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第八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7849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工程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反应工程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反应工程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反应工程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反应工程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工程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工程第八章(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简称流固相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中有流体气体或液体,有固体,可表示为: A(流体)+B(固体)C(流体)+D(固体) 这是一个普遍式,实际反应按A、B、C、D物相组合方式具有多种类型,但其中的固体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或者产物。,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1流固相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2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及总体速率;,第八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流固相反应可以分为气-固相反应和液固相反应两大类。 一、气固相非催化反应气固相反应可以分成五类。1A(固)B(固)+C(气)固体分解反应,是工业上制备金属氧化物的主要反应。CaCO3(S)= CaO

2、(S)+CO2(g),第一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及特点,8-1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3A(固)+B(气)C(气)固体气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煤的燃烧和气化反应。C(S)+ O2(g)= CO2(g)C(S)+ H2O(g)= CO(g)+ H2(g)2C(S)+ O2(g)= 2CO(g),2A(固)+B(气)C(固)金属的氧化、低价氧化物的氧化以及特殊固相产品的制备。4Fe(S)+3O2(g)= 2Fe2O3(S),5A(气)+B(气)=C(固)+D(气) 这类反应是制备超细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 TiCl4(g)+O2(g)= TiO2(S)+2Cl2(g),4A(

3、固)+B(气)C(固)+D(气)这类反应在气固相反应中最为普遍,广泛的涉及各个工业领域。 4FeS2(S)+11O2(g)=2Fe2O3(S)+8SO2(g),二、液固相非催化反应 液固相反应可以分为五类。 1A(固)+B(液) C(固)+D(气) 2A(固)+B(液)C(固)+D(液)+E(气) 3A(固)+B(液)C(液) 4A(固)+B(液)C(固) 5A(固)+B(液)C(固)+D(液),流固相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1反应类型多 流固相反应按照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相分类,反应类型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以及反应器型式各不相同。 2固相物料复杂 固相物料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

4、。例如固相物料有天然矿物,颗粒大小不一,几何形状各不相同。不同性质的颗粒在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不同,其动力学行为也不同,直接影响到反应器型式的选择和设计。,8-2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特点,3反应器型式多流固相反应的反应装备有间歇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在连续反应器中,有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反应器。 4固体颗粒的转化率高 用气体或者用液体对固相进行化学加工,都要求固相物料的转化率较高。 5气固相反应的反应温度高 大多数气固相反应属于高温焙烧和高温锻烧反应,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500以上。,流固相非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方法是数学模拟方法和工业试验相结合。1研究流固相反

5、应的反应过程模型及其总体速率。,8-4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研究方法,2在大型实验装置中模拟物料在工业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研究流固两相的流动性质,采用数学方法归纳成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严格限制在实验范围内。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冷态”实验。3进行工业试验,即“热态”试验,对反应动力学和“冷态”试验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8-4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研究方法,概述在流固相反应中,包含有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为了研究反应过程的总体速率,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模型。根据固相颗粒的结构性质,建立了不同的反应模型。,第二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模型,8-4 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又称为缩芯模型(shrin

6、king core model),是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型,如图8-1。设反应A(f)+bB(S) f F(f)+sS(S)缩芯模型有两种情况:反应过程中颗粒大小不变;反应过程中颗粒不断缩小。,一、颗粒大小不变反应过程中颗粒大小不变。颗粒周围有滞流边界层,反应开始时在颗粒表面进行反应,生成固体产物或者固相中有隋性物残留,形成“产物层”外壳和未反应芯。浓度分布见图8-2。 反应步骤如下:1反应步骤1)A从流体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颗粒外表面外扩散;CAfCAS;2)从由颗粒外表面扩散通过“产物层”外壳到达未反应芯表面内扩散,CASCAC;3)A和B在未反应芯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未反应芯收缩;,一、

7、颗粒大小不变4)流体产物F通过内扩散到达颗粒外表面内扩散; CFCCFS;5)F通过外扩散到达流体主体外扩散,CFSCFf。 以上5步是串联进行的。,2应用范围1)固体颗粒孔隙率为0,反应只能在表面进行;2)当固体颗粒孔隙率不太大时,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反应在表面进行。,二颗粒不断收缩反应过程中颗粒不断收缩,最后消失。反应开始时在颗粒表面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的固体产物,或者新的固体产物和隋性物料剥落,没有形成“产物层”外壳,未反应芯一直暴露在流体中,周围有边界层。浓度分布及反应步骤如下。,1反应步骤1)A从流体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未反应芯表面外扩散,CAfCAC;2)A和B在未反应芯

8、表面进行化学反应;3)流体产物F通过外扩散进入流体主体,CFCCFf。 2应用范围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产物层”外壳,其余同颗粒大小不变时的应用范围相同。,当颗粒的孔隙率较大时,流体可以扩散到颗粒中心,在整个颗粒上起反应。这种模型称为整体反应模型。 整体反应模型的浓度分布见图8-3。CAF、CAS、CAC为流体A在流体主体、颗粒表面、颗粒中心的浓度。CBO、CBC、CB、CBS分别为固相反应物B的初始浓度、颗粒中心浓度、反应区浓度和颗粒外表面浓度。 整体反应模型的反应步骤分二个阶段。,8-5 整体反应模型,一、反应步骤1第一阶段1)A从流体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颗粒外表面外扩散,CAfCAS;2

