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6533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09高考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高考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考诗歌鉴赏(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天津市复兴中学,2009年考试说明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级,考试说明要点解说 5个考点:,考点1:鉴赏语言考点2:鉴赏形象考点3:鉴赏表达技巧考点4:鉴赏意境考点5: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常识积累,构建路标: 】,设题方式: 1.诗眼、词眼:你认为这首诗(或第几联)的诗眼(或最精练传神)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如2007年全国卷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试作分析。 2.作用、效果:简析某个字在诗中的作用、效果(或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好在

2、哪里?)如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设题方式:,3.版本对照: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写成某某,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或将诗中某个字换成某某,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如2004辽宁卷蝶恋花:“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成“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答题思路,1选出: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 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2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表意: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主旨。,【回归试题,探求印证】,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5上海卷) 望庐

3、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参考答案:,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拓展演练,融会贯通】,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 木 兰 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h)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词的上阙对春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

4、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象。,【拓展演练,融会贯通】,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hn)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参考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品味到作者坚守信念

5、、乐观旷达的情怀。,【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福建卷)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课堂小结,设题方式: 1.诗眼、词眼 2.作用、效果 3.版本对照 解题思路: 选出释义表意效果,作业:,将2008高考题组中炼字题做完。,阅读下面一首唐

6、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3全国),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色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7、分) (07全国),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分别是“明”和“出”,(1分)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分),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1分)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

8、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每点2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4辽宁),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绕”字好

9、,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哪个字好,不得分;景象2分,全面3分),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一点2分,两点满分),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

10、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全国),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

11、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

12、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5天津),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分)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每点2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07天津),黄

13、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分号前后各1分)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3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08天津),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