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8698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语文25课、诗词曲五首16课时3.25星期三伊艳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舒兰四中 设计人:伊艳慧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课 题 诗词曲五首课型 讲授课 课时 3 授课日期 3.25 第(16)课时知识目标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知识点、积累诗中的名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增强语言感悟力教 学 目 标情感目标体会刘禹锡乐观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悟杜牧身为诗人的忧国思想以及统治者的辛辣讽刺知识点 作者简介、课文诵读、内容比较分析、名句强调、主旨探究教学重点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知识点、积累诗中的名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了解酬乐天扬

2、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知识点、积累诗中的名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教学手段板 书 板 画 设 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坎坷遭遇 抑郁 折戟兴感之由典故 感叹时势变迁 大小乔 吴国命运哲理 阔达胸襟 新旧更替 以小见大积极进取 讽刺统治者、抑郁不平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导入: 3今天我们来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学习之前,先看屏幕上的这首诗,醉赠刘十八使君板书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二 、对比阅

3、读 151、坐下自由朗读、体会诗歌大意2、指名朗读、学生思考与课文诗歌有何相同和不同?3、指名回答、教师提示点拨明确重点:“二十三年弃置身”和“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引出写作背景: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比“沉舟” “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

4、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何必为我一人可惜? 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4、课文诗句的讲解:、 “闻笛赋”和“烂柯人”典故的介绍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 ,另一个是“烂柯人” 。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三、 赤壁的讲解 11(一) 、

5、谈话导入:说说提到赤壁你想到了哪些事物?引入诗歌赤壁(二) 、内容分析:1、指出诗歌中多提到的人物:周瑜、曹操(铜雀) 、二乔2、是有什么引出此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3、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自主分析引出东风的作用,战争具有偶然性、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4、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杜牧的生平简介)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生不逢时以及对统治者的一种讽

6、刺。四、 山坡羊 潼关怀古151、作者、元曲简介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3、抓住关键字分析课文聚、怒、望、行、兴、亡;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 “如聚”化静为动。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 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奔流的险隘之处。也由此引发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四、五句, 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感慨横生,激愤难平的样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 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 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五、作业 11、背诵、默写诗词2、完成练习(同步解析和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