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684269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质的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 习 内 容,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定性研究的 区别 三、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提示:通过讲座学习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举 例“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如何 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一个初步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的特点,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对意义

2、的解释性理解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原始资料中产生结论和理论强调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重视研究关系,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1),研究目的:证实 v 解释 研究内容:事实 v 过程; 局部 v 整体 研究设计:预定 v 演化 研究工具:量表 v 研究者 表达的手段:数据 v 文字、图片 研究关系:主客对立 v 互为主体,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2),抽样:随机 v 目的性 收集资料:问卷/封闭观察 v 访谈/开放观察/实物分析 分析资料:演绎为主 v 归纳为主 效度检验:真实性 v 相关性、严谨性 推广度:可控制性推广 v 认同推广理论推广 伦理道德问题:无关 v 重视,质的研究与定性研

3、究的区别,本体论(本质 v 现象;参见图) 认识论(客观 v 主观、客观地建构主观 研究方法(自发性 v 自为性) 研究结论(概括 v 特殊) 性质定位:前科学 v 后科学,请 思 考,什么是“研究”?,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质的研究,量的研究,研究的分类,定性研究,行动研究,概 念 辨 析,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量的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为什么说质的研究 特别适合研究教育?,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便于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 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 能够有效地探究教

4、育(对不同人)的意义 灵活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的实践要求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新 便于教师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三、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 选择研究对象 探讨研究关系 选择研究方法 进入研究现场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写研究报告 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与量的研究 有何不同?,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确定研究问题,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1、提出研究问题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作质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之间是什

5、么关系?特殊现象与一般现象,平面和深入,提出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现象2)聚焦研究问题3)定义重要概念4)确定研究内容5)探讨研究问题与研究其他部分的关系,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效度,练 习,写下一个目前你最关心的现象 从该现象中提炼出一个可以操作的研究问题 将该问题修改成可以使用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问题 与你身边的学员交流,对研究问题作进一步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全体讨论该问题是否适合作质的研究,举 例 说 明 1)确定研究现象,“农村贫困地区辍学问题研究”,2)聚焦研究问题,1)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与辍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因素分析) 2)农村

6、贫困地区学生为什么辍学?(“为什么”的问题) 3)某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是什么”的问题) 4)这些农村学生是如何辍学的?(“如何发生”的过程性问题) 5)这些辍学生是如何看待辍学问题的?辍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意义解释”问题),3)定义重要概念,“某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 “农村”? “某农村”? “贫困”? “地区”? “学生”? “辍学”? “现状”?,4)确定研究内容,“某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1)这些学生是如何辍学的?(过程、事件、原因) 2)他们是如何看待辍学的?(对辍学本身的评价,辍学对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的影响等)? 3)其他人(

7、父母、同学、教师、校长、邻居等)是如何看待这些学生的辍学的?对他们来说,辍学具有什么教育意义、发展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4)辍学造成了什么后果?(对辍学生本人,对家庭,对社区,对学校,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设计研究问题的概念框架,类似出发前的地图 依据: 前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的经验性知识预调查的结果 张力:设计与实地情况之间的调适,时间,发生、发展,看待、解释,结果,过 程,原 因,教 育 意 义,社 会 意 义,经 济 意 义,家 庭,个 人,学 校,个人,同学,老师,家长,事件,人物,5)探讨研究问题 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探究的目的) 研究的背景、

8、自我反思、研究关系 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文) 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道德问题),再练习:修改研究问题,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研究的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占据什么位置?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方法等是否匹配?,2、抽样:如何选择研究对象,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目的性抽样:抽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人、事、场所、实物等),抽样的方式,滚雪球抽样机遇式抽样目的性随机抽样方便抽样(下策) 综合抽样 访谈应尽量面谈,不要在网上交流或电话交谈,抽样的标准,性别 年龄、年级 职业、专业 社会地位 经

9、济地位 家庭背景、婚姻状态 学业表现、工作业绩 。,抽样的原则,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抽样标准;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的类型,需要限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边界(如:选择小学5年级以上的学生研究民办学校学生的幸福感)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标准,而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即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标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数量多不应作为抽样的标准(如:女生玩网络游戏的比较少,因此选择男性)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的标准(如:选择该校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别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代表性:强度和密度不等于代表性比较:样本太小无

