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民俗风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7107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民俗风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淄博民俗风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淄博民俗风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淄博民俗风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淄博民俗风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淄博民俗风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民俗风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淄博民俗风情淄博民俗风情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潍坊,西接济南,北界东营,南去临沂:辖 张店、博山、淄川、临淄、周村 5 个区,桓台、沂源两个县,市领导机关驻张 店。淄博市 5 个区各自为城,街区互不连接,各以铁路为交通,号为“天下第 一大城市” ,听来使人产生幽默感。淄博市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色彩浓厚,所辖区县内,有古齐国故都临淄城 遗址,有蒲松龄故居、有“北国江南”马踏湖。淄博市又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陶 瓷产地之一,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瓷城” 。一、一、 齐国临淄故城齐国临淄故城临淄是周王朝分封下的齐国都城,自公元前 9 世纪中叶姜氏第七代国君齐 献公建都临淄,至公元前 221 年秦灭齐为止,

2、临淄作齐国都城长达 638 年。故 城遗址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嵌筑在大城的西南隅,巧妙衔接,浑然一体。 大城南北近 4.5 公里,东西约 3.5 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 城南北约 2 公里,东西 1.5 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总面积近 16 平方公 里,设城门 13 座,今遗址了然。城区遗址内,有 18 处村庄,村村古风犹存。 1 1、齐园、齐园 为了拍摄历史电视剧孔子 ,1990 年 4 月,在临淄区公园内修建了仿春 秋时期风格的建筑群,为了解古代的居住习俗提供了直观的场所。 齐园占地 180 亩,建筑面积 4,500 平方米,园区划分为五个部分。 民宅街市:多为起

3、脊两面坡房,土墙绕匝,茅草盖顶。有的房舍还建有望 楼、观星台、圆柱形的粮仓和灯笼形的图腾。 士大夫第宅:坐南朝北,建在夯土台基之上,屋顶为重檐四坡,左右配以 昭庙和穆庙。 宫殿廷院:国君殿布局严谨,气势雄伟。东为阙门,西为大堂,南为宫门, 宫门两侧为敌楼。宫外有土阙、祭祖太庙、祭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 城门城墙:外墙高 8 米,城门洞为木构过梁式,台门上方筑有楼橹,城墙 垛口呈不规则形,古拙而又威严。 一切都力求再现春秋时代的风俗景观。 2 2、孔子闻韶处、孔子闻韶处 公元前 517 年,孔子来到齐都临淄城,有一天,信步来到韶苑,听到苑中 正演奏韶乐 ,他一下子被带进了奇妙的音乐世界中,听罢

4、演奏,感叹赞美: “尽美矣,又尽善也!”并且,此后好长时间,每想起韶乐 ,总激动不已, 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 孔子闻韶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临淄县志记载:“相传嘉庆年间 (17961820 年) ,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 孔子闻韶处 。后又 于地下得石磐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年间(19091911 年) ,古碑已 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淹没无传,故另立石碑,仍刻 孔子闻韶处 ” 。 宣统三年(1911 年)重刻的“孔子闻韶处”碑,仍然立在韶院村中,碑的 左右还有两方小的石刻,左为“乐舞图” ,画面上两个人席地而坐,一个在吹奏 横管乐器,另一个端坐大方,作细心倾听状,若似孔子赏

5、乐。下面刻两位舞女, 舒展长袖,飞旋彩带,娜娜翩翩;右侧刻“韶乐”与“孔子闻韶”短文简介。 据考证,此地果然就是盛齐时期歌舞乐伎们居住、学习、排练、演习的教2坊之地。另据考证,孔子在齐所闻之韶并非周韶 ,而是依齐国统治者的指导 思想,随当地民情民俗,用当地的乐舞素材,经当地乐舞大师们充实、改编、 完善,从而已是齐国化了的韶 。演奏这种韶所用的乐器,已出土和见于 记载的,有鼗、柷、缶、竽、笙、管、萧、埙、筑、龠、篪、磬、编钟、钟、 錞、琴、瑟、镛、饶、铃、铜鼓等。 村名来历是乡社民俗的有趣而重要的一部,在韶院村可以体会这种趣味和 重要性。二、二、 聊斋聊斋故土故土蒲松龄(16401715) ,字

6、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作家,所作聊斋 志异一书名满中外,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故居在淄川区洪山镇蒲家 庄。 1 1、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 蒲家庄街巷大半保持了旧格局,旧式的门楼,古老的槐树,竖在街角的碌 碡,留在村口的石舂臼,勾人忆往昔。蒲松龄故居的大门与左邻右舍排在一起, 也使人觉到了这位老先生当年与乡亲和睦相处的种种情景。 故居主体部分是一座清代的民房,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南一进临街,穿 过八角门,进入第二进,就是蒲家正房,房门左右和当地农家一样,各栽一株 石榴树,南墙种一架金瓜。传说这便是蒲松龄出生的地方。现在,房子里悬着 “聊斋”匾额,陈列着蒲松龄当年在西铺村坐馆当塾师时

