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6702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七单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洪汉友,第七单元话题:情感1.文学是人学,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 2.“悲悯情怀”是最高尚的情感。 3.小说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让情感包裹在形象中 (2)情感表达讲究蓄势待发、引而不发、水到渠成。 4.情感表达风格: (1)浪漫主义:沸点写作 (2)现代主义:零度写作 (3)现实主义:有节制写作,悲悯情怀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当慈悲之心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弘深邃的人性光辉。 史怀哲

2、,正 音:,窒( )息 拽( ) 褴褛( )( ) 孱( )弱 麇( )集 龟( ) 裂 趿( )拉,执拗( ),拗口( ),拗断( ),拗,zh,zhui,ln,l,chn,qn,jn,t,ni,o,o,“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余华,读了这篇小说,说说你们的感觉?,本文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自读全文,标自然段序号,概括故事梗概:,个性解读:择取小说中直接或间接描绘母亲的片段,说说

3、,我们读到的是怎样的母亲。,例1 初次出场时母亲是什么样子?外貌和神态描写 景况很不好,但很坚强 以坚强克制悲伤,例2 母亲对女儿的态度怎样?请分析这个细节。 态度近乎粗暴,透露母亲的坚强执着,以及刚烈的性格特征 以命令克制脆弱,例3 母亲跟神父谈话时,用的是什么样的语气,是否可以理解为她内心的平静?表现得不近人情的“固执”和“执拗”。她的反常的“平静”“温和”“不动声色”的声音中压抑的是对一个被当作“小偷”打死的儿子的爱。 以执拗克制激动,例4 母亲是如何重复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这是一位坚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多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啊!以平静克制愤怒 例5:母亲是如何回忆儿子的?

4、以回忆克制愤怒 ,母亲:慈爱,自尊,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拥有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母亲,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 巴尔扎克,母亲失去了挚爱的独生子,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种悲痛,为什么我们竟看不到母亲的一滴眼泪,更不用说见到母亲诸如“号啕大哭”、“泪流满面”“呼天抢地”、“垂胸顿足”等情状,作者在处理人物情感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节制胜于放纵,马尔克斯显然不想煽情,只是想克制地叙述一件本身无需渲染就令人震撼的事情,也许对这样的一位母亲煽情只是一种罪恶。但是,从她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妇女内心隐藏的悲痛是多么刻骨铭心。也许你可以隐隐感觉到,

5、这个妇女表面上平静得就像大地,但是内心却犹如地底下的熔岩,奔突激荡。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儿子死了,母亲很伤心,忍住悲痛,两眼直直的,这样一个活得辛苦的母亲(不仅生活苦而且连精神也很苦),人们是否理解她? 女儿: 神父兄妹: 世人:,解开鞋扣,趿拉着鞋不理解,逐渐理解,围观不理解,神父在得知母女俩的来意过后,他为这对母女做了些什么事? 劝阻母女俩去墓地,(3次),它们分别而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a.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又望了望天空常规的问候 b.有人贴在纱门上往里看,神父心里顿时明白了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举止间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的体贴 c.她看了看大

6、街,向大门走去,女孩也跟了出去试图出手相助却又无能为力,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神父:,母亲与神父的形象,母亲:,慈爱,自尊,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拥有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神父:,对小说主角的判定,你有什么看法?,其一,母亲 其二,神父 其三,母亲作为象征的“无处不在的母爱”与神父作为象征“人类普遍的同情心”。,在这篇小说里,情感是一条潜伏着的线索。母女俩的行动从情感出发,所以她们可以无所畏惧、镇定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议论,为死去的“小偷”献上亲人的关爱。神父和妹

7、妹的行动也从情感出发,他们被这母爱所感动,不由得关切地说:“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会把你们晒坏的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母亲的固执与坦然,神父的同情与关切,都因为一个无形的情感动力被驱动着。在这里,如果没有这种情感的存在,小说就无法前进,仅仅成为“事实的重述”,而非“感情的记录”。,主旨:,文章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自尊”“同情”中所蕴藏的情感力量和人性之美。,小偷,被人们唾弃,而小偷的母亲似乎也要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是一个久远的道德命题,也似乎一直被人们遵守着,类似抬不起头的母亲的主题也是文学中的常见。但是,马尔克斯为读者打开了另一

8、扇窗户:即使在世人面前孩子一无所值,比轻如鸿毛更低贱,但是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是母亲永远的爱怜。无边无际的母爱,无所畏惧的母爱,超越了道德,让读者感动。,小结,当生命毁灭生命,我们都是看客。我们常常借助别人生命的痛苦来完成自我的狂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性的良善会感动人心,生命的悲悯能感化封闭的心灵。如果这个世界以良善与悲悯作为支点,苦难将不再那么苍凉。,“小偷”一词标志着一种道德评价,而母亲对儿子、妹妹对哥哥却承载有一种超越道德的关爱,神父对教民也具有一种悲悯情怀。这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如何处理这种道德和情感的难题,展示每个人因为其身份、角色所限定的内心挣扎和外部言行,是这篇小说着力

9、的地方。,写作艺术,情感的处理节制含蓄胜于放纵,比较阅读,(1) “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梳梳头!”妈妈说。“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原文)“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粗声地)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梳梳头!”妈妈(严厉地)说。“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提醒女儿/生气地)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2)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原文)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激的笑容。(3)“谢谢!”

10、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原文)“谢谢!”那个妇女回答(如释重负地/感激地/坚决地)说。“我们这样很好。, 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而主张把感情包裹于扎实的内容中,交由人物之口说出或由情节的自然发展去显露。,平淡的叙述正是这篇小说的亮点。 贴着人物走。马尔克斯不动声色地描述这个妇女的简单言行,制造内在的叙述张力,让读者去感受故事本质的力量。小说的叙述因此变得含蓄、简约,看似平淡却暗流汹涌,这就是高手的写法。,百年孤独体现了作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而这部短篇小说,则是“显示了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余华 有人说

11、:该文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第一部分,自然环境:以凄凉之景衬悲痛之情。 2、结尾59自然段,人文环境:看似平静的小镇其实暗波涌动,看似镇定的母亲其实内心悲痛异常;有力地烘托出母亲的形象-自尊、坚强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伟大的承受力。,重复 (1)小女孩脱掉鞋子显示出小女孩不懂事,反衬出母亲内心的痛苦 (2)母亲按着抓住夹着皮包细节显示出母亲难以控制的内心痛苦 (3)母亲神情(镇定安详愣愣地自如)表面的镇定,其实内心痛苦 (4)声调(平静而又执拗坚决而又温和)表面的镇定,其实内心痛苦 (5)公墓的大钥匙,长满了锈反复强调钥匙广泛应该有的样子,烘托母亲的超越世俗的、宗教的爱 ,(1)小女孩脱掉鞋子显示出小女孩不懂事,反衬出母亲内心的痛苦 (2)母亲按着抓住夹着皮包细节显示出母亲难以控制的内心痛苦 (3)母亲神情(镇定安详愣愣地自如)表面的镇定,其实内心痛苦 (4)声调(平静而又执拗坚决而又温和)表面的镇定,其实内心痛苦 (5)公墓的大钥匙,长满了锈反复强调钥匙广泛应该有的样子,烘托母亲的超越世俗的、宗教的爱 这些在小说中是有效的重复,起到强化作用。这是一种含蓄、节制、不张扬的爱。,布置作业:,1、续写: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时的场面描写和到达儿子墓前的情景描写。(想象练习) 要求:贴近原文的叙述风格“含蓄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