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4342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国外母语教育改革: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母语教育改革: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一、一些国家的母语教育改革,美国,“美国阅读挑战” 1、目标: 让所有美国儿童三年级末能够独立有效地阅读 (校长爬行的故事),美国,2、实施: 总统作动员报告 鼓励高等院校大学生“热情参与、有偿服务” 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父母、社区、文化和宗教组织,美国,3、保证、支持系统: 成立“克服儿童困难委员会”,组织研究儿童阅读的有关问题 国会专款进行培训,启示与思考: 1、是美国政府为迎接信息社会在教育方面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2、美国教育进步评估委员会发布的阅读调查报告:阅读水平略有提高 3、为规避看电视等所产生的弊病:文本阅读的危机,美国威斯康辛州语文课程标准

2、,按照以下维度提出12年级末水平要求: 阅读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突显写作的目的性和对象性 口语交际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态度 得体的语言培养学生成为得体语言的使用者和评价者 多媒体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多媒体的使用能力,实现科学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调查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美国威斯康辛州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10年级课程标准: 语言技能与写作技能 阅读 观察与表达 听与说每部分的结构: 1、内容标准 2、目标陈述 3、学习期待,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美国国家人文科学促进委员会 目的:鉴于美国学生在人文学科学习下降的趋势,提出变革的措施。 四百多位著名教授

3、、作家、史学家、新闻记者等文化界领导人 存在着争议:“存在着广泛的争论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可以促进人们用心思索和探讨。”,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1、莎士比亚麦克白哈姆雷特 2、美国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3、马克 吐温哈克贝里芬 4、圣经 5、荷马奥得塞伊利亚特 6、狄更斯远大前程双城记 7、柏拉图理想国 8、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 9、霍桑红字 10、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11、梅威尔墨比狄克 12、奥威尔1984 13、索洛沃尔顿 14、弗洛斯特诗歌 15、惠特曼草叶集 16、菲兹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17、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18、共产党宣言 19、亚

4、里士多德政治学 20、狄勒里的诗作,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21、陀思妥也夫斯基罪与罚 22、福克纳的各种著作 23、赛林格麦田守望者 24、德 道克威儿美国的民主 25、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26、爱默生的诗文 27、马基维利王子 28、弥尔顿失乐园 29、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30、维吉尔伊尼得,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建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于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

5、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建议,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我国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建议,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

6、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我国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建议,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北京大学文科综合实验班基本书目,1、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

7、资本论第一版序、第二版跋、第一和第二十四章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诗经选 5、楚辞选 6、唐诗选 7、唐宋词选 8、 红楼梦 9、王国维人间词话 10、鲁迅选集,北京大学文科综合实验班基本书目,1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12、亚里士多德诗学 13、莱辛拉奥孔 14、史记选 15、资治通鉴选 16、赵翼二史札记 17、日知录导读 18、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 19、四书 20、老子,北京大学文科综合实验班基本书目,21、周易 22、孙子兵法 2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5、黑格尔小逻辑 26、罗素西方的智慧,日本国语课程发展动态,1.改变倾向于详细讲解文学性

8、文章的现状 2.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 3.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1006汉字) 4.重视语感培养,重视培养创新能力。,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现行高考:4+X (4:母语、第二官方语言、外语、数学或科学) 2005年高考:1+X(母语) 根据:学好母语是学好其他课程的根本保证 启示与反思:加强科技方面的课程是否就等于增强这方面的素质,瑞典高中语文课程改革,8门核心课程:瑞典语/瑞典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数学、体育与健康、公民、宗教、科学、艺术活动瑞典语包括5门课程: 1、瑞典语A 2、瑞典语B 3、瑞典语C:口语与书面交流 4、文学与文学批评 5、创作,芬兰语文课程改革,高中芬兰语包括6门必修课程(

9、模块) 1、语言作为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从艺术到自我表现 3、文本的建构与解释 4、语言的力量 5、文学作为同时代的镜子 6、语言、文学与认同 (占全部必修课时的12-13%和,全部课时的8%),印度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两中必修课程:从印地语、英语、孟加拉语、藏语等31中语言中选择,其中英语和印地语必选其一或二者皆选。选修课:现代印度语言文学、梵语言文学、古典语言文学、英语、其他语言,英国语文教育改革,1、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2、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占全国统一考试成绩的比例3、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法国语文教育改革,法国把加强拉丁语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5年级选修拉丁语,是高中的必修课程

10、 根据: 1、是掌握现代语言的基础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欧洲文明,我国台湾语文教育改革,1、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纲要”2、从国语学科到语文学习领域(包括国语、本地土语、闽南话、外国语等),反思与启示: 1、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原创价值的作品) 2、重视体认本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二、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语文课程目标,原来的语文课程目标:目标和经验的陈述一定要精确,即目标体系必须是线性目标才可能进行准确的评价。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是建构性的和非线性的。,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原来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是说明性的,即用精确的便于分析的语言进行表述,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确定性,尤其侧重于结果

11、的说明。,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新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是描述性的,之所以是描述性的,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还没有认识或还没有认识清楚的事物。另外,目标的设定不应该仅仅在行动之前,还应该产生并改变于行动的过程中。,语文课程目标,对于语文教育的目标来说,新的课程理论强烈反对的是把语言当作交际的工具。如果人们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待语言,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那么,这就是把语言技术化的最明显的标志,说明整个人类的想象力都被套上了技术化的枷锁。,语文课程目标,新的课程理论在批判目前语言发展所存在的严重技术化倾向的同时,指出当前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也毫无疑问地使用技术化了的语言。,语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具有适量的

12、不确定性、多种可能性或多种解释。 教师没有必要完全指定学生需要阅读的材料,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选择余地。 课程内容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不仅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就是其所处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语文课程实施,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来实施的,整个过程就是参与者的对话和反思。,语文课程实施,所有的课程内容不是必须遵从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要把它当作需要修改的东西来对待。,语文课程实施,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任何一方都应该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与态度对待对方所说的话,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证实其中一方或某种观点的正确性,更重要的

13、是可以把不同观点联系起来并通过积极地相互探讨而不断修正,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语文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唯一或正确答案)的化身,而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权利。,语文课程实施,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多向度地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语文课程实施,解读的方式是直觉式的、解释式的,对于文本所固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理性分析式的、终结宣判式的。,语文课程实施,真正的读写能力是创造性的对话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如果要保证作为对话的主体应该享受到获得对话快乐的权利,那么这样的活动就不应该是纯粹的语言游

14、戏。,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把教师的解读或教材编写者的观点当作对原始文本的最佳的解读。 不仅把语言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把情感也作为工具来加以有目的的、充分的利用。,语文课程评价,原来语文评价的基本思路是目标是预先设计并确定下来的,评价只是把预先设计的目标和学生获得的经验通过线性的、有序的程序进行比较。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和经验的转变为核心,评价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或评价者共同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把评价作为反馈,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说明。,三、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问题,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忽视了语文教

15、育功能的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精确等) 照搬西方语文教育理论。(识字的四会、注重语法和修辞,等等) 教学过程中追求完整的序列和精确的目标。(讲深讲透、一课一得等) ?越是渴望追求的东西恰恰没有得到,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集中识字:分进合击 注重积累:(文章样式、语言材料、生活体验、思想情感。) 整体感悟:诵读(耳听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写结合。),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的不断发展,通常依赖于认识论和概念性的突破,这些突破或改革之处往往就是那些改变了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一些理论和概念的出现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 2、知识与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 3、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