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6258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江西省思想品德中考研讨会资料(六),思想政治中考试题的命制特点和复习建议,一、中考试题的编制,(一)考试命题的意义和作用,成功的试题是检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标尺成功的试题是指导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二)试题构成的要素,立意情境设问答案(试题设计的过程即是四个要素的构筑和呈现过程),努力做一个诗 人(简洁、凝练)画 家(设计优美、松弛有度)文学家(字斟句酌、语言优美)作曲家( 韵律感强)哲学家(启迪智慧)魔术师(化平庸为神奇),1.试题的立意,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考查的主旨。在确定试题的主题意义时,应把其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结合起来,根据所要

2、达到的测试目标组织知识内容。 立意要准确,即主题鲜明、观点明确,与考核目标水乳交融。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 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立意不能大而无当,要集中突出主题,与考核目标的各层次相关联。,立意反映考查目的,隐性地体现命题的理念,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是试题的价值和灵魂。,2.试题的情境,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 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避免测试无效的结果。 情境科学、可信。情境不可以凭空臆造,其设计要有实际生活的依据,不能在科学性上经不起推敲。 情境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情境的新颖不是要追求新奇,而

3、是指内容与面貌的新鲜、不陈旧,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它关系到立意表达的程度。,3.试题的设问,围绕立意、根据情境设问。设问要根据情境,准确和明确表达立意的意图,体现其内在含义。这是成功设问的主要标志。 设问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设问要体现对考试内容的概括,提问针对性要强,提问形式避免呆板,要涵盖重点内容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避免使用生硬的设问,要贴近生活实践和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既有学术性,更要注重考生接受设问的亲和性。 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这是体现在设问上的对考试命题语言的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要避免出现影响答题的罗

4、嗦而含义不清的设问。,设问是试题目的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也是防止猜题押题的重要方式。,4.试题参考答案(答题方向、答题说明),答案应清楚、明白、简洁、无歧义。 答案(答题方向、答题说明)与立意、材料、问题之间应是一致的,体现同一意图。 主观性试题答案设置多样化,体现开放性原则与特点。 部分试题的区分度通过评分标准来调整,同时体现试题的灵活性。,参考答案是试题的内在含义,是命题者真实意图的展现,关系着公平与公正。,(三)试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试卷设计的过程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过程,努力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呈现最优化的结果。这就是说,在一份试卷中,假设每一道试题都是优秀的:内容上是反映

5、重点或难点的主干知识,科学上无懈可击,行文上无可挑剔,情景设置新颖,设问构思巧妙,且都切实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把它们组合成一份试卷施测时,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考试目的。这样的试卷虽充分展示了命题者的专业水平和试题设计技术,但对考生的接受程度就有欠考虑。因此要按照考试的目的、要求和规则,根据考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探讨试卷形成的方法和规律。,中考命题计划,即命题方案和双项细目表,它是考试说明在命题环节的具体化,是试卷设计的具体翔实的施工蓝图。它可以使命题克服盲目性,提高可控性和计划性,使得整个试卷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更符合编制者的意图,帮助编制者更加主动地把握测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

6、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便于审查测验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双向细目表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能力(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层次,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考查的各知识点在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要求以及它们在整个试卷中所占比重和采用的具体呈现形式等。,1.制订命题计划,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确定考查的知识内容。命题可以从任何范围、领域选取素材、设置情境,但设问所涉及考查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否则“超纲”。 试题必须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观点,注重考查学科思维能力,考查运用这些知识和观点分析、评价、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必须注意合理的知识覆盖面,尤其是理解、运用、探究性知识的

7、覆盖面。 所考查的知识内容、选用的试题素材、制定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注意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经济文化差别等,体现公平公正原则。,2.考试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3.配置合理的题型比例,今年我省思想政治中考试卷仍然将试题题型规定为三类:选择与填充、理解与说明、探究与实践。思想品德题型主要为两类:单项选择题、综合题。 中考说明是根据题型划分比例的:思想政治选择与填充约占51.5%,理解与说明约占31.5,探究与实践约占17。思想品德单项选择题占2540%,综合题占6075。题型比例在试卷中会因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尤其是思想品德试卷。,4.配置适当的难、中、易题比例,我省中考以选拔性考试为

