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7836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28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1,“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2,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3,学习目标:1、理解各则语录;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重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学习难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2、。,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4,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5,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

3、,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类型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点字词:君子、敏、慎、就、正、焉,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参考译文:,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9,感文:君子可以不求食饱、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对工作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

4、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孔子认为好学,首先学业要精于是得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说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的教育制度现在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这可并不是孔夫子古板,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并不是把两方面

5、矛盾起来,而是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烦恼。,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孔

6、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7、知,是知也。” 为政,重点字词:“女”通“汝” “知”通“智”,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参考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盍:何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 憾:抱怨; 伐:夸耀,炫耀; 施:表白, 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

8、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参考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参考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

9、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参考译文: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参考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10、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评析】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11、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事:从事,照着去做。,参考译文:,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纲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

12、,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

13、,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26,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觉得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2018/10/16,汝城一中 宋训杰制作

14、,27,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思考讨论练习一(),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