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7879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6.5 我的课件 滴定分析讨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滴定分析法的准确度比较高,其相对误差约为0.2%。因此,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及基准物质的纯度均要求在_以上,标准溶液浓度的相对误差应在_以内。,99.9%,0.1%,2、如果化学反应不能完全符合滴定分析法的要求,比如: A、反应较慢,须加入过量滴定剂以加速反应 B、滴定剂和待测物之间的反应没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C、滴定剂和待测物之间不能直接反应 D、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可以改变滴定方式。其中,采用返滴定法的原因是_;采用置换滴定法的原因是_;采用间接滴定法的原因是_。,A 或 D,B,C,3、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涉及_和_两种测量。,称量,定容,4、在分析天平上称取试样或基准物质,称量的相对误差取

2、决 于 。,称取的试样或基准物质的质量,5、滴定管读数应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因此,滴定管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相对误差取决于_。,滴定剂的消耗量(体积),6、滴定时每一滴的体积约为0.04 mL,若滴定剂消耗的总体积为20 mL,则逐滴加入所造成的相对误差约为_。欲保证滴定操作的相对误差在0.1%之内,临近终点时必须_地加入。,半滴半滴,0.2%,7、直接标定滴定剂时基准物质的称量范围的确定,应当从哪两方面考虑?,称量的相对误差,称样量应0.2 g;滴定管测量体积的相对误差,滴定剂消耗量应在20 40 mL之间。如果从计算的称样量远小于0.2 g,则应采用称大样的办法,使之兼顾和。,8、标定NaO

3、H溶液的浓度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H2C2O42H2O;(2)含有少量中性杂质的H2C2O42H2O,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高,偏低,还是准确?为什么?,(1)H2C2O42H2O部分风化,即失去部分结晶水,使其中H2C2O4含量偏高,标定时耗用的NaOH体积偏大,标定的NaOH浓度偏低。 (2)含中性杂质的H2C2O42H2O中H2C2O4含量偏低,标定时耗用的NaOH体积偏小,标定的NaOH浓度偏高。,2OH + H2C2O4=2H2O + C2O4 ,9、用K2Cr2O7作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溶液?为什么放置一定时间后才加水稀释? 如果: (1)

4、加KI溶液而不加HCl溶液; (2)加酸后不放置暗处; (3)不放置或稍放置一定时间即加水稀释,会产生什么影响?,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是间接碘法的应用: Cr2O7 2-+6I-+14H+ = 2Cr3+ + 3I2 + 7H2O I2 + 2S2O3 2- = 2I-+ S4O6 2-,加入过量KI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第一个反应进行完全,从而保证K2Cr2O7和Na2S2O3的计量关系。同时也有以下作用:加快反应速度,增大I2的溶解度,降低I2的挥发性。第一个反应有H+参加,故应在酸性溶液(HCl)中进行,酸度越高,反应越快;酸度太高,I-易被空气中O2所氧化,故酸度不宜太高。

5、滴定开始时,酸度一般以0.8 1.0 mol/L为宜。K2Cr2O7与KI的反应速度较慢,应将溶液放在具塞锥形瓶中于暗处放置一定时间( 5 min)使第一个反应进行完全。待第一个反应进行完全后,应将溶液稀释降低酸度,再进行滴定。因为滴定反应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酸度过高H2S2O3会分解,I-易被空气中O2氧化,而且稀释后Cr3+颜色变浅,便于观察终点。(1)加KI溶液而不加HCl溶液,第一个反应进行得很慢;(2)加酸后不放置暗处,由于光能催化I-被空气中O2氧化的反应,会引起I2的浓度变化;(3)溶液稀释过早,第一个反应很可能进行得不完全。,10、代数法计算滴定曲线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6、近似法,其近似条件是 、 和_。,等浓度滴定,反应速度足够快,滴定中任何一点,体系性质只有一个,kt足够大,sp前滴定剂完全消耗,sp后被测物完全转化为产物,11、以NaOH标准溶液滴定一元弱酸(HA),HA的相对强度越_,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越_。,大,大,12、决定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主要原因是条件常数( )的大小, 而 ,因此,计量点附近pM突跃的大小既与_有关,也与_有关。,溶液酸度,被滴定的MZ+,13、氧化还原滴定计量点附近电极电势突跃大小取决于 。,氧化剂电对和还原剂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的差(或kt)的大小,14、为什么滴定突跃越大越容易检测?,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不确定度)

7、。按照指示剂选择的原则,sp附近突跃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就越多,也就更容易选择到合适的指示剂。sp附近突跃越大,按照一定的TE要求,对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要求相应地降低,因此更容易准确检测终点。,滴定反应的完全度99.9%,意味着 , 而 , 即 , 0.355 V,1.3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热力学要求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完全(完成程度达99.9以上),不完全度,0.001,注意:不能通过加入过量滴定剂的方法使某组分反应完全。,16、代数法计算滴定曲线时被测的酸(碱)溶液浓度通常设为_molL-1,而被测的金属离子溶液浓度通常设为_molL-1。,0.1,0.01,17、通过实验选择指示

