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84347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建构--孙广仁(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精气 理论的逻辑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孙广仁,内容提要【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需要研讨的10个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创建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结果】 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 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 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

2、 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 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 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1 问题的提出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该门学科科学性的重要标志。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发现并解决中医理论中的某些问题,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概念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自1996年至今的 13 年内,在对精气阴阳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需要提出来认真

3、探讨,以明确其概念内涵。,(1)人体之精或精气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的精或精气的概念是同一的还是有区别的?若是同一的,岂不真是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还是医学中的概念吗?,(2)人体之气与古代哲学范畴中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气有否区别?人体之元气与古代哲学元气一元论的元气在概念上有否区别?,(3)人体中的精与气是同一的还是有区别的?若是同一的,为什么精虚与气虚是不同的病机和证候?若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还精气混称?精气是指精还是指气?,(4)人体生命的本原是精还是气?是古代哲学范畴中的宇宙本原之气还是人体之气?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有否区别?,(5)阴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有否?为什么近40年的几

4、版教科书中几乎都不讲?内经中阴气二字连读者98处,与阳气在同条中前后相对而言者68处。几版教科书中都不讲,是否是我们将传统中医丢失的太多?,(6)阴气与精血津液的概念是否同一?阳气与气的概念有否区别?,(7)与阳气相对待的是阴气,还是阴血、阴精、阴津?若是阴血、阴精或阴津,实际上是说气与血、气与精或气与津液的关系,不用此阴阳概念也说得很明白,有必要在气血精津前加阴阳二字吗?,(8)阴阳是指具体事物还是事物的属性?若是指具体事物,还属哲学思想吗?若是指事物的属性,那么阴虚、阳虚中的阴与阳各是什么的属性?,(9)阴虚是否是指血虚、精虚、津液不足?阳虚是否是指气虚?若是,阴虚与阳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5、,(10)某些脏腑的功能与其形态结构的不统一应该怎样解决?中医学是怎样解说该脏腑的功能的?是从形态结构入手,还是运用精气阴阳理论?,2 研究方法2.1 在广泛充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机检或手检以检索尽量多的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比较所得资料,以归纳或区分概念的不同内涵,并由此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创建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为此,检索了周易等近20家经史子书; 检索出内经中有关精、精气的80多条论述;有关气的300多条论述;有关阴气的98条论述;有关阳气的138条论述;有关阴虚的27条论述;有关阳虚的23条论述;有关气虚的128条论述。,2.2 遵循了

6、曾经提出的中医学基本概念规范化的4条原则:该理论和概念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有明确记载,有不同解释者一般可以类聚分析的方法取其概率高者;,临床应用性或科研应用性强; 与其上下游及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逻辑性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孙广仁.浅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322,3 研究成果 正式发表了40多篇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3.1论证了中医学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属于融入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的精气概念,主要是指人体之精和人体之气的概念,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可用自然科学的

7、研究方法明确其概念内涵。,3.2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1)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是基本同一的,都是指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在东汉时期都汇流于气一元论。,(2)但精与气的概念来源不同:精或精气的概念来源于对水的认识,而气的概念来源于对云气或大气的认识。,3.3明确了人体之精、人体之气的概念及其与宇宙本原之精、气的区别,(1)人体之精的概念及来源 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获得的水谷精微相融合而成的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一般呈液态而藏于脏腑之中。 人体之精的概念来源于对生殖之精及水谷精华的认识。,(

8、2)人体之气的概念及其来源 人体之气,是指由精化生并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的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或能量,是构成人体或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人体之气的概念来源于对呼吸之气或人体热气的认识。,(3)人体之精与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或精气的概念内涵不同,生成来源也不同。人体之精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而古代哲学范畴的精或精气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人体之精是构成人身中各脏腑形体官窍的根本,是人体之气、神的化生之源;而哲学范畴的精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人体之精来源于父母和后天获得,而哲学范畴的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或说是由道或太易产生的。,(

9、4)人体之气与古代哲学范畴的气的概念内涵有别,生成来源也不同。 人体之气是指在人体内运行以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或能量,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古代哲学范畴的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化生本原,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人体之气不是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生成本原,而人体之精是; 哲学范畴的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即所谓气一元论或元气一元论。,气一元论或元气一元论只可在古代哲学范畴中讲,在中医学中没有气一元论。 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为中医学构建了同源性思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哲学基础。 但不能以此推论人体之气或

