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4345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册《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上册初三上册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最新课件教案最新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熟练地翻译课文。2、了解文中“以” 、 “则”等虚词和“然则” 、 “得无”的用法;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4、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教学重点: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

2、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

3、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 ,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学习生字:谪守朝晖骚人霪雨霏霏薄暮冥冥岸芷汀兰潜形皓月樯倾楫摧宠辱偕忘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

4、:“具”通“俱” ,全,皆。 “属”通“嘱” ,嘱咐。2、古今异义: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3、一词多义:、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

5、峡。、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4、词语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 “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 ,作状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5、本课成语: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

6、部分(1 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4 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 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 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 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五、教师小结: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六、布置作业:研讨

7、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3、思考: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二、学习第一段: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 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

8、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重点词句: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 ,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记书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 “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 ,即进入了第三年讲。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 ,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3、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 。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引

9、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 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4、学生朗读、背诵第一段。三、学习第二段: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

10、,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重点词: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 ;“嗟夫” ,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 ,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

11、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但本句中“得” “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 。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3、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 ,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明确: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 “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形容水大流急,绘声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 ,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 ,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