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6——10节)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3840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分析(6——10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文分析(6——10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文分析(6——10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文分析(6——10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文分析(6——10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分析(6——10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分析(6——10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分析(610节),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 浮雕?介绍时用什么方法?,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十幅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销毁鸦片烟 1839年,金田起义 1851年,(东),武昌起义 1911年,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五卅运动 192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南昌起义 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雄纪念碑,(北),胜利渡长江 解放战争时期,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烟”、“武昌起 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

2、动”)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大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1 从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2 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 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 面(北面)中间是最大一幅浮雕“胜 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 幅:江北人民支援渡右边一小幅:“全 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

3、浮雕, 刻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 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 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 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课文小结,本文说明的顺序是:,一、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节),二、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6-10节),1、介绍武昌起义浮雕时,运用了细节描写, 请找出。 2、找出介绍武昌起义浮雕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有何作用? 3、齐集改为聚集好不好?为什么? 4、愤激改为愤怒好不好?

4、为什么?,集体朗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共几句话, 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 照应?,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 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 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 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 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 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 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 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能力训练,如果要在纪念碑 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组织交流,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 我们能做些什么?,本文准确而且富于变化的语言具体表现在:,1、运用大量的说明性语言; 2、运用了不少记叙、描写性的语言; 3、运用了适当的议论性语言。,怎样写说明文?,1、抓住特点进行说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4、语言要准确而富于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