10、元气是生成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本原。,人体之气由人体之精化生,并与呼吸之清气相融合而成; 哲学范畴的气是一开始就存在于宇宙中的,或是由道或太易产生的。,3.4 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1)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人体生命由人体之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产生,由人体之气的运动来维系。,(2)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与其他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作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精或气构成的,此即所谓精气一元论,气本原论,元气一元论。,3.5 明确了中医学精理论的研究范围(1)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理论和知识。,(2)人体之精的概念

11、分为三个层次: 广义之精:指人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血、津液等; 狭义之精:特指生殖之精; 一般意义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生殖之精,不含血与津液等。,精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宇宙本原之精(=气),自然环境之精(=气),人体之精(气),先天之精 (元精),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脏腑之精,生殖之精,(3)人体之精的代谢:包括生成、贮藏与施泄三个相关联的阶段。 (4)人体之精的功能:繁衍生命、濡养脏腑等。,(5)精的失常病机中只有精的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精虚、失精和精瘀,缺失精的质量的异常,因而对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缺乏本质的认识。,3.6 明确了中医学气理论的研究范围(1)中医学的

12、气理论,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2)人体之气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一身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最高层次; 其次是元气、宗气(据来源);营气、卫气(据运用); 再次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据分布)。,气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宇宙本原之气(元气,qi),自然环境之气(air),人体之气(vital energy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人体之元气与古代哲学之元气的区别:人体之元气仅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替代一身之气,也不能说人身各气都是元气的分化。,古代哲学中的元气即是气,气因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而又称为元气。气一元论又称元

13、气一元论。 将人体中的元气作为一身之气,可能是受古代哲学元气一元论的影响,而将两个不同学科的元气概念相混淆之故。,(3)一身之气的生成:由精化生,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 (4)人体之气的运动:升降出入(哲学范畴的气的运动形式是:升降聚散),(5)人体之气的气化:由气的运动而激发和调控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与哲学范畴所说的气化是指宇宙万物的形态、性能和各种表现形式的不同变化有别)。,(6)人体之气的基本功能:人体之气以其功能作用不同分为阴气与阳气两种成分;人体之气与邪气相对时,则称为正气。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主推动、兴奋、促进;阴气主宁静、抑制

14、、调控。,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主温煦,阴气主凉润。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和祛除阴邪,阴气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 中介作用:气是感应传导信息的载体。 气化是新陈代谢过程,不当属于功能。,3.7 明确了阴阳学说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关于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指宇宙中(包括自然界和人体)某些相对待事物和现象的属性。 相对待是阴阳的惟一结构形式,表达了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关系。,阴阳与矛盾概念有别,阴阳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因而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阴阳互藏是阴阳的基本规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基础或前提。,(2)关于

15、气分阴气阳气在古代哲学范畴中,为说明天地的生成,以阴阳将宇宙本原之气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凝聚为地,阳气弥散为天。,在中医学中,为说明人体之气的不同功能,也以阴阳两分之: 人体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凝聚等作用和趋向的部分称为阴气; 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部分称为阳气。,阴阳失调主要是寒热性和动静失常病证的病机,以阴气与阳气的对立互根关系失调来阐释。,3.8 梳理了阴气与阳气的概念(1)阴气的基本概念:检索出内经中98处阴气二字连读者,分析归纳出阴气的基本概念。,阴气是指一身之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和趋向的极

16、细微物质和能量。 阴气与精血津液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不可相互替代。 阴气与阳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2)阳气的基本概念:检索出内经阳气二字连读者138处,分析归纳出阳气的基本概念。,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 人体阳气与一身之气是不同的概念,“阳与气合称为阳气”是悖论。,(3)气与阴气、阳气的关系:阴气与阳气都是气的一部分; 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都是脏腑之气的一部分。,3.9 明确了阴虚、阳虚、气虚的概念 (1)阴虚的基本概念: 检出了内经中有关阴虚的27条条文,梳理并归纳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是指阴气亏虚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