8、剂必须考察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_、一是_ 。,终点颜色变化是否敏锐,滴定误差是否满足分析要求,19、检测终点的方法除了指示剂法以外还有_,和指示剂法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 、 和 。,检测的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无色、浑浊体系的检测,可用于kt(kt)较小体系的检测,仪器法,18、使用金属指示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试作归纳。,金属指示剂兼具配位性和酸碱性。欲使终点溶液颜色变化明显,应选择溶液酸度使MIn和In有明显不同的颜色,即金属指示剂都有其适用的pH范围,该范围还应与滴定的适宜酸度相适应。 同时,要注意避免指示剂的封闭、僵化,要避免指示剂的氧化变质。在实践中还要注意指示剂的用量。为使终点颜色更敏

9、锐,也使用混合指示剂。,20、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是如何导出的?实际使用时它们有什么意义?,假设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酸碱指示剂的酸型和碱型或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氧化型和还原型)浓度相等(HIn/In-=1, COx/CRed=1),即可得到理论变色点(酸碱指示剂pH= pKIn ,氧化还原指示剂E=EIn),此时溶液呈两种型体的混合色(中间颜色)。 以十倍关系估计,可得到理论变色范围。比如,酸碱指示剂,以In-/HIn=1/10作为人眼勉强能辨认出碱色的下限,In-/HIn=10作为人眼勉强能辨认出酸色的下限,即可得到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H=1。同样,也可得出氧

10、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E=EIn0.059/Z。 实际的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是依靠人眼的观察测定得到的,而人眼对于各种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上述“十倍关系”也只是一种假定,况且,用一个固定的倍数也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因此实际的变色点(和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点(和理论变色范围)是有出入的。 实际使用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总在pKIn两侧,变色范围为1 2个pH之间。因此,理论变色点pH=pKIn在选择指示剂时具有指导意义,理论变色范围也有参考价值。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E=EIn)在选择指示剂时是有意义的,但是理论变色范围甚小,意义不大。,21、实际分析时TE会等于零吗?为什么?,在滴

11、定分析中TE总是存在的,它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即使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尚存在无法避免的随机误差。比如,以指示剂检测终点,即使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上不存在系统误差,但是,由于客观上认为颜色相同的溶液,至少还有0.2 pH(pM)的不确定性,这是无法避免的,即仍然存在随机误差。因此,实际分析时TE不会等于零。,22、蒸馏法测定铵盐,蒸出的NH3以过量的HCl(或H2SO4)标准溶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溶液回滴,或以过量的H3BO3吸收,再以标准酸滴定,两种情况下均以甲基红指示。为什么?,23、KCl、NaNO3等强酸强碱盐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确定其含量?,KCl、NaNO3等强酸强碱盐可通过离子交

12、换操作,转变为强酸或强碱,再以酸碱滴定法确定其含量。,24、磷的酸碱滴定法测定为什么能用于微量磷含量的确定?,磷的酸碱滴定法测定过程是:试样经处理使P转变成H3PO4,再在HNO3介质中 加入钼酸铵,生成磷钼酸铵沉淀: H3PO4 + 12MoO42 + 2NH4+ + 22H+ =(NH4)2HPO412 MoO3H2O+11H2O 将沉淀过滤,洗涤至不含游离酸,溶于一定量过量的NaOH标准溶液中: (NH4)2NPO4 12MoO3H2O + 24OH = 12 MoO42- +HPO42+2NH4+ + 13H2O 再以标准HNO3回滴过量的碱至酚酞变色。 由此可知:1p 1 H3PO4

13、 1 (NH4)2HPO412MoO3H2O 24OH G克试样中磷的质量分数 “微量组分”的意义是试样中组分的质量分数在0.01% 1%之间,今以试样中磷的质量分数w=0.1%计,对于1克试样,由上式可得到消耗于溶解磷钼酸铵沉淀的=0.775(mmol) 如果 mol.L1,则 ml 由此可见,欲保证测定的相对误差在0.1%以内是完全可行的。,当pH较小,只考虑Y的酸效应,则:,最高酸度可查得最小pH 。,随pH增大,M水解,以开始生成M(OH)n为最低酸度可查得最大pH 。,25、A.Ringbom曲线揭示了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实际分析时,溶液酸度的确定还需考虑哪些因素?,(1)A

14、.Ringbom曲线是从Y的酸效应考虑的。当溶液酸度降低时,可能会引起M的水解效应,由此可得到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低酸度。最高酸度至最低酸度称为适宜的酸度范围。如果滴定需要加入辅助配位剂(L),L也可能有酸效应。这时还应综合考虑L的酸效应的影响,欲保证计量点附近有足够大的pM突跃,应选择合适的pH范围。 (2)金属指示剂兼具配位性和酸碱性,欲使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应选择、控制溶液的酸度使MIn和In有明显不同的颜色,即使用金属指示剂也要求一定的pH范围。 (3)混合金属离子(M+N)的滴定 如果KMYKNY,可通过溶液酸度的控制达到选择滴定的目的; 如果KMY、KNY相差不大,常采用掩蔽剂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这时尚需考虑掩蔽剂使用的pH范围。 再有,MZ+ + H2Y2- = MYZ-4 + 2H+。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酸度逐渐增加,不利于滴定反应的完成,也破坏了使用金属指示剂的适宜的酸度范围的控制。 综上所述,配位滴定中溶液的酸度是非常重要的滴定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适宜的pH范围。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缓冲剂把溶液酸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