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86761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1,高考试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评价2008年高考试题 研究2008考题 感悟2009年高考趋势 高三课堂教学的特点,2,一、评价2008年高考试题,优点 不足,3,一、评价2008年高考试题,优点,卷体现了高考化学的稳定性 从理综试卷的第卷上看,选择题的考查体现了高考化学的稳定性:难度不大,且为考生所熟悉的题型。但是,有的题目的设问情境比往年有了较大创新,例如第12题考查比较浓度,设问情境就有了变化,造成题目的陌生度较高.卷题目有变化有难度 结合第卷的4道大题中,前3道题目难度较大。例如第26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原理、多步计算等知识点。本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都不是课本上原有的,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够有效地捕捉新的信息;第27题是结合了周期表的推断题,要求“推断由周期表1-20号中部分元素组成的某5种化合物”。这使得题目更加开放,且涉及到课本上从未有过的化学变化。第28题是实验题,它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变化较大的是,考查重点由验证性向探究性过渡。这道题目中,有一个药品是未知的。这样的题目显然更加新颖,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综合分析问题和探究能力。本题虽然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但由于变换了角度,使题目难度增加。第29题是一道有机推断题,由于题型和考查内容较为常规。该题仍以酯类物质及含苯基烃的衍生物为考查核心,考生较容易上手。淡化死记硬

3、背知识点的考查,4,一、评价2008年高考试题,不足,一、试题不严谨 1、 第9题双氧水是不稳定化合物,所以它有两个可选项。 2、第27题将Ca(OH)2表达为白色固体,乙炔的氧气的反应条件写成加热不严谨。 3 、第28题要求学生写MZ与C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科学应在试题中加上“用M表示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二。试题答案值得商榷 1、12题中的甲酸、乙酸是指的饱和一元羧酸,还是指不固定的两种酸性不同的酸。 1 2、第26题(第二小题)写锰酸根制高锰酸根的方程式,由于没有除去氯离子的过程,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氯离子容易被氧化,不然,(第五小题)答案就不合理。 3、第26题(第三小题)求理论上

4、的高锰酸钾的产量原料二氧化锰应循环利用。 4、 27题的CaC2和氧气的反应有必要这样出现吗? 5、 28题的ZM究竟是什么物质,答案也没有给出来,答案能够那样写吗?(实际是PbO) 6、第29题(第一小题)正确答案应为邻甲苯酚不应为对甲苯酚。29题的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给学生带来个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认识。(命题意图是酚羟基和甲基连在苯环上都是取代邻对位上的氢原子,高中化学有这些内容吗?) 7、第29题(第三小题)酯酸性条件下水解是可逆反应方程式中的箭头符号应改为可逆符号。 8、将加热、点燃、高温都用“”表示。,5,二、研究2008考题,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试题考点分析

5、选择题提升能力 非选择题加大综合力度,6,1.试题难度增大 2.题型基本保持不变 3.学科热点知识必考 4.化学实验仍是考查的重点 5.重视考查思维方法,加大化学计算要求,(一) 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7,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述及其简单计算(全国卷I-11;全国卷II-26;上海卷-17、4;湖南卷-11重庆-13;天津-13,四川延考卷-26;宁夏卷-13;海南卷-8、16、18;浙江卷-11 ),有关物质的量及基本化学计量的简单计算(全国卷II-9;上海卷-9、22;重庆-7;北京-7、9;江苏卷-3、13;山东卷- 13;海南卷-3、5、15),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全国卷I-

6、7、9、27;全国卷II-11、27;上海卷-2、4、23;天津-10、26;北京-6、10;江苏卷-7、21;山东卷- 11;宁夏卷-8、11、35;海南卷-1、13、17;湖南卷- 7;浙江卷-7、9、27),(二)试题考点分析,8,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溶液pH的简单计算(全国卷II-10;上海卷-14;重庆-9;北京-6),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别、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计算(全国卷I-6、全国卷II-9;上海卷-11、14、20;天津-9、11、北京-11;重庆卷-7、9;江苏卷-8、10、12;海南卷-6、9;湖南卷- 6、12;浙江卷-6 、12),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原理与

7、新颖实用电池(全国卷I-9、26;全国卷II-12;上海卷-6、12、13、24;天津-12、29;北京-8;重庆卷-6、12;江苏卷-5、16;山东卷- 29;宁夏卷-10;海南卷-4、7;湖南卷- 9、10、13、26;浙江卷-13、26),(二)试题考点分析,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计算(全国卷I-13;全国卷II-13、26;上海卷-25;重庆-26;天津-8;江苏卷-20;山东卷- 14;宁夏卷-12;海南卷-10),有机物的结构异构、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全国卷I-8、29;全国卷II-13、29;上海卷-3、16、28、29;天津-27;重庆-12、28;江苏卷-11、

8、14;山东卷- 12;宁夏卷-9、36;海南卷-11、14、20、21;湖南卷- 8、29;浙江卷-8、2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原理分析(全国卷-7、28;上海卷-10、18、19、26;重庆-8、27;天津-13、28;北京-7;江苏卷-2、6、9;山东卷- 30;宁夏卷-27;海南卷-2、12、19;湖南卷- 28;浙江卷-28),(二)试题考点分析,10,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化学知识(北京-5、12、上海卷-30、31;天津-7;重庆卷-11;江苏卷-15、17、19 ;山东卷- 28;山东卷- 31;宁夏卷- 26;宁夏卷- 34),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全国卷I-7、9、10;北京

