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4777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 3 篇篇【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 ,那么罗官章的“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一种心甘情愿为百姓谋幸福的秉性和品节。为了民生福祉,罗官章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在“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 19 年。他不求物质享受,只要精神追求,在产业扶贫上,为党的各级干部作出了榜样,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罗官章的实干精神让人敬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 ”为党为人民做更多更好的工作,需要实干的工作作风。退休后的罗官章在村子里走访,尝试栽培名贵

2、药材,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在观察后进行操作,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这就是罗官章的实干精神。罗官章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学习。年近八旬的罗官章作为一个 60 年党龄的老党员,发挥这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他带领群众开山劈路, “划旱船修电站” ,创造了闻名湖北省的“牛庄精神” ,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科学有效破解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罗老就是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罗官章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十九年来罗老带领村民先后尝试过种植和养殖,一心只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奋力撞开“一扇大门” ,为拔掉穷根铺垫一条产业路。 “热爱山区,扎根高山,立志带领群众改变穷困面貌”是罗老立下的誓言。为此他

3、拼搏努力,用坚定的信念完成毕生的追求。【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19 年前,湖北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官章在退休第五天就回到了曾经工作的山乡,他放下一句话:“我以前解决了群众的粮袋子,我现在要回去解决群众的钱袋子” 。如今,80 岁的罗官章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在罗官章的个人简历上,最后一行只有几个简单的字:1997 年 12 月至今,退休,务农。罗官章曾经担任牛庄党委书记 13 年。尽管他和同事们一任接着一任干,海拔 1700 多米的牛庄乡仍然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大山深处生长着优质的野生天麻。罗官章退休后的创业梦想,就是想把天麻做成牛庄的产业。但天麻三年才结一次果,没有根,没有叶,不好

4、找。有一次,在锯菌材时,由于湿滑,罗官章的拇指和食指被瞬间锯掉,血流如注。十天以后,托着包扎着的左手,这个倔老头又走进了深山。经历三年 100 多次失败,罗官章终于培育出了一颗天麻种子。第二年,40 多平方米的实验田收获了第一批家养天麻,卖出了四万多块钱。罗官章毫无保留地把种植天麻的所有经验都传授了出去。罗官章家里有 8 亩地的试验田,19 年来,他在这片试验田里亲手种过天麻,种过烟叶,种过白玉春萝卜。每一次实验,他都是为了找出最优秀的高山品种。如今,全乡年产值超过五亿元。41 年间,罗官章一直在五峰县工作,每到一处,开山辟路,发展生产。1964 年,组织上提拔罗官章担任公社党委书记。每次离开

5、,老百姓都是不舍。如今,这个“退休、务农”19 年的老党员,又看准了发展乡村旅游,琢磨起养山鸡,养羊,种大蒜。我们问罗老,已经 80 岁了,还要务农到什么时候,他回答:到起不来的时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默默为牛庄乡奉献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外界人眼里,罗官章这么做是不值得的,但他们并不知道罗书记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与满足。我觉得罗官章的精神是伟大的,我要争取成为像罗官章这样的人,为群众服务,为人民着想。【学习罗官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今年 79 岁的罗官章,党龄 60 年,曾在海拔 1700 多米的五峰县牛庄乡当了 13 年“一把手” ,1997

6、年从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乡。据统计,返乡 19 年来,他带领和指导 1500 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等,累计增收亿元。在全党以空前力度聚焦发力精准扶贫的当下,这组扶贫摘穷的增收数据足够耀眼。但真正让人感佩的不是总结性的、过去式的数据,而是罗老引导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调结构的坚守与执着,最终让当地形成了药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一个区域特别是高山地区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符合当地资源类型和特征,还要赢得群众信任,更重要的是接受市场检验,并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离不开罗老的善学善思、善作善成,我们应该读懂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情怀、智慧、担

7、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六十年风雨历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60 年党龄的罗老,用行动对“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任上如此,退休后依然追求,始终牢记宗旨,用一生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份信念,是风雨人生一路坚守的灯塔,是推进精准扶贫需要的精神动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返乡,是很多人眼里“回不去的家乡” 。罗老的家乡情结,不是落叶归根的情怀,是立志带领父老乡亲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在职时,他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 ,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解决农民的“钱袋子” ,他为此有种“亏欠”感, “死了也闭不上眼睛”的自责。退休后,他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

8、本色,返乡带领乡亲共圆致富梦。这份情怀,不是攀附权贵,是对家乡最纯粹的爱,爱得深沉。“不学习,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罗老退休返乡,青春早已不在。作为一名县官,也算是功成名就。但当他主动返乡务农后,毅然启动“读书工程” ,更为可贵的是他历经 100 多次试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人工繁殖天麻技术。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罗老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堪称楷模。这份智慧,不是与生俱来,不是摸牌赌博中来,是从活学活用、吃亏耐劳的实践中来,这也告诉我们,广阔乡村,大有可为。退休不褪色,发挥好余热。相比“退而不休”插手干政,发挥“岗位余热”谋取私利者,罗老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为了乡亲的“粮袋子” 、 “钱袋子”和“脑袋子” ,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迎难而上,拿自己当试验,让群众得实惠。这种担当,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是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读懂退休县官罗官章的情怀,就应该在精准扶贫的新征程上,真正把“水”浇灌在穷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