7、用过的桌、椅等几件 像具,和他搜集命名的海岳石、三星石、蛙鸣石。室内悬挂的蒲松龄画像,也 反映了当时人的一种风尚。画像时,蒲松龄 74 岁,他身着公服,手捻胡须,并 且自己在画像上写下了题词:“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 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子孙,亦孔之羞。 ”这正如现代人 之自题小照。 2 2、柳泉、柳泉 柳泉在蒲家庄村东,实为一井,传说当年井溢成泉,所以俗名“满井” 。当 年井台周围翠柳百株,因此又叫“柳泉” 。蒲松龄对这泉、这柳感情至深,自号 “柳泉居士” 。 当年柳泉近边就是青州府通济南府的大道,相传蒲松龄家居时常在泉边柳 下设茶招待过往行人,与人谈鬼

8、说狐拉家常,无意有意间积累了许多创作的素 材。 这种方法,对于有志于民俗采风和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的人来说,用现代的 眼光审视,仍然应该是可取的。 根据这些传说,柳泉旁新建了草亭、凉亭,井旁树立一碑,镌刻了茅盾手 书“柳泉”二字。三、三、 陶瓷琉璃大本营博山区陶瓷琉璃大本营博山区淄博陶瓷与琉璃产品的主要产地都在博山区。博山地近沂蒙山区,风俗亦 自成一格 1 1、日用细瓷与美术陶瓷、日用细瓷与美术陶瓷 博山陶瓷生产可上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而且从那时起生产传统数千年不曾 间断,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商代的白釉陶、春秋战国时期的灰陶、北魏时期 的粗瓷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后,陶瓷生产大发展,利用当地资源,创制

9、精美3高级日用细瓷,研制成功滑石质瓷、鲁玉瓷、骨灰瓷、宝石瓷等日用陶瓷的四 大新系列。 博山美术陶瓷历史悠久,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点釉、茶 叶未釉至今被视为珍品。近年恢复了传统的名贵色釉雨点釉、茶叶末釉、云霞 釉,创新出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系窑变花釉,又发展了 刻瓷、陶瓷雕塑、园林陶瓷、仿古陶瓷和彩陶绘画等艺术陶瓷等门类。 雨点釉,又名油滴瓷,日本称为“天目釉” 。这是在墨黑色的釉面上,布满 带有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用它盛茶金光闪闪,盛酒银光熠熠,映日晶莹夺目, “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 。茶叶末釉,在近橄榄色或 墨黑色釉面上,布满似茶叶末样

10、的晶体,古人称赞“黄杂绿色,娇饶而不俗, 艳如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今用其制为文具、瓶、罐等器皿,令人回 味无穷。金星釉最宜装饰台灯。 刻瓷是用钻石刀、合金钢刀、小锤等器具在烧制好的瓷胎上錾刻出画面, 着色后成为艺术品,人们评价为有“金石味” 。常见的制品有挂盘、壁画、文具 等。 陶瓷雕塑,集绘画造型、釉色装饰干一身,作品多为人物与动物。 园林陶瓷,在缸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制品有瓷桌、瓷凳、花钵、鱼 缸,而其代表作则是二龙戏珠大花瓶,最大的,高达 3 米,可谓“陶瓷巨人” 。 仿古陶瓷的精品是蛋壳黑陶,此外还有仿青铜器、仿唐马、仿宋瓶等作品。彩陶绘画是艺术陶瓷装饰新创造。其中彩陶

11、挂盘艺术特色最为突出,它用 各种色彩的釉为颜料,采用木刻和中国画写意的手法,在施以乌金釉的陶坯上 绘画,经过窑变,产生美妙的画面。 2 2、琉璃料器、琉璃料器 博山琉璃生产发展到今天已有内画、刻花、花球、珠帘几个系列、2,500 多个花色品种。 琉璃雕刻独具风格,尤以套料雕刻引人注目,有瓶、碗、盘、盏等品种。 近年又推出雕刻与内画相结合的作品。 博山琉璃塔高 40 厘米,分七层套料 精雕,每层分六面,每面雕圆形、六角形、八棱形塔窗,以 33 幅画面,绘出 红楼梦主要故事,并以九面题诗落款。玲珑多姿,人物纷繁,堪称一绝。 琉璃花球问世于清末,以晶莹透亮的琉璃外壳,内包鱼、虫、花、鸟、兽 等,制成