9、-8 、),(二)试题考点分析,与社会热点相关或有关环境的问题(全国卷-6;上海卷-12;天津-8;北京-5;重庆卷-29;江苏卷-1、18;山东卷-9 ),11,(三) 选择题提升能力,1.选择题的分值高、权重大,2.选择题考查的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大,3.选择题能有效地考查诸多思维能力,4.瞄准重点化学理论,减少物质性质考查。,12,(四)非选择题加大综合力度,1.26题无机推断转化为推断与计算的综合;,2.27题无机推断转化为推断与离子反应、化学实验、物质结构的综合;,3.28题实验转化为实验与推断、物质结构计算的综合;考查的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大,4.29题有机推断转化为有机推断与计算

10、、实验综合,13,三、感悟2009年高考趋势,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的特点 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 高考展望,14,(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5,1.回归课本 2.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3.注重对化学考试说明中理解和掌握层次要求的内容的考查。 4.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例如获取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11、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各套侧重点有所不同)等。,(二)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的特点,16,5.实现了以学科内综合的原则 6.题型相对稳定,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7.不回避常规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差量法、守恒法、关系法、讨论法等,但涉及巧算巧解、复杂计算明显减少 8.体现了“整体性”思想,(二)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的特点,17,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阿伏加德罗定律、有关物质的量的考查、实验推断气体、离子方程式、离子浓度、离子结构、离子共存 、 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化学平衡、 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热化学方程式、 H、 电解质溶液计算、离子积、 pH、物质分类、常见金

12、属及性质、 氮族、氧族、卤素、副族、方程式计算、特殊计算、等电子体、 化合价、电化学、 胶体、烃、烃的衍生物、有机官能团、有机反应、物质制备、提纯、实验评价、环境、能源。,(三)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1已考的主干知识(共42个),18,2近几年高考出现较少的重点知识(8),(三)近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1离子反应的条件和本质; 2能量变化的原因 3溶解度的计算 4晶体结构 5转化率、 6化工生产 7铜、锌 8糖、皂化反应、蛋白质、合成材料,19,(四)、高考展望 1.总体上仍将会继续保持“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 拘泥于大纲”的原则。

13、 2.在试题难易的布局上,将会继续遵 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较 难较综合的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将 在主观题部分出现。,20,3.体现教改、课改、考改的一致性。注意今年是未课改的最后一次高考。 4.注意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如化合价、饱和溶液、溶解度(学生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等。 5.注重对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是热点主干知识 6.注意未考的主干知识,21,7.学科内各版块之间综合试题有可能还要加强,这正是体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之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 8.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占比例仍将很大(约占45),而且有上升的局势,因为这部分知识正是体现一个学生化学素质之所在; 9.可能借鉴上海、

14、海南等课改地区的的改革成果。,22,考基础、重能力 -是高考的永恒主题,23,四、高三课堂教学,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 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知识形成”意识 我们关注高考的要求,将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学的计划性,24,(一)我们的思考,近年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如何? 为何高考化学实验题学生不易得分? 为何学生会害怕做实验题? 如何复习化学实验? 如何使化学实验的复习更有效果?,25,(二)中学化学的学科思想,分类思想将整体化为各类,把各类组成整体(由 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系统化 解决问题程序化思想策略化 在相似中找差别,在差别中找变化

15、的思想辩证化 由定性到定量的思想精细化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因果化 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的思想本质化 结论与过程并重的思想全面化 化学结论来自化学实验的思想实证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直观化 密切联系实验、生产、生活、社会的思想实用化,26,培养学生做到 “四化”,2.分析化学情景,做到情景的“模型化”;,3.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做到解题“规范化”;,4.正确面对考试,做到心理调控“自动化”。,1.整理化学知识,做到知识的“系统化”;,27,(三)坚持培养学生的“知识形成”意识到教材中“寻根”,掌握每一章、节中的最基本、最核心与可再生的知识 “肢解”教材中的重要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16、关注新增考点,28,化学思维方法 观察与表达 归纳与分类 类比与迁移 形象与逻辑 发散与收敛 求同与求异 分解与综合 假设与实验 比较与评价,常用解题技巧 排除确定 特值代入 极值假设 估算校正 质能守恒 讨论范围 走为上计,(四)关注高考要求,进行知识重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29,将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新物质的发现、合成、结构与性质 对物质性质、结构的深化与再认识 化学在科学、社会、技术中的应用 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30,1、新物质的发现、合成、结构与性质,自然界已有新物质的发现 科学家合成的新物质 新物质中的官能团与性质 新物质的晶体类型、结构、性质等,31,2、对物质性质、结构的深化与再认识,常见物质的新性质 对常见物质性质的再认识 物质结构的新发现,32,3、化学在科学、社会、技术中的应用,物质性质在科学、社会、技术中的应用 化学原理在科学、社会、技术中的应用 借助“化学在科学、社会、技术中的应用”考查“双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