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86738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2011年5月30日,阅读文献、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教材分析与处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阅读文献,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是否与参照系有关(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的说法混乱,作者从实验和理论上给出了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无关的例证) 实验例证:两个倒挂的弹簧测力计在分别静止时、在匀速运动车厢内、在加速运动的车厢内、在非匀速运动的圆盘上进行实验,发现示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大小相等,拉力方向相反且共线。牛顿第三定律成立。 理论依据:质点系对质心参照系的总动量总为零, 假设质点系是由1 和2 两个质

2、点组成的, 此二质点由于相互作用引起的动量变化率为零,表示牛顿第三定律对质心参照系恒成立。质心参照系可以是惯性系也可以是非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三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超距作用基础上。 适用于: 1.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超距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严格成立. 如物体间的弹力、摩擦力等接触力. 2. 引力相互作用与静电相互作用,由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引力场的传播速度(光速) , 且目前的实际观测并未发现推迟效应带来的影响, 即可看作超距作用, 因此, 一般认为引力相互作用遵从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之间的关系,在课标中要求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

3、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牛顿三定律之间的关系(即独立又一致) 独立性: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奠定的惯性参照系和揭示的时空均匀性,引入了力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惯性质量的引入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以及质量间的关系是其基本内涵 牛顿第三定律:主要研究物体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致性: 1.牛顿第二定律只有在由牛顿第一定律所定义的惯性参照系中才能够成立。 2.牛顿第一定律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引入了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研究了这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则把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获得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定量关系。 3.在求解外力问题时通常都需同时涉及到牛顿的三条定律 4

4、. 宏观低速范围内始终保持了理论体系的一致性没有自相矛盾的情况发生。 六个字体现牛顿运动定律的整体性:基础、核心、联系,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大致相同: 采用逐层推进,先通过司空见惯的事例得到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然后分析汇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最后再回到实际生活应用中去,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细节处理略有不同:例作用力反作用力特点的处理 相关事例很多,要注意选择,便于说明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的例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在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

5、有关现象”,这是对牛顿运动定律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构成了完整的牛顿运动定律,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都是研究各个物体的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是研究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使牛顿第三定律具有独立性。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可以加深 我们对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使我们对事物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在整个物理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没有学习过牛顿第三定律,但是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进入高中后又深入的学习了力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是很好的铺垫,因此在未涉及具体问题时能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6、大小相等但涉及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理解困难,针对这一现象应多联系实际例子,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澄清学生的错误的观点进而突破难点。,教学目标,根据相关文献的阅读及对教材的分析参考了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师用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 同。 4.体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过程。,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 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作用力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得出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谢谢!,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这是为什么呢?,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