12、圆、扁、方等多样形体,总称为琉璃花球。 “滚瓣菊花球” 、 “万年青花 球” 、荷花青蛙花球” ,都被称赞为“开不败的鲜花” ,而最受人欢迎的,还是 “太湖泡石”大花球。 琉璃料珠可用以串制珠帘 (俗称“珍珠帘” ) 、发卡、发带、胸花、衣帽饰 件、项链、手提包等。新近创新的大型琉璃挂屏百花争艳”更是光彩照人。四、四、 旱码头周村旱码头周村周材在胶济铁路线上,明清形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号为“聚天下之货” 的“旱码头” 。 1 1、古商业街、古商业街 明清时期周村“商业繁盛,百货云集” ,货行、作坊林立、有钱行、粮行、 丝行、杂货行,有铜器、木器、丝绸、桨麻、腿带、首饰、毡帽、剪锁等作坊, 俗

13、称“五行八作” 。这些商号和作坊往往按行业相聚,人们便以行业为街道命名,4如商业大街、丝市街、银子街、绸市街等。今天,大街与丝市街的旧迹较多。 大街,是周村最古老的街道,南起丝市、银市两街交叉路口,北讫朔易门, 总长两华里,以北极阁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多民居,景象形同农村,南段繁 华热闹,大街上布行、杂货行最多,日夜营业,夜市尤为有名。鼎盛时期有俗 谚流传“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 丝市街,明代称兴隆街,清代中叶,这里成了集中的蚕丝交易市场,遂易 名为丝市街。当时街上丝店、丝局、索行林立。丝店代客买卖蚕丝,丝局自营 丝绸生意,索行兼丝绸制作、买卖于一身。丝绸交易使这一条街繁荣一时。 1985

14、年周村区政府投资百万元修复了大街与丝市街,再现了明清时期古街 的风貌,许多昔日老字号如“泉祥茶庄” 、 “裕隆祥绸布店”等纷纷恢复营业, 周村名产如大酥烧饼、周村丝绸、王村米醋、鲁东铜响乐器也在这里设店应客。 古街成了著名的民俗旅游点和购物区。 2 2、周村大酥烧饼、周村大酥烧饼 烧饼形圆色黄,正面粘满芝麻,酥、香、薄、脆,喜咸有咸,喜甜有甜, 薄如纸片,一嚼即碎,有人形象地称其为“呱啦叶子烧饼” 。 据考证,周村大烧饼由马蹄形厚烧饼派生而形成。百年以前,周村有聚合 斋、大顺勇、东兴和三家较大的烧饼店,另一个魏姓小店,烧饼也有名气,人 称“魏二柱子烧饼” 。同行之间各有特色,也不免互相竞争。其

15、中最大的烧饼店 是郭云龙经营的聚合斋,他的店原来经营的是传统的马蹄形厚烧饼。一个偶然 的机会郭云龙发现厚烧饼上鼓起来的部分薄而酥脆,就试制了另一种薄烧饼, 形如木耳,所以叫“木耳边” 。到郭云龙的儿子郭海亭又改进了制法和包装,独 树一帜,终于使周村大酥烧饼成为一方名吃。现在到周村,不光可以吃到正宗 大酥烧饼,还可以看到制饼的巧妙技艺表演。五、五、 锦秋湖锦秋湖锦秋湖在桓台、高青、博兴三县之间,又名马踏湖、麻大湖。湖中有河, 湖中有阡陌,湖中有人家,真个是“绝无他处能媲美” 。 游锦秋湖,最佳起步点是桓台县北部的起凤镇。 1 1、起凤桥、起凤桥 桥在锦秋湖东乌河上。据当地 黄氏宗谱记载:黄氏先祖

16、由河北迁居锦 秋湖边,居乌河西岸,隔河而居的是魏氏村庄。后来两村共同搭起一座木桥, 桥的倒影酷似农具“耙头” ,俗称“耙头桥” 。相传,明正德年间的一个早晨, 村民正荷锄下田,走到桥上,忽见一只金凤凰从桥下飞起, “呀,呀”叫了两声, 向西北方向飞去。奇闻传开,众人以为金凤起飞,大吉大利,便将“耙头桥” 更名为“起凤桥” 。 今湖区人到起凤镇多泊小船于桥下,到湖中游览的人,也在桥边雇船,沿 乌河撑船人湖,桥边终日都是繁忙的。 2 2、锦秋湖名吃、锦秋湖名吃 湖中名吃全是湖产。 捶藕,又称“糖拌白莲藕” 、 “生吃莲下藕” 、 “糖拌荷叶藕” 。农历七月以后, 荷花开过,莲子形成,莲下开始长藕。驾轻舟,到湖上,取娇嫩白莲藕,用湖 水洗净,折一张荷叶包好,轻轻地用拳头把藕捶碎,撒上白糖,折荷梗为著, 拌食嫩藕,最后用莲茎吮吸“捶藕汁液,更觉清香异常。浪漫的人,载酒上船, 取莲瓣为杯,捶藕为肴,细酌细品,追求的是神仙境界。5断鳝,又叫蒲心炖鳝鱼,号为古老名吃。将鳝鱼置草木灰地上去粘液,剖 腹去内脏,用小铁锤去骨,切块,油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