8、主,兼顾水平性考试,试卷所规定的难、中、易题比例分别是:易题约50%,中等难度题约30,难题约20%。在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集中命题的条件下,对题目难易程度的确认仍主要依赖于经验并且难度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因而命题须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评价目标的内涵和考生群体的状况,尽可能使预估难度接近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难、 中、易题比例,有效控制试卷的总体难度。,5.控制试卷的长度,如果测试内容不饱满,试卷过短,则考生的成绩可能拉不开档次,或因知识覆盖面不够而致考试结果不公;反之,题量过大,考生即使每一道题都会做也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其考试结果也没有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试卷的长度应控制在中等程度的

9、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卷为宜。尤其是开卷考试,而且是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与历史(历史与社会)的合卷考试,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6.试卷基本技术性规范,全面均衡考虑整份试卷涉及考查的内容和重点考查的内容。 组合学科能力要求层次及其达到的程度,组合试卷讲求自然、循序,忌过于跳跃。 同一试题包括预留答题空间应尽可能安排在同一页中。 同一种题型中,限制考查同一知识范围的试题。各种试题之间不出现相互提示信息。 试题的分数须与考核的内容、分量、方式相宜。 使用表述科学、明确、简洁、合理的指导语。 题型前都应有明确的指导(说明)语,确使考生明确答题要求和考试任务。,二、2006年中考复习的建议,(一)夯

10、实基础 构建网络 注重内化,夯实知识,要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框架,尤其要把握知识间的关联性。 在归纳过程中,既要善于总结,对总结后的知识要用尝试回忆方法和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强化。 知识是有层次的,中考试题坚持知识的考查融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之中。在注重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尤其要使知识得到内化,因为没有内化的知识,也就没有能力的体现。应努力创新知识内化的途径。,(二)典型剖析 适度训练 把握规律,正确处理做题与知识复习的关系,避免做题代替复习的题海战术。 典型剖析,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形成稳固的答题能力。 适度训练,即通过有目的精

11、选试题,强化和检验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巩固、提升能力。其中,要有意识地使答题语言回归教材,准确运用学科术语。训练后要结合答案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答案中的关键词句和核心观点。通过比较和反思,找出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盲点,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内化知识的目的。,要特别注重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样卷,要甄别、使用经典的复习资料,但切不要寄希望于中考中会碰上做过的熟题。要注意分类和专项引导(知识、题型、能力等),并注意通过对试题中条件、设问方式、答题范围的变式和转换,实现一题多作、多题一作、老题新作、难题巧作,这既可以提高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又有利于把握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技巧,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一

12、箭多雕的目的。,(三)围绕热点 整合知识 拓展能力,我省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中考并不回避热点,因为热点是巩固知识、深化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尤其在第二、三轮复习中,应从现实热点中筛选有价值的、可考查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分析;或确定重点应把握的内容。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在复习中不能脱离所学知识谈热点,而要把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进行对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多角度对热点进行发散性、多层次的分析。,要正确认识到,热点问题只是中考考试试题的一种重要载体,但选择社会热点问题的依据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度、以及初中学生能力水平的适应度,要

13、防止对热点问题的无限加深,防止脱离教材练时事。,2006年中考关注的热点主要有: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社会主义荣辱观; 3.五中全会召开,“十一五”蓝图绘就; 4.神舟六号飞天,航天精神青史;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两岸交流新契机,以民为本入佳境;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8.九江突发地震,真情传递涌动; 9.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加强未成年人保护;,10.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 11.创富民兴赣大业,建和谐平安江西; 12.科学防控禽流感,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13.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你我的事迹; 14.依法治国,以人为本; 15.和谐中国,和谐

14、世界; 16.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17.奥运北京,全民参与; 18.国际关系,合作斗争; 19.尊重历史,开创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农村问题一个不同寻常的专题研讨班中央省部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研讨班又一个具有丰富“含金量”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五年要有个根本变化” 八个“一号文件”的历史脉胳(82年至1986年,农村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4年,农民增收200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免农业税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来对待农村问题 20个字的建设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15、洁、管理民主农村将出现全面综合改革的新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将会根本改观(粮食直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农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民农民的国民待遇将有所提高(包括进城打工农民),成为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前所未有的思路来解决农村问题彻底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观念承认城乡基本结构,要在市场化和城市化以外来想办法(以往习惯在城市化和市场经济思路之下寻求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 “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意

16、味着分配格局结构性的调整围绕新农村建设资源的配置、使用,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制度庞大的财政转移支付,一要靠政府来主导,二是要发育农业合作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机制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 ) 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五大新名词 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

17、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村庄规划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从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农家店”,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