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5400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4)(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学科,是以卫生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健康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员从事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养成健康习惯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本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讲述、分组讨论、专题报告、参与式培训、录像分析、现场模拟、现场观摩等手段,使学员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体现本学科的应用性这一特点。,3、本课程参考教材: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顾荣芳著 江苏教育出版

2、社2003年12月版 健康教育课程园本化实践与研究姚捷如主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5月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王正可主编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标: 理解健康的涵义以及健康概念的演变过程 理解学前健康的价值 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和作用 理解学前健康教育的价值 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健康的概念,一、健康概念的演进 原始社会:健康受损是魔鬼作怪,只有借助于超自然力量才能驱魔治病。古代希腊(5000年前):疾病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可以了解和处理的,而且与人的精神状况毫无关系,深信健康是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健康(

3、health)本义:体格魁梧、机警、聪慧以及精神的得救。(公元前1000年) 细菌学时代(19世纪末):控制病人就是控制了疾病的来源,随着部分疫苗的发明和成功使用,人们甚至认为通过处理环境、提供改善的照顾以及广泛使用疫苗就能征服一切疾病。人本主义思潮兴起(20世纪初):人们发现病因除了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以及个人行为和心理等因素,世界卫生组织(1947):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阿拉木图宣言(1978):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1985):健康是一种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合和道德的健全状态。,不同

4、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健康观不尽相同。现代社会中这些健康观仍有残余,并以不同形式存在. 古代社会追求健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于自然界的威胁,并且克服对死亡的威胁,是一种习染的养生思想。 近代社会开始认识到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初步的公共健康思想。 现代社会强调每个人的健康权利,具有民主的健康思想,体现生态式的健康思想。,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的价值,一、基于个体视角的学前儿童健康的价值 快乐源泉 身体充分发展的前提 尽情游戏的动力 有效学习的保证 讨论: 如何理解健康观在“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中的含义。(兴趣班热、学前读物教材横飞)

5、,二、基于社会视角的学前儿童健康的价值,(一)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基石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全世界目前每年有14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死亡儿童及其数百万残疾儿童,主要是由那些可预防的儿童疾病导致。 现代医学证明,一些危害成年人健康的疾病,其实在儿童期已经埋下隐患。例如,儿童肥胖者到成年时大约有60%-80%仍然肥胖。由此可见:关心重视学前儿童健康、切实预防各种儿童疾病的发生,不仅能降低学前儿童死亡率、提高学前儿童生存质量、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造福于学前儿童自身,而且能促进其成年后的健康,进而改良世代的遗传素质、最终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二)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6、孩子就是小大人”等根植于成人大脑的儿童观,实质如何使孩子驯服、如何对儿童实施调教,这些违背儿童身心特点的举措有碍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并享有医疗和康复设施。国家应努力确保没有任何儿童被剥夺获得这种保健服务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讨论: 上述儿童观是否仍然有残余?如何表现?,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布拉姆: 环境因素 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生物学因素 生活方式,一、生活方式对学前儿童健康的高控性 生活方式根植于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动之于行动。(贝茨和温德尔) 生活方式根源来自人类学、社会学、临床心理学,是用来描述具有永久一致性、且以文化传统、社会

7、关系、地理和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格为基础的行为形式。(格林) 生活方式的建立来自学习和模仿。(布鲁恩) 生活方式就是努力满足个体的需要,它包括个体决定采取的行为或习惯,这些行为或习惯会影响个体的健康且多少是可以控制的。(索罗前),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个体动机与健康价值取向通过健康教育及时把握教育时机,时时激发学前儿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动机,易使之接受健康信息,进而改变生活方式。 团体成员的相互作用(家庭、同伴)通过健康教育了解发生在学前儿童中间的一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行为,以制订有效的教育计划。 环境品质与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从而部分控制环境因素。 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对生活方式的约束

8、通过健康教育影响社会习俗。,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个人清洁 规律生活 平衡膳食 少吃零食 锻炼身体 多喝白开水 注意安全 配合健康检查 适度表达情绪 关心环境卫生 讨论: 阐述提出上述生活方式内容的理由。(参照教材43页),二、社会因素与学前儿童健康的现实性,社会伦理道德立场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农村留守学前儿童 社会文化因素对学前儿童健康的渗透作用中国饮食文化观念的转变 社会经济与学前儿童健康的相互作用经济水平与学前儿童福利状况的关系 人类科学技术是学前儿童健康的双刃剑福利和滥用 都市化社会环境滋生学前儿童的“现代病”高节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车祸等意外事故、信

