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3856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座龙(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厅水资源处 龙正未,二一三年十一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目 录,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二、国家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三、我省水资源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2009年1月,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提出“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2009年2月14日,在

2、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就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了全面动员和总体部署,提出要坚持6个原则,实现6个转变,做好8个方面工作,完善6项保障措施,并指出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并落实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四项基本制度。即,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2011年7月8日至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领导人对实行最严格水资

3、源管理制度进行了安排部署。,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会议提出,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这次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影响之大,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必将载入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的史册,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2012年1月,国务院以3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年8月13日,水利部印发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施方案,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细化了26项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节点。,2013年1月,国务

4、院办公厅以2号文件发布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公布了各省区四项考核指标。,2013年2月22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规定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对各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并作为对各省区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依据。,“十八大”报告中有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两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再次强调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出台的背景,水危机催生最严格制度,水少:贫水症蔓延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全国年缺水500多亿立方米,

5、600多个城市400多个“喝不 够”。北方地区缺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西南地区缺水:水低田高,用水困难南方地区缺水:季节性干旱,污染加剧全国浪费性缺水 水脏:败水症加剧 水困:水危机逼近 必须严格管理、抑制需求,2000年,中国工程院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研究中,提出“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即:“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供水。”,中国水资源管理新战略 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人类社会的水利工作,一般都从供水管理起步。水利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通过打井、开渠、筑堰、修建水库以至跨流域

6、调水等各种工程措施,开发和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供应社会经济各方面对水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过去的水利工作主要是供水工作,我们只研究如何供水,很少研究如何合理用水。直到一些地方水的供需发生矛盾,才开始研究对需水的管理。,在国际上,率先研究需水管理的国家是以色列。二战以后,以色列在筹备建国时,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定了现在的地点,即西亚耶路撒冷以西的沿海地区,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是水源不足。,以色列,因此,他们把解决水的供需矛盾,作为建国的首要条件。在全面开发和控制水资源的基础上,他们以实现用水的最大效率和效益为目标,进行严格的需水管理。例如,在立国之始,他们就制定了一个重大国策:自己不生产耗水量

7、最大的粮食,而以出口耗水少、产值高的水果、花卉、蔬菜、棉花换取粮食。他们根据单位水应当产生的最大效益分配水的使用权。,从1948年到2003年,在以色列这样一个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国家,人口从65万增长到680万,人均GDP从$300增长到$15000,但人均淡水用量仍维持在300m3左右。这是从传统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世界典范。,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一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也开始转向需水管理。,美国水资源总量29702亿m3,人均水资源量近1万m3。,美 国,美国国家水资源委员会在1968年的报告中,预测2000年、2020年全国总取水量将在1965年的3725亿m3的基础上分别增长

8、200%和407%,达到11116亿m3和18900亿m3。但到1975年,他们意识到如此高的用水量将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于是做出第二次评价,综合考虑了水污染、水资源量等多种因素,决定大力加强需水管理,预测2000年的总取水量4572亿m3,较1975年的实际用水量5010亿m3还有所减少。 实践证明,这个预测是符合实际的。,加拿大水资源总量31220亿m3,人均水资源量达10万m3,但是他们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也提出了需水管理的问题。,加拿大,在加拿大内陆水资源理事会水利规划和管理分部1990年发表的加拿大的需水管理:技术发展水平回顾中,他们指出,加拿大的水管理者所以要对传统的供水管

9、理重新思考,研究采用需水管理,并不是因为他们缺水,而是因为水资源开发成本不断增长,水污染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需水管理的目的是使社会经济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多m3,远远低于美国和加拿大,但我们直到2000年才开始提出需水管理的问题。我们对需水管理的认识,远落后于实际需要,可以说是在实践的教育下,才一步一步地逐渐认识。,我们的差距,“中国水的生产率为$3.60/m3,低于中等收入国家($4.80/m3)和高收入国家($35.80/m3),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同以及用水效率的不同。“占取水总量65%的农业用水,在各领域中生产率最低,主要由于灌溉系统中水的极度浪费以

10、及水在各类作物间及流域内不同地区间配置不当,仅有45%的农业取水真正用于作物。“占总取水量24%的工业用水,平均的重复用水率只有40%,而发达国家为75%85%。,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为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应于水利领域,就是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这完全符合水利工作当前的实际情况。,为此,必须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防治水质污染为目标,从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转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将水利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水利工作中一个历史性的战略转变,涉及的不仅仅是水利工作中狭义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而是包括规划、计划等整个水利工作。我们要自觉地迎

11、接和促进这个转变,取得对水资源管理的真正领导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在分析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具有里程碑意义。 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执行,二、国家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四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32,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红线体现了开发利用的底线。超越红线,就意味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突破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或者水环境承载能力,其后果是引发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或水环境问题,红线体现了对水资源无序开发、过度开

12、发和粗放利用的控制。,水利部将“三条红线”分解为“四项指标”,其中,总量红线是区域用水量指标;效率红线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两个指标;纳污红线是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这四项指标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硬指标。具体见下表:,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未来2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刚性约束。,全国用水总量分阶段目标,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将7000亿m3以内作为目标,主要基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对2030年我国供水量和需水量的预测。,(亿m3),规划预测我国2030年供水量和需水量,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

13、目标对用水效率的基本要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阶段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阶段控制目标,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对用水效率的基本要求。,将40m3以下和0.6以上作为目标,主要是基于规划预测:通过强化灌区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高于0.6;通过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等措施,到203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可低于40m3。这是确保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3的用水效率最低门槛,用水效率优于这些指标,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才能实现。,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实现入河污染物减排的基本目标。,水功能区达标率

14、目标,规划明确,到2030年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同时规划核定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并提出限排总量意见。据此,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以此作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与耕地保护只有一条“红线”相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三条红线”,主要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粗放、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复杂水问题,从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大关键环节出发,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实施管控。,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遏制用水浪费,控制排污总量,控制开发总量,排水,取水,用水,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

15、纳污红线,“三条红线”涵盖了取水、用水、排水全过程,互为支撑、紧密关联,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管理层次上讲,用水总量控制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源头管理,用水效率控制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管理,限制纳污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末端管理。任何一条红线的缺失,都无法有效控制水资源社会循环全过程,难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量控制,效率控制,限制纳污,末端管理,过程管理,源头管理,严控总量 管住增量 优化存量,切实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目标实现,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 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 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 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建立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

16、”,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遏制用水浪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三条措施之间的关系,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是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基础性措施。2011年12月28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获国务院批复,为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31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复了本省区的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体系基本形成。,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体系,饮用水源区 农业用水区 工业用水区 渔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 过渡区 排污控制区,一级区划,二级区划,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