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艺术思潮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5230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6.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艺术思潮4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4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4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4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4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艺术思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艺术思潮4(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主讲人:李建春,第六讲:表现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初兴起于德国与法国的艺术运动。1911年,德国狂飙杂志的主编海尔瓦尔特瓦尔顿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前卫派作家,不久被广泛采用。 表现主义一词的最初含义是特指一种艺术流派,后来也泛指一种思潮,或用来概括一种艺术风格或技法。,背景,18971914年间,德国社会正经历着由工业的空前发展带来的经济大跃进而引起的巨大变革。 当时的德国艺术家生活在社会压力和威胁之中,他们在思想上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文明的厌恶,对机器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表示不满。 他们追求语言与形式的革新,试图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表

2、现主观的生命意志。,思路,表现主义艺术家对呈现于他们视野中的客观世界不感兴趣,他们执着于表现的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内心的宇宙”。 相对于外部世界而言的内心的宇宙是以直觉和激情为基础的。 他们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重个性、重情感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从原始艺术、东方及非洲艺中汲取营养,运用传统绘画中极为罕见的抽象语言来表现狂热的情感,(“一种原始的、存在的愤怒”尼采语)以及对世界的悲剧性思考, 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若干理论基础,K菲德勒提出“在文化中创造个性”的命题,认为形式产生于内容与主题,内容与主题难以分开。 他把艺术创作视为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以

3、独特的形式感知对象而创造的表现自我生命情感与生命意志的自由形式。,T利普斯,把前提出的移情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认为审美快感的特征在于对象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 依此,色块、线条、形状或空间都一种特定情绪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欣赏艺术的美在于感情的移入。,沃林格,提出了现代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抽象冲动”的学说,为表现主义建立了最重要的美学根据。 真正的艺术在于满足各个时代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心理需要,“艺术品可以是一种独立自由的有机体,和自然并存而在本质上又与自然毫不相干。” 他对抽象的理解是在艺术创作中绝对放弃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关系,“以达到那种最高级的抽象形式,即达到最纯粹的抽象

4、”(沃林格抽象与移情),这样,,艺术在总体特征上就表现为摆脱现实对象,超越现实自我,从而摆脱理性达到本能自我,而艺术创作也就成为“抽象冲动”的形态表现。,弗洛依德,在对人的神经能症的大量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的行为冲动,特别是人类行为中死亡冲动的内在成因。,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表现主义主张绘画不是机械地模仿现实,而是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他们强调艺术的情感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认为艺术中的表现因素并非是印象主义所认为的偶然性,而是绝对性、必然性。 认为艺术的表现性能揭示所有事物的本质,以及它们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能够直入内在的真实。 他们的作品是艺术家精体验与宗教热

5、情达到忘我状态的形式呈现。,20世纪初,色彩的功能美学,对早期表现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引起了一场关于色彩的表现价值与装饰价值的富有成果的争论。 表现主义艺术家几乎都是配色大师。,色彩理论,歌德: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他们找出了许多从罗马到格吕内瓦尔德和艾尔格列柯风格中所有色彩与布局中令惊异的“疏漏”,从而发现画面意义的表述与色彩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色彩不仅一种特有的功能,而更是表达思想、加深心理效应的工具。 色彩的意义在于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揭示事物被掩盖的层面,并以超感觉的价值形态存在。,表现主义与野兽主义,根本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种悲剧主义的心理色彩。“焦虑”(克尔凯戈尔认为是瞬

6、间与永恒相交融时的人类意识状态)无处不在。 表现主义的人物形象被当时的批评家们称为是“野蛮本能”的体现色情、尖叫、狂笑,先驱,高更排斥工业文明,对色彩和形式所涵含的排它性质的赞美 凡高狂热地夸张、强化自然的色彩以表达内心情感的张力 但影响最大的先驱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有人说蒙克在近代德国艺术运动中的地位犹如塞尚之于法国绘画。蒙克不像法国印象派那样专注于光线、色彩与组织结构,他在讲究艺术形式的同时,还关心人类生活,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人的精神和心理,这给德国艺术以重大启发。,表现主义社团,桥社(19051913,“桥”取自尼采著作,含有联结一切革命的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之意),德累斯顿,发起人勃莱

