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6229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有独立制造装配汽车的生产企业共 455 家,另外从事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生产的厂商有数千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突飞猛进,汽车已成为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工业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然需要大量能从事在生产第一线的“有道德、会操作、精维护、懂管理” ,具有专门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汽车制造及装配专业人才,为汽车制造及装配专业群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

2、华北地区,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高技能型人才;建立为汽车制造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在实现专业教学环节实现 “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 、职业与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学历岗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培养人才定位为服务汽车前市场,主要岗位有车身焊接工、汽车装配工、汽车改装工、汽车调试工、车间调度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力求与企业密切合作,本专业依靠正和车辆有限公司、中集(车辆)新疆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新疆有限公司等汽车制、改装企业,实行“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800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保证人才

3、培养质量。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组织本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及示范院校建设要求,制订了本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代码专业代码:5804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学历层次: :大专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毕业要求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毕业要求招生对象: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学 制:制:全日制三年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一)课程考试(核)要求(一)课程考试(核)要求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

4、科考核成绩合格。(二)计算机能力要求(二)计算机能力要求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联合考试(简称高校等考 CCT)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 NCRE)证书。(三)外语能力要求(三)外语能力要求获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 PRETCO) B 级证书。(四)职业资格证书(四)职业资格证书1.取得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人事厅颁发;2.取得电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人事厅颁发。四、职业目标四、职业目标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制造或汽车改装相关企业,从事车身焊接、汽车装配、汽车改装、汽车调试、车间调度、管理等工作。五、职业能力五、职业能力(一)岗位描述(一)岗

5、位描述依据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通过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见表 1:表表 1 1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岗位与能力关系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岗位与能力关系表编号编号岗位名称岗位名称岗位描述岗位描述素质与能力要求素质与能力要求1车身焊接工采用手工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 体保护焊对汽车车身进行焊接焊接操作基本能力、金属材料焊接特性、焊接 工艺、识图与制图能力、汽车构造认识能力、 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2汽车装配工将汽车各总成按照技术要求进 行装配,产品、设备及生产线 的检测与维修制图(CAD)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构 造认识能力、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3汽车改装工采用一定的方法将

6、汽车某一部 分进行改装汽车构造认识能力、汽车装配能力、汽车 电器设备改装能力4汽车调试工对汽车制动系统调整与检测、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调试检测、 汽车车速调试检测。汽车电器设备改装能力、汽车制造与装配调试 能力、汽车构造认识能力、相关技术规范与标 准掌握能力5车间调度员进行企业生产一线的质量监测、 调配汽车构造认识能力、汽车制造生产工艺流程(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表表 2 2 职业能力分析表职业能力分析表任务领域任务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过程1-1 汽车改装1-1-1 掌握汽车基本元件性能; 1-1-2 熟悉汽车基本构造; 1-1-3 会驾驶

7、汽车;1.汽车装配、 改装与调试1-2 汽车调试1-2-1 掌握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的装配; 1-2-2 掌握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的调试;2-1 设备管理2-1-1 掌握焊接设备的性能,根据申请,审批进行焊接 设备的采购; 2-1-2 掌握焊接设备的档案的建立(设备的采购日期, 质保期,使用年限,保养期的记录) ; 2-1-3 掌握焊接设备并按照设备的属性进行操作规范的 编制; 2-1-4 掌握焊接设备并按照设备的档案进行设备维护的 制定各期维护计划。2.汽车车身 焊接2-2 技术操作2-2-1 会安全防护措施; 2-2-2 掌握汽车车身构造; 2-2-3 能规范进行正确地安装焊接操作3-1 档案管理

8、3-1-1 会使用 EXCEL 统计分析; 3-1-2 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3-2 档案分析3-2-1 会计算机操作,懂得统计学基本知识; 3-2-2 会数据处理。3.车间调度3-3 信息收集3-3-1 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3-3-2 会计算机操作 3-3-3 懂沟通技巧; 3-3-4 掌握统计方法。3-4 执行监督3-4-1 熟悉企业管理制度; 3-4-2 熟悉维修工艺流程。3-5 系统信息维护、 监督3-5-1 会计算机操作; 3-5-2 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三)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三)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在培养学生品德、知识、能力、审美和生理心理五个方面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

9、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和运用。六、专业培养目标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华北地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汽车制造、汽车改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知识培养目标(一)知识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及电工电子技术等基础理论,能熟练的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能运用 Office 办公软件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汽车行业管理及日常业务工作;3.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

10、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诊断检测、维修知识;4.掌握汽车制造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5.掌握电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6.掌握现代文化的特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懂得社交礼仪,具备设计企业文化的能力;7.熟悉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汽车维修企业的基本运行与管理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2.具有检索、分析与应用国内外汽车维修资料的能力;3.能够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底盘的拆装、检修能力;4.具有汽车驾驶及汽车维护的能力;5.具有电焊、二样气体保护焊接的能力;6.具有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三)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三)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将与本专

11、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内容融合到教学中。通过三年的学习达到汽车维修中级技能水平,并取得焊接技术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获得汽车驾驶证及计算机一级等职业资格证书,也可根据择业方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七、课程体系设计七、课程体系设计(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项目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开发项目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见图 1。图图 1 1 课程体系构建思

12、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对应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工学模块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管理的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 3:表表 3 3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关系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关系表编号职业能力对应课程1交流沟通能力应用文写作、公关与礼仪2继续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数学、高职英语3识图与制图能力机械制图、CAD 技术、UG

13、三维绘图4基本 能力机械制造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金属材料 与工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 ” ” 5汽车构造认识能力汽车构造6汽车电器设备装配与改装能力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装配7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制造工艺8核心 能力车身焊接生产能力车身焊接技术9汽车销售能力汽车市场营销10拓展 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 1243 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

14、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根据“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四种能力、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全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培养体系如图 2 所示,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核心体系。一条主线(能力主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两元结合(校企)为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与有效实施

15、,重点抓好“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建设,学习领域平台主要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校内实训平台主要进行“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和生产环境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平台主要进行“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教育,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 ,从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图图 2 2 “工学结合,德能并重工

16、学结合,德能并重” “1243”“1243”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同时,丰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空间,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能的平台,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人性化教育的本质。(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因此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设计上注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针对 4 个职业核心能力,确定 5 门对应的核心课程,设计 3 方面核心技能的实训,构建“453”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如图 3所示。图图 3“453”3“453”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针对华北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岗位特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嵌入汽车制造职业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