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6609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位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焉耆县医院骨二科 马金龙,下位颈椎损伤 是指C3 C7部 位的损伤。,C3,C7,Allen和Ferguson分类,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损伤机制进行分类 从生物力学角度提供损伤的信息,为合理地恢复颈椎的稳定提供理论基础。,Allen和Ferguson分类,压缩屈曲型(CF型,5级),Allen和Ferguson分类,牵拉屈曲型(DF型,4级),Allen和Ferguson分类,压缩伸展型(CE型,5级),Allen和Ferguson分类,牵位伸展型(DE型,2级),Allen和Ferguson分类,垂直压缩型(VC型,3级),Allen和Ferguson分类,侧方

2、屈曲型(LF型,2级),颈椎损伤治疗目的,恢复颈椎的解剖排序 解除脊髓的压迫 重建颈椎的稳定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恢复颈椎的解剖排序,颅骨牵引复位 急诊手术复位,颅骨牵引复位的重量,摘自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九版,颅骨牵引注意事项,最小量至1/3体重;每次加5磅 加量后应进行X线检查 加量后应进行神经学检查 加量后应至少等待5分钟,急诊手术复位的指证,不完全脊髓损伤,关节突关节脱位不能用牵引复位。 不完全脊髓损伤病人,MRI或CTM证明脊髓损伤范围在扩大,椎管被侵占或脊髓被压迫。,常用手术术式,颈前路 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 颈后路 复位植骨内固定减压 颈前后路联合手术,颈前路手术,右侧 左侧,颈前路

3、手术,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前方横切口,颈前路手术,颈前路钢板使用的意义? 植骨块的融合问题? 术后脊髓功能障碍的原因?,颈后路手术,钢丝钢缆固定植骨 Meyer方法 C3以下椎板下钢丝固定是不安全的(脊髓损伤率17) 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植骨,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螺钉的进入方式 Roy-Camille技术 Magerl技术,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Roy-Camille 进入点为侧块中点 矢状面0 水平面向外10 ,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Magerl 中点向头、内侧1-2mm进入 向头侧45 向外25 ,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用模板量度并确定合适规格的钢

4、板,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确定需固定节段上、下椎体的螺钉位置 用开路锥子在上、下椎体的螺钉位置初步开孔,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用钻套、电钻插上钻头和可调钻头停止器进一步钻孔.,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测深、攻丝 选择长度合适钢板并适当塑形。,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用螺钉起子安装头尾两端的螺钉,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返回以上步骤安装中间的螺钉。,不同类型损伤的手术策略,手术策略,颈椎内固定的目的 维持颈椎的序列 提供颈椎的稳定 促进愈合 无进一步的并发症,手术策略,颈椎固定的“张力带原则”,手术策略,颈前路植骨块的力学强度 Smith-Robinson三面皮质骨块 Bailey-Badoely前路

5、支撑植骨块 Simmons拱形植骨块 Cloward圆形植骨块,手术策略,CF型(20) 1、2级多采用halo支具。 3、4级有发生后期畸形者应前路手术治疗。 5级因三柱损伤,首先前路手术,如果后方脱位或不稳,须再行后路固定手术。,手术策略,手术策略,DF型(9 10) 多数患者应立即闭合复位。 对于不稳或潜在不稳者,闭合复位后应行后路固定融合。 并发椎间盘突出者,先前路手术。残留不稳者再行后路手术。,手术策略,DF型,手术策略,CE型(13 14) 损伤过程为由后向前。 1、2级可保守治疗。 3、4、5级应行后路手术。,手术策略,DE型(22) 1级稳定,halo支具固定。 2级前路手术,

6、钢板作用类似张力带固定。,手术策略,VC型(15) 1级保守治疗。 2、3级合并神经损害时可行前路椎体切除、融合和固定手术。,手术策略,LF型(20) 1级非手术治疗。 2级手术治疗,前后路均可。,颈 前 路 钢 板 Anterior Cervical Plates(ACPs),颈前路钢板,Bailey和Badgley最早完成了颈前路融合 (二十世纪50年代初) Cloward、Smith和Robinson等为颈椎融合技术的完善做出了早期的贡献(二十世纪60年代) Bohler首先研制了前路颈椎内固定装置(1964年),颈前路钢板,ACPs的作用 降低植骨块移位的发生率 提高了颈椎的稳定性 有

7、利于早期病人的活动 矫正颈椎的畸形 改善了多节段颈前路的融合率,颈前路钢板,Haid 分类(2002年) 非自锁型钢板 自锁型钢板 强制性 半强制性 旋转型和平移型,颈前路钢板,非自锁型钢板,颈前路钢板,颈前路钢板,螺钉钢板界面有一定的活动度 植骨块承受较大的压缩力 有较高的融合率 螺钉需要双皮质固定 穿透不足可能螺钉拔出 有引起脊髓损伤的可能,颈前路钢板,强制自锁型钢板,颈前路钢板,颈前路钢板,1991年,AO的CSLP进入美国 CSLP不需要双皮质的固定 锁定螺钉有预防螺钉退出的功能 手术中不再必须X线透视 手术时间短缩 Orion钢板螺钉过于坚强的连接,降低了骨块承受的载荷,融合不良的发

8、生率达12,颈前路钢板,旋转型半强制自锁型钢板,颈前路钢板,Codman钢板中旋转性锁钉的设计为了增加移植骨的载荷 增加了短节段和中节段固定的融合率 未用后路固定的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或不稳定病变的融合率较低 SLIM-LOC 是该系列最新的产品,颈前路钢板,平移型半强制自锁型钢板,DOC棒,Depuy和Acromed和产品 头侧螺钉沿着轨道滑动,尾侧螺钉坚强固定,颈前路钢板,平移型半强制自锁型钢板,ABC钢板,Medtronic Sofamor Danek公司产品 螺钉首先在钉孔内平移,在最大平移后可能再旋转,颈椎手术植骨块融合问题,植骨融合,1892年,Hadra钢丝固定技术 1911年,A

9、lber脊柱固定技术 Bailey和Badgley颈前路手术 1958年,Smith和Robinson 、Cloward推广了颈前路融合 1970年,OrozcoACPs 1986年,Morscher自锁ACPs,植骨融合,脊柱成功融合的必要条件 融合部位足够的局部血供 足够量的骨移植 合适的机械学环境以保证 骨的形成,植骨融合,融合部位的骨床准备 减少对骨床的创伤 去皮质目的:增加暴露的有血供的骨表面方法:电钻、咬骨钳、刮匙、骨凿注意点:保留机械强度;扩大接触面 去除没有血供和活力的组织,谢谢,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植骨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