7、耶尔、海克尔、鲁特勒夫、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希纳(后为领袖),后有诺尔德、佩许斯坦因等 青骑士(19111914),康定斯基(领袖)、马尔克、库平、保罗克利、著名作曲家勋伯格等。 比之桥社的文化纯朴性,青骑士带有更多的国际性。,表现主义派别,新客观派(一战后),乔治格罗茨、奥托迪克斯、马克斯贝克曼,战争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眼镜蛇画派(40年代)是一个国际表现主义团体(哥本哈根、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一词开头合成法语“眼镜蛇”),是战后欧洲最重要的艺术群体,代表:卡雷尔阿佩尔(荷)、让杜布飞(法) 新表现主义(70年代以后)反对极少主义,却接受了观念艺术,重回架上画,成为80年代西方艺

8、术的新潮流。全盘接受存在主义思想。更大胆、更放肆、造型更夸张,画面弃满激情。代表:G.巴泽利茨、A.R.彭克 、S.波尔克 、约尔格伊门道夫 、A.基费尔 等。,表现主义的三个时期,1、雏形时期(约19091910年)对传统规则的激烈反对演变为对有光与色彩及鲜明特性的形态的疯狂追求。 在创作艺术形象时,艺术家不再从与主题的关系出发,而只考虑色彩的视觉效果和内涵,轮廓不仅是物体的轮廓线,也是画面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2、全盛时期(约19141915年),艺术反映外部世界进一步失去意义,表现“内心世界”被视为艺术真实的本质。 画面色彩的强度不再来自于材料的特性,以于心理状态。,3、泛表现主义时期(1

9、920年以后),“泛表现主义”包括新客观派、眼镜蛇画派、新表现主义画派和各种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画风。 既将表现主义夸张的视觉效果和充满激情的方式转移到社会批判的语境中,又在表现现实事物的主观感受时更强调视觉语言的独立意义,往往在看似不讲究物质特性时却能获得强烈的物质性视觉效果。,精神内核,比之表现主义所张扬的个性表现,泛表现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更富有生命力。 20世纪所有艺术流派,都包含了表现主义的精神内核。,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表现主义的重要先驱。蒙克的作品包含了许多象征主义因素,他醉心于生与死的两极,通过夸张的色彩、变形的形体、激动的线条,表现了现代

10、社会中人们内心挥之不去的不安、孤独、焦虑、恐惧和绝望。 呐喊被认为是蒙克表现神经紧张的代表作。,挪威1000克朗蒙克肖像,生命之舞,18991900年,油画,151x228CM,另一个版本,解读1,1890年以后,蒙克全身心地投入其大型的“生命组画”的创作中去。他把这一组画称为“一首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歌。”而作于18991900年的油画生命之舞,可谓这套大型组画中的核心之作。“生命组画”中的一系列作品,以及相关的一批版画作品,可以自由地互相联系起来,而没有明确的叙事次序。可以说,它们都朝着这幅生命之舞中央那一对寓意性的拥抱慢舞的恋人形象而汇聚。它们同时也涉及年轻与单纯、衰老与忧愁的主题,

11、另外,除了“跳舞”,还涉及了生与死、贪欲与繁殖,以及忧郁、忌妒的主题。因而,“生命组画”成了一部揭示现代人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画卷。,2,在生命之舞这幅油画中,画家描绘了一群在河岸边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们。三位女性形象在画面上占据主要位置。她们分别象征着女性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左侧穿白裙的那个是一位处女,红润的面颊泛着微笑,就象她面前那枝盛开着的花儿。其长裙的白色象征着少女的纯洁。而与其呈对比的,是右侧的妇人形象。她双手交叠,面露忧郁神色,显得十分孤独。她的深色长裙,象征着其内心的暗淡与哀伤。这两个女性形象,都面朝画面中央的那对沉醉在舞乐中的男女。他们漫无目的、旁若无人地迈着舞步,那女子卷曲的秀

