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687800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体发育包括三个过程,即由单细胞 多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完成,增加了细胞的数量;由简单 复杂:通过细胞分化完成,增加了细胞的种类;由基因 性状,完成了整体发育。,第十三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第一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作用 一、细胞质不均一性和细胞分化 例1:海胆受精卵发育中的细胞质作用,在卵裂前植物极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极叶,受精卵分裂成两个卵裂球后,极叶被其中一个卵裂球吸收,第二次卵裂前又形成极叶,极叶被其中一个卵裂球吸收。,将各卵裂球分开,吸收极叶的细胞能发育出成完整胚体和正常个体,除去极叶的卵裂球只能发育成有部分欠缺的胚体。,例2:角贝的个体发育,极叶细胞质以某种形式影响基因的作用,从而诱导了细胞的

2、分化 。,例3:果蝇极细胞质,果蝇的早期胚胎发育中,最初一些有些分裂并不伴有细胞分割,少数几个核位于卵后端的极细胞质中,周围形成细胞膜,成为极细胞,富含极粒,以后极细胞中的某些细胞移入由体细胞构成的性腺中,成为原初生殖细胞。极细胞质移植试验 :极细胞参与成虫性腺中配子的形成,并把所带的遗传标记传给大约4%的后裔 。UV照射可使极细胞质失活,极粒富有RNA,UV使RNA降解而失活,从极粒中分理出碱性蛋白,可能是形成初始生殖细胞必需的,是卵后端mRNA翻译的。,二、细胞质对染色体行为影响,例1:小麦瘿蚊 受精卵卵裂时有选择性遗弃染色体,受精卵卵裂最初时核分裂几次成多核卵,核分裂时在细胞的一端出现极

3、细胞质,极细胞质中的核染色体不丢失,发育成生殖细胞 ;其它核丢失32条,剩8条,将来仅能发育成体细胞。 结扎使核不能移到次区域 ,不形成生殖细胞,瘿蚊不育。,例2:哺乳动物X异染色质化 受精卵卵裂到50006000细胞植入子宫壁时,X异染色质化,基因失活,两条X随机失活,表现镶嵌现象 。 玳瑁猫:X上Oo控制黑黄,O-黑色,00黄色,Oo时两X随机失活,黑黄相间,同时常染色体上SS白色分别广,Ss白色仅限腹部和四肢。,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可逆性,一、植物组织培养体细胞的全能性:能表现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而发育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植物组织培养 :在体外人工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技术。例:

4、胡萝卜韧皮部的单个细胞置于脱分化培养基上,产生一团没有分化的细胞,这种没有分化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又可以在再分化培养基上重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二、动物核移植 非洲爪蟾:未受精卵细胞照紫外线蝌蚪的肠细胞的核放进去,进行发育,至少有20%的肠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后能够长成胚,在胚中可以观察到有功能肌肉和神经细胞,有的发育成蝌蚪。,核移植中的细胞质作用:移入的细胞核的变化依卵细胞质所处的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异 ,说明移入的核是按照细胞质的状态而发生反应的,在卵的细胞质里有一些物质能调节基因的表达。 鼠的核移植:把具有遗传或生化标记的核移植入除去核的卵细胞中,将处理后的卵移入养母子宫。遗传学分

5、析,三只老鼠都是从植入核的卵发育来的。 克隆动物 :,第三节 基因在个体发育中的调节作用,一、基因表达调控的例证 1、人血红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成分不同 胎儿:HbF(22) 为主、HbA(22);新生儿和成人HbA(22)为主、HbA2(22)和HbF(22)。,不同时期有不同肽链,说明各基因活动情况不同,打开或关闭;活动旺盛或弱。,2、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通过电泳可分解为5条带,为LDH1、LDH2、LDH3、LDH4、LDH5,分别由A、B肽链组成,且都有4条肽链,如下:,鼠的卵细胞只有LDH1,说明只有基因LDHB活动,基因LDHA关闭,到发育的第九天LDH5比LDH

6、1多,基因LDHA比LDHB活动强,以后LDH1又增多,LDHB活动增强。说明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基因活动。,二、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1、DNA水平的调控,鼠的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基因H1 H1蛋白 H2基因 H2蛋白 两基因不紧密连锁,分别由两个启动基因启动由于倒位序列hin及启动基因方向变化,产生两个相,H1相和H2相。,2、转录水平的调控(正、负) 负调控:细胞中阻遏蛋白阻止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机制。阻遏物与DNA分子结合阻碍RNA聚合酶转录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正调控:经诱导物诱导转录的调控机制。诱导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激活因子复合物与基因启动子DNA序结合激活基因起始转录使基因处于表

7、达的状态。,1961年,雅各布(Jacob F.)和莫诺(Monod J.)的操纵子模型(负调控),启动基因P:转录起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部位,不编码蛋白,位于 结构基因上游一段DNA序列;突变时RNA聚合酶不能识别,不转录。 操纵基因O:是转录的开关,位于P与结构基因之间,与结构基因紧密连锁,不编码蛋白,但是阻遏蛋白结合部位。 结构基因:lacZ、lacY、lacA分别编码三种分解乳糖的酶。,(1)乳糖操纵子组成:,调节基因I:编码一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的阻遏蛋白,变构性,对操作基因起调节作用。,(2)负调控的调节机理 a、野生型基因型(I+O+Z+Y+A+),b、调节基因突变(IO+

8、Z+Y+A+) 基因表达,c、操纵基因突变型(IO-Z+Y+A+) 基因表达,(3)正调控的调节机理,当有乳糖时: 高效率转录,当有乳糖又有葡萄糖时: 基因不表达,三、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1、DNA水平的基因调控 (1)增强子 启动基因上游有一段可增强启动基因发动转录 (2) 基因扩增 rDNA (3)染色体丢失2、转录水平基因调控 (1)非组蛋白的调控,(2)激素对转录调控 疏松区(膨大)基因转录,结论:蜕皮激素调控基因活动。,前期注入蜕皮激素诱导疏松区出现, 结扎无疏松区,(3)异染色质化和修饰作用,3、翻译水平调控 (1)加强mRNA稳定,如:5/加帽、3/加尾,延长mRNA半衰期。 (2)失活状态储存mRNA,异染色质化:染色质呈现固缩状态,该区域基因活性下降。如:哺乳动物雌性其中一条X高度异染色质化,整条染色体上基因失活。 修饰作用:化学反应改变DNA分子结构(碱基)。常见C-5/甲基化,GC序列易被甲基化,基因活动降低。,第四节 细胞核在个体发育中作用,一、伞藻的再生和嫁接试验 试验1 :再生 试验2 :嫁接 二、去核变形虫 三、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