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7747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介绍内容,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2,7,MSE QWS EMS三个标准的对比,管理标准模式及其逻辑关系,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1、我国能源状况:1)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淡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2)资源能源消耗过高由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率加快,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大幅上升,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再一次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地球上矿物燃料的储量是有限

2、的,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采,它终有一天会趋于枯竭。,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两高一低,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并且还呈现出不合理的快速上升趋势。 据2010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总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保守估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品生产国。,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5)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我国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

3、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进口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2、节能的动因已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转向世界环保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签署。成为减排、保护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共同措施。开发利用和不加限制地消耗大量的煤和石油等燃料,还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诱发温室效应、酸雨,引起疾病、农业减产等严重问题,极大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对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3、低碳经济的驱动 1)低碳经济的概念:原则、途径、手段、目的、作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2)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

5、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核

6、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3)发展历史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

7、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有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战略的选择。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四次说“碳”:“低碳经济”“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碳吸收技术”,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可持续发展

8、之路。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 签约方,共同达到2005年温室气体减排50%的长期目标。 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低碳经济实质内涵 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

9、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a)三核心,三创新; b)坚持“用”“体”结合; c)既要低碳生产,也要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是建立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5)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

10、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a)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

11、费嗜好。 c)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d)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6)面临的挑战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追求

12、全面小康,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7)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 美国年人均CO2排放量约20吨,排放总量占全球总量的23.7%。 中国年人均

13、CO2排放量为2.51吨,约占全球总量的3.6%。 a)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 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 b)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 年下降40%45%,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3、行为节能: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单纯的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节约问题,能源节约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的,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4、节能管理手段与政策措施不

14、断完善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较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下表是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分类。,5、ISO9001和ISO14001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7)世界上第一个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美国MSE2000)的诞生 1.源于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人们开始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节能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与减排联系在一起; 3.当时美国企业不设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往往被忽视,排在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生产率、质量、安全以及环境问题之后,也没有专业管理人员,都是外聘顾问或咨询师,不幸的是,大多数顾问确定和实施的节能项目,随着咨询者的离开而消失了。后

15、来有的企业设置了能源经理岗位,但只要调整能源经理,能源管理立即随之流产。有的企业能源节约当年达到15%-30%,可谓效益显著,但是五年之后再来看看,就会发现又回到了五年前的水平,根本未坚持下来。佐治亚技术能源和环境管理中心、企业创新研究所、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认识到,依靠能源危机管理技术只能获得短期的改善。要想对能源绩效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改进,组织必须将能源管理作为其战略中的一部分,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1、能源管理体系对组织的作用 能源管理体系研究与建立,是基于新的管理组织化理论(核心是将社会系统的组织化状态区分为结构与运行两个层次),在制度、

16、职能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以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工作规范体系为目标的新的系统设计活动;是在职能、结构设计主要规定“谁、做什么”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进一步规定。科学的、标准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行为,能够突破组织内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的束缚, 可以实现下述目标:1)有利于组织内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能准确地贯彻落实,防止在执行中走样。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明确、可操作的规范,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 2)有利于及早发现能源管理中部门、单位、岗位职能的交叉、重叠、脱节(分割)或责权不明等职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为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框架,进一步完善正在拟定或执行中的方案,挖掘潜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3)各级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能源管理中“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有利于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和考核,有利于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