12、发和长裙,将其男伴缠绕。而男子的黑色衣服,则将女子的红色衣裙衬托得更加夺目,使她看起来显得异常妖娆和充满诱惑。那衣裙的红色,在这里象征了人生短暂的喜悦。背景中,两对放荡的跳舞者,象征着那种更为卑贱的生活。悬挂在空中的一轮圆月(或许是太阳),在水面映出其长长的、宽宽的倒影,象鬼魂的眼睛。这也是男性的象征。这一母题在蒙克的其他作品中更清楚地显示了其象征的含意。,呐喊,油画,9173.5CM,1893年,欣赏提示:,红、蓝、绿的粗线条画出桥面、水和天空,通过曲线的旋转造成一种蠕动感,使人深深感到整个宇宙都处于动乱和不安中。 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聚向一个焦点呐喊者的面部,以致画面景色看起来好像也感染了

13、不安的情绪。,(蒙克有卖一张保留一张的习惯,因此他的重要作品一般有多个版本),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惯例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桥上的姑娘,油画,1899年,136125CM,讲解,桥上的姑娘是蒙克以挪威北部一个小渔村为背景,题为夏夜的一批作品中的一幅。 现代人心灵的一幅象征性的风景画,代表着异化、失落与渴望。 画中几

14、个因素:1、怀着某种期待2、思潮波动与夜色3、一种沉浸于自我中的气质,2,动与静、形式与色彩的结合 调动了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手法,试图以悲观主义的温柔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道 沟填平,青春期,油画,1895年,151.1110.2,蒙克似乎把爱情想象成一场必输无疑的战争。他认为女性永远是大写的女性,永远是恋物癖化的女性,是人类痛苦和情感废墟的制造者。 他抒她们视作自然力,不是吸血鬼,就是原始的母亲。此外,还有性觉醒、性侵害的焦虑。,病房中的死亡,1895年,149.8167.6CM,这是,艺术家在1895年创作的一系列以死亡为主题的画中一幅。 画面表现的是蒙克的姐姐苏菲病死床前的场景 注意:绿、

15、红、白,一种颜色造成的氛围。,吸血鬼,吸血鬼这幅油画,是蒙克在18931894年创作的。刚刚看到这幅画的时候,首先只看到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他那头红色的长发,和白皙的胳膊十分乍眼,让人们一接触这幅画马上就会将目光聚到这两部分上,再仔细地看才发现,他怀抱着一个男人,男人面朝下窝在她的怀里,右手抱着女人的腰。女人双手揽着男人双肩,手微蜷,表现她肌肉紧张,女人脸颊是红润的,但看不清眼睛,是一种亲吻男人的颈的一种状态。而男人的脸大部分被女人的胳膊挡住,隐隐约约露出右半侧脸颊和右眼,因为比较模糊,我猜测男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他在享受着女人的拥抱和亲吻。,观察了画中的人物后,再看它的背景,完全的黑色,给人以很

16、深重的压抑感,就连男人的衣服也是黑色的,男人与背景融为一体,凸现出女人在画中的独立性。蒙克将这幅画命名为吸血鬼,人们初看这幅画时,或许会因为看到女人亲吻男人的颈部自然联想到这个女人是个吸血鬼,我们通常了解的吸血鬼也多半是女性,而且会咬住人类的颈部来吸取鲜血。这种理解应该比较符合画家的精神状态,因为蒙克本身也是精神病患者,会画出这种涵义的作品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一幅被反复画的作品,爱与死的经验对于蒙克来说是统一的,他自画像中焦虑的神情,蒙克语录1,“从我的诞生的那一刻起,焦躁、不安和死亡三位天使便站在了我的身边。在我玩耍的时候他们自始至终跟着我,在春天的阳光下和灿烂的夏日里一直尾随我。当晚上我闭上眼睛,他们就站在我的旁边,并且以死亡、地狱, 和永恒的诅咒来威逼我。我常常会在晚上惊醒,朝屋子里四下张望:我是在地狱吗?” “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 “在不同的时刻你用不同的眼睛去看景观。早晨看不同于晚上看。另外,能看见什么还依赖于你的精神状态。正因如此,对一件作品能有许多不同方式的观看,这正是艺术的乐趣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