9、息污染综合症,第四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价值,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学科 健康教育是经验总和或是提供经验的过程 健康教育目的是增进知识、激发情感、养成行为 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由于各国经济、文化、卫生法规等差异,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健康教育”定义。在1988年、1991年召开的第13届、第14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上,多个国家的健康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健康教育不是一般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其着眼点是行为问题,是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价值,(一)谋求儿童身体幸福:1、生命的健康存在

10、是保证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前提。2、保护和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最 直接目的。3、力求最准确地把握学前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实施前瞻性健康教育。例如:当孩子表现出发育迟缓或异常时,鼓励他们做有助于完成最基本的生活动作的有关活动。针对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现象,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过马路、玩大型玩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针对中大班儿童换牙现象,教师进行护牙教育。,(二)推进儿童认知发展,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必须帮助儿童初步感知生命的奥秘,了解如何才能使生命更加健康。 2、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知识往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情况下学前儿童能够借助生活经验达到认识的目的。 3、需要正视认知

11、发展与身体发展的相关关系,过量的消化不良的知识给心智增加负担和障碍。 例如: 进行缺氧与供氧的植物实验后,孩子开始体会到不要蒙头睡觉以及与大人分床睡的重要性。 当幼儿发现菠萝的外表“又硬又有刺”,通过探究发现里面却“又甜又多汁”时,开始理解一个看起来很可怕的物体实际上可能很美味。,(三)提高儿童道德水准,1、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是社会道德问题。任何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都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因此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有助于维护道德准则,提高道德水准。(传染病、优生遗传)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施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本质上为培养学前儿童的文明行为,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与他人友好相

12、处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负责的行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渗透着以下道德观念: 对身体的破坏是一种疾病行为,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都值得赞美。 个人有权利保持自身的健康。 个人有责任通过爱护公共环境、保持自身健康而维护他人和社会的健康。,(四)促进儿童审美发展,身体美是健康的自然美的具体表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帮助儿童感受身体的美和促进儿童身体的美为己任的教育。 健康之美不仅在于外表、自然、年轻,而且在于内在的活力、自信和进取。为儿童创造了美的心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改变不良习惯、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等需要意志努力(意志美)、关心公共环境卫生、讲究秩序(责任美、公德美)、同伴和

13、谐相处(情感美)。 有目的地引导儿童领会和体验人类生命运动的特有方式、增强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大胆地审美想象力、丰富的审美情感和透彻的审美理解力、为儿童创造美的肌肤和美的心理。,第五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学科,是以卫生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健康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员从事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养成健康习惯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 学前儿童健康

14、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施(分板块)日常健康行为饮食营养身体生长发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体育活动 整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展望,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第一节、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健康教育思想在人类出现之时就开始萌芽。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体现预防医学思想 祖国医学数千年来一贯重视用药及饮食的禁忌问题并倡导科学的生活起居。,(二)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世纪年代,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年成立,“普及医学知识、广泛唤起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

15、成为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世纪年代,提出“以教育为工具,以改良生活为目标”口号,学校健康教育取得较大发展。,具体的说: 年提出加强卫生课,由校医担任教授。(陈鹤琴) 年的新课程标准中将体操改成体育。 年杨彬如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小学校的健康教育,最早报道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论著之一。 年中央大学设立卫生教育科,培养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学制年,这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健康教育专业。 、世纪年代,我国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表现为: 年陈志潜翻译世界健康教育权威著作健康教育原理 年徐苏恩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学校健康教育。,、建国以后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建国初期,我国多级卫生宣传机

16、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世纪年代以后,许多高等院校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 世纪年代以后,全国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和全国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成立,标志我国健康教育研究与应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第二节、国外健康教育的发展,世纪年代许多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健康教育,先后设立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机构;200多所学校设有健康教育专业;3-5岁儿童接受学前健康教育。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使学校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在校学生的健康问题,而且关注健康指导过程中同学、伙伴、家庭和社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逐步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从事健康教育的技能,提供各种健康教育咨询,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因健康教育而带来的行为变化的评估。,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文化教育不发达,致使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许多工作十分落后。能否获得教育与是否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