下线;在市中心区外围,且街道宽阔,宜首选地面和高架线。 轨道线路与其他线路相交,应采用立体交叉方式。,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地下线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现状与规划、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车站应布设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和各种交通枢纽点上,尤其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换乘点。,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线路经过铁路客运车站时,应设站换乘。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预留联运条件。 线路工程的设计年限初期按照建成后第3年要求进行设计,近期按照第1

15、0年要求设计,远期按第25年要求设计。 地铁、轻轨正线采用右侧行车的双线路线,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旅行速度不应低于最高行车速度的30%45%。,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地铁、轻轨线路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车辆段出入线应连通上下行正线。停车线或渡线宜每隔35个站设置一处,较均匀地分布线路各中间站。,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一、线路基础知识概述,辅助线设计,线路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二、线路平面设计,二、线路平面设计,O,ZY,YZ,QZ,JD,概略定线时未加设缓和曲线平面曲线要素,二、线路平面设计,详细定线时加设缓和曲线平面曲线要素,ZY,YZ,JD,二、线路平面设计

16、,1.线间距 1)正线左右线间关系,二、线路平面设计,二、线路平面设计,1.线间距,区间并行地段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时,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简称为线间距。,车站地段 线间距,道岔 地段 线间距,二、线路平面设计,地下线盾构法施工线间距,地下线路明挖法施工线间距,地面、高架线线间距,二、线路平面设计,地下岛式车站线间距,地下侧式车站线间距,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二、线路平面设计,交叉渡线地段线间距,单渡线地段线间距,停车线、折返线地段线间距,二、线路平面设计,2.线路里程及标示 地铁线路里程以公里数标示,如:K8+700m。 地铁里程以右线为基准,一般从起点开始,以公里标K0+000表示,依此推算各点里程。 双线并行地段,左线采用右线的投影里程。 双线不并行地段,左、右线分别采用各自里程,并在两端并行地段衔接的右线整百米处标明关系。,二、线路平面设计,2.线路里程及标示 线路里程标示精度: 可研阶段m;初步设计阶段cm;施工设计阶段mm。 里程计算一般包括起终点、直缓、缓圆、圆缓、缓直、车站中心、道岔中心以及特殊点的里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