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及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6516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技巧及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朗诵技巧及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朗诵技巧及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朗诵技巧及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朗诵技巧及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诵技巧及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诵技巧及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诵技巧及训练 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 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要求得“珠圆玉润” ,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 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 ,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以 下以“电”字为例,音节结构如下: 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 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 节奏。 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 归音,必须从日常训

2、练开始严格要求: 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 i u n ng 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朗诵技巧及训练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饱满、宏亮 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 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 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 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 气息的摩擦

3、,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 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唯一的解决办 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 饱满,圆润,高扬。 哦,这样说是不是太专业了一点儿,教你几个小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 ,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 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 ;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 ,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 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

4、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 ,感觉感觉自己声音 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 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 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 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 ,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 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说气息的问题。 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 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

5、,最好在练习 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 ,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 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最后,顺便说说声音的线路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 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 气息贯通,让声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明亮。- 朗读的基本要求 作者:肖晖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6、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 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 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 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 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 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 对原文的理

7、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 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 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 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在练习 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 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 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

8、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 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 ,一个音使用 场合“窄” ,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 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 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 ,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 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 ,意义相同或基本相 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 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

9、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 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 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要求全国文教、出版、 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 、 现代汉语词典等) 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 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 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 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

10、的基调是一个整体 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 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 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 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 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 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三、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

11、巧 (一) 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 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 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 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 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 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 上

12、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 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 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 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 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 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 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 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

13、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 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 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 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 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 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

14、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 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 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 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 50 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 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 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

15、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 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 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 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 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 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 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

16、子 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 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 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网)绕口令选 【声母】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 )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 ) 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 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炖冻豆 腐 ) 。 l:六十六岁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楼上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