10、法比较(如:三个拥有不同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的学生),3、反思研究关系,自己与对方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将如何影响到自己的研究? 自己打算怎么办?,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生理和社会特征: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个性特点、形象整饰,研究者的个人倾向,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局内人与局外人公开与隐蔽熟人与生人参与者与非参与者,双方的相对权力地位,高:对方比研究者地位高中:对方与研究者地位相等低:对方比研究者地位低研究者应该怎么办?,4、进入现场 准备工作: 了解当地情况:权力结构、信念、习俗/行为

11、规范 预调查 开介绍信/写盲信 练习自我介绍和对研究项目的介绍,确定与接触“守门员”,守门员的类型:合法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不合法/自我任命的守门员与研究是什么关系?守门员在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接触守门员比较合适?,进入现场的方式,隐蔽地进入 逐步暴露式 完全暴露式制约进入方式的因素:研究场所:封闭型、开放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熟人、生人,接触研究对象的方式,四C原则:关系、交流、礼貌、合作 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机敏、灵活、即兴 精心选择进入的方式 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进入失败怎么办? 如何保持良好的关系?,5、收集资料的方法 1)如何作访谈?,访谈的作用 访谈的类型

12、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访谈中的倾听 访谈中的回应,访谈的作用,了解被访者的所思所想(看法,意义建构) 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重构) 了解被访者的行为表现(需要与观察相关检验) 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让受访者的声音表达出来(赋权),访谈的类型,结构:开放、半开放、封闭 正式程度:正式、非正式 接触方式:直接、间接 受访人数:个别、集体,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自愿原则 保密原则 录象与否 设计访谈提纲,访谈提纲,访谈提纲设计的思路:研究现象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可行性)概念框架访谈问题不同于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需要简洁、明了 访谈提纲主要起提示的作用 访谈既需要事

13、先设计,又需要灵活性、应变 访谈提纲需要不断修改,访谈中的提问,三类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问题访谈提纲中的问题实际访谈时提的问题如何完成每一步的转化?,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开放型问题与封闭型问题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清晰问题与含混问题注意: 适时追问自然过渡,访谈中的倾听,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极关注的听) 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建构的听) 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倾听的原则: 不轻易打断对方 容忍沉默,访谈中的回应,回应的类型和作用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 评价,特 别 注 意,如何既让对方自由畅谈,同时

14、能将对方的思路定位在自己的研究框架内?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真诚 + 关注 + 敏锐智力上的挑战不等于态度上的挑衅如何做到“聪明的(智慧的)无知”?,其他注意事项,如何录音如何做访谈记录注意非言语行为如何结束访谈,集 体 访 谈,抽样:同质、异质长处: 将访谈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对研究问题进行集体探究 集体建构知识(分布智力,社会建构),短 处,研究者控制比较弱 话语霸权 成员相互影响,造成集体思维 访谈内容杂乱,给整理和分析带来困难建议:初学时不要进行集体访谈,待经验成熟,并需要检验结果时使用,2) 如何作观察?,观察的作用 观察的类型(开放、封闭) 设计观察提纲 设计观察表格 观察中的记

15、录、整理和再整理,常用观察表举例,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观 察 举 例,任务:观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列出计划重点观察的内容,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内容,教师提名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座次,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回应,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和特点等 设计观察表 观察时使用观察表作详细记录 回来以后及时整理观察记录,补充遗漏的内容 分析资料 撰写观察报告,反思观察方法、过程和结果,3)如果收集实物?,实物分析的作用 确定需要收集的实物 设计实物收集清单 对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6、 分析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 资料分析越早越好 以

16、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 登录和编码(第167-169页) 发现“本土概念”(第190页),1)分类法,“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 1)开放式:确定分析主题 2)集中式:在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3)整合式:提升出最重要主题举例: 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观念的变化,2)情境法,举例: 父亲眼中孩子的学习心态与自己教育方式的变化(第183页)3)结合分类法和情境法 举例:同上(第188页),4)分析资料的手段,画图、列表(第188页,第194-195页) 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理论建构、综合 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 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进行对比,建立联系,5)建构理论,质的研究对“理论”的理解:小理论、实质理论、地方性知识 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前人的理论研究者的理论 资料呈现的理论建构理论的步骤举例(见第200页),7、 撰写研究报告,写作是思考 写作是特权,写文化 写作的风格转变现实主义的故事忏悔的故事印象的故事规范的故事联合讲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