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信·致杨霁云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3184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书信·致杨霁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书信·致杨霁云(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书信鲁迅书信致杨霁云致杨霁云篇一:新发现鲁迅致蔡元培书信本事新发现鲁迅致蔡元培书信本事 葛涛 笔者近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库查看资料时偶然看到一幅鲁迅介绍荆有麟 去见蔡元培的书信手迹,当时抄录了这幅手迹的内容,通过查找人民文学出版 社 XX 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和人民出版社 XX 年出版的鲁迅著译编年全 集 ,确认这幅手迹的内容没有被编入这两部鲁迅全集之中,应当是鲁迅的佚 文。 鲁迅致蔡元培信介绍 鲁迅在一张盖有“春阳写真馆”印章的装照片的袋子的正面写下了如下文字: 呈 蔡孑民先生 树人 另外,鲁迅在一个小一号的装照片的袋子上写有如下文字: 介绍 荆有麟君面奉 蔡孑民先生 周树人 十二月六日

2、在这张纸袋上标有 0014 的号码,并有“已辦”字样。与上述信封和信纸在一 起的还有鲁迅写在两张稿纸上的致蔡元培的信件,分别标有 0015 和 0016 的号 码,已经被鲁迅全集收录。信的内容如下:致蔡元培 孑民先生几下, 谨启者: 久违雅范, 结念弥深, 伏知贤劳, 未敢趋谒。兹有荆君有麟, 本树人旧日学生, 忠于国事,服务已久, 近知江北一带, 颇有散兵, 半是北军旧属, 既失渠率, 迸散江湖, 出没不常, 亦为民患。荆君往昔之同学及同乡辈, 间亦流落其中, 得悉彼辈近态,本非夙心,倘有所依,极甘归命,因思招之使来, 略加编练, 则内足以纾内顾之劳, 外足以击残余之敌。其于党国, 诚为两得

3、。已曾历访数处, 贡其款诚, 尤切希一聆先生教示, 以为轨臬。辄不揣微末, 特为介绍, 进谒台端, 倘蒙假以颜色, 俾毕其词, 更赐指挥, 实为万幸。肃此布达, 敬请 道安。 后学周树人 启上 十二月六日 从上述鲁迅写在照片袋上的文字和一张牛皮纸上的文字来看,这实际上是一封介绍荆有麟去拜见蔡元培的介绍信,也就是说,鲁迅在 1927 年 12 月 6 日给蔡元培实际上写了两封信,第一封是介绍荆有麟去拜见蔡元培的介绍信,第二封是鲁迅向蔡元培推荐荆有麟去江北接收改编散兵的推荐信。后者虽然已经收入鲁迅全集之中,但是和第二封信在一起的第一封信却一直被研究者忽视,没有被公开披露过,应当是鲁迅的佚文。从鲁迅

4、博物馆文物来源档案中可以看到,这两封鲁迅致蔡元培的信都是 1978 年 5 月27 日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转交国家文物局后划拨给鲁迅博物馆的,经手人是鲁迅博物馆当时负责文物保管工作的叶淑穗女士。 查鲁迅日记(按:本文所引鲁迅日记内容均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XX 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 ,可以看出,鲁迅在1926 年 10 月 3 日到上海后和荆有麟的来往仍然比较密切,从 10 月 21 日到 11 月 17 日,有 1 次会见,2 次回信,3 次收信的记载。此后的鲁迅日记中便没有关于荆有麟的记录,直到 1927 年 12 月 1 日才有荆有麟来访并邀午餐的记录。此后,鲁迅日记有荆有麟频繁来访的记载:

5、12 月 2 日的日记记载:“午后有麟来,赠板鸭二只”12 月 5 日的日记记载:“午后有麟来。 ”12 月 6 日的日记记载:“午后有麟来” ; 12 月 7 日的日记记载:“午后有麟来,付以致蔡先生信。 ”从上述两封鲁迅书信可以看出,荆有麟频繁登门访问鲁迅,是想让鲁迅介绍他拜访蔡元培,获得去江北收编散兵的差事。查王世儒编撰的蔡元培先生年谱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没有看到蔡元培在 1927 年 12 月接见荆有麟的记载,而且从年谱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在 12 月份比较忙:12 月 7 日出席在南园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会议,12 月8 日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第二次预备会议,12

6、 月 10 日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第四次预备会议,12 月 11 日与孙科、李济深等谈话,同日自上海赴南京,12 月 18 日自南京返上海,12 月 19 日自上海返南京。另外,鲁迅日记在 12月 9 日、11 日、12 日、20 日、23 日、24 日、26 日、30 日虽然有荆有麟来访的记载,并有 13 日收到荆有麟书信的记载,但没有收到蔡元培回信的记载。不过,从保存下来的那个装有鲁迅致蔡元培书信的照片袋上留下的“已辦”两个字,可以推测出,荆有麟已经拿着鲁迅的介绍信和书信拜访了蔡元培,并获得了蔡元培的帮忙。 鲁迅全集17 卷对荆有麟的注释如下:“1927年 5 月在南京办市民日报 ,后任

7、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人部干事。1928 年任国民党第 22 独立师秘书长,1930 至 1931先后在河北怀远县及江苏萧县任教员,1936 年为国民党中央考选委员会委员,后加入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组织。 ”从荆有麟在 1928 年担任国民党第 22 独立师秘书长一职来看,大约这次蔡元培帮助荆有麟获得了他想要的工作。 鲁迅与荆有麟的交往始末 荆有麟 1924 年于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读书时听过鲁迅讲授苦闷的象征 ,并因请鲁迅修改文章而逐渐和鲁迅来往比较密切。鲁迅在北京时期离家避难,荆有麟还住在鲁迅的家里帮助鲁迅看家。 据荆有麟回忆:“由十三年到十五年,在这整整两年的时光中,我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先生

8、之门。不特听多了先生的谈论与意见,也熟知了先生的日常生活同家庭情形,直到先生离开北京为止。先生离开北京后,我也为了生活而到处奔跑起来。此后,不特再未写东西,送先生修改。数年中,连与先生谋面的机会都很少,直到十八年,我在南京失了业,才有机会跑到上海去看 先生。那次在上海,就住在先生景云里的寓所里,白天同先生及景宋女士逛马路,坐咖啡店,晚上便在先生家中闲谈,吃糖果,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的功夫,但其间,还有机会陪先生到江湾立达学园,去听先生关于文学方面的讲演。 ” (荆有麟鲁迅回忆断片?题记 ,鲁迅博物馆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 P119120,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查鲁迅日记可以看出鲁迅往立达学

9、园演讲的前后的确有荆有麟来访的记录:1927 年 10 月 26 日记载:“晨有麟来”10 