9、)A在整个颗粒上边扩散边反应扩散反应过程,CASCAC;3)在颗粒表面开始形成“产物层”(或”残留物”)外壳。,一、反应步骤 2第二阶段1)A作外扩散,CAfCAS;2)A从颗粒外表面扩散通过“产物层”外壳到达反应区边界Rm;3)A进入反应区进行扩散反应,“产物层”不断增厚,反应区逐渐收缩,直至反应结束。,二应用范围颗粒的孔隙率较大,流体可以扩散到颗粒中心,在整个颗粒上起反应。缩芯模型的反应区是颗粒表面,而整体反应模型的反应区是整个颗粒,缩芯模型和整体反应模型表示了两种极端的反应行为,其他模型的行为都介于其间。,有限厚度区模型的浓度分布见图8-4。图中RS、RD、RC分别是颗粒半径、“产物层”

10、半径和未反应半径。固相反应物B在未反应区的浓度为CBO,在“产物层”半径RD处为0。RD和RC之间为反应区,厚度为Z。 1反应步骤 1)A作外扩散,CAf CAS; 2)A在“产物层”作内扩散,CASCAm; 3)A在反应区内进行扩散反应; 4)“产物层”外壳不断增厚,反应区不断收缩,直至反应完毕。,8-6 有限厚度反应区模型,一微粒模型1固体颗粒由大小均匀的球形微粒构成,每个微粒按缩芯模型进行反应;2反应前后固体颗粒的孔隙率和微粒大小均不变;3对于整个颗粒而言,反应区由颗粒外表面向中心逐渐推进,反应区内微粒的反应按缩芯模型由表及里进行。,8-7 其他模型,二单孔模型 1固体颗粒内由圆柱形直孔

11、构成。这些圆柱形直孔的孔径相等,相互平行,均匀分布。2通过单孔来描述颗粒的反应状况。反应物流体在孔内沿轴向进行,在孔壁上进行反应。反应物的浓度随轴向变化,径向均匀,是轴向距离的函数。3由于产物在孔壁上形成,反应过程中孔径发生变化,是时间的函数。,三破裂芯模型1固相反应物的初始态是致密无孔的,在反应过程中破裂为多孔性细粒。2破裂的细粒按缩芯模型进行反应。流固相反应的反应模型,其针对性较强,应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反应模型,不可随意而定。,第三节 粒径不变时缩芯模型的总体速率,8-8 总体反应速率,设反应:A(f)+bB(S)fF(f)+sS(S) 以A为关键组分 总体反应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

12、单颗粒上反应物A摩尔量nA的减少数,即,一基本条件1球形颗粒;2颗粒内温度均匀,等温反应;3本征动力学为一级不可逆反应;4反应过程为拟稳定过程。,当颗粒粒径不变时,A要通过“产物层”外壳才能到达未反应芯表面,A在作内扩散的同时,由于化学反应未反应芯表面在收缩,因此扩散边界是移动的,是不稳定过程。由于A的外扩散、内扩散和化学反应是串联过程,反应过程是不稳定过程。 未反应芯表面的收缩速率大大小于A的内扩散速率,可以认为A在作内扩散时,未反应芯表面是近似不动的,作为稳定过程处理。这样,反应过程为拟稳定过程。,二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与表面化学反应速率,(8-1),(8-2),(8-3),三总体速率的

13、一般计算式由式(8-2):,1.,建立产物层内反应物A的扩散方程,2.产物层内反应物A的浓度分布,3.,代入(8-2)式,可得,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4. 总体速率的一般计算式三式联立消去CAS和CAC,四、未反应芯半径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将上式代入式(8-9),则有,(8-11),五、固相反应物B的转化率xB与RC的关系,(8-13),六、 xB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积分上式,六、 xB与反应时间的关系,(8-16),六、 xB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当颗粒完全反应时, RC=0 , xB=1,完全反应时间 tf 为:,(8-17),(8-18),89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由式(8

14、-2)和(8-11):,89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转化率与反应时间成正比.,810 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由式(8-8)和(8-11):,810 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811 化学反应控制,由式(8-3)和(8-8):,811 化学反应控制,第四节 颗粒缩小时缩芯模型的总体速率,设有反应 A(f)+bB(S)fF(f) 在反应过程中没有“产物层”外壳生成,颗粒不断收缩,最后消失,反应过程如图8-8所示。 由于未反应芯表面暴露在流体相中,因此反应步骤包括滞流膜外扩散和表面化学反应两个步骤。,8-12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滞流膜扩散控制:外扩散阻力化学反应阻力 1反应速率式中的kG为流体滞流膜传质

15、系数,和颗粒大小以及流体流速有关。关于固定床、流化床中kG的关联式较多,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加以选择。以固体颗粒在气相中作自由下落体系为例,讨论kG以及相应的其他计算公式。,8-12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对于固体颗粒在气相中作自由下落体系,kG的关联式为:(8-31)式中:dp2RC;yi隋性组分在扩散模两侧的平均摩尔分率;D组分A的分子扩散系数;气体粘度;u气体流速;气体密度。,8-12 流体滞流膜扩散控制,在滞流区,(8-32),2RCt关系将式(8-33)代入式(8-11),可得(8-34)将式(8-32)代入式(8-34)并积分(8-35),3XBt关系(滞流区),当为化学反应控制时,反应

16、过程和颗粒大小不变时的情况完全相同,故式(8-28)、式(8-29)和式(8-30)可直接应用。,8-13 化学反应控制,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1)用温度对总体速率的影响进行判别。提高温度则总体速率改变显著反应控制 (2)用气速对总体速率的影响进行判别。提高气速则总体速率改变显著外扩散控制 (3)用反应时间分率t/tf与转化率xB的关系及与未反应芯半径Rc的关系判别如果上述关系呈直线外扩散、反应控制 (4)用颗粒大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来判别。,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1)用温度对总体速率的影响进行判别。提高温度则总体速率改变显著反应控制,814 宏观反应过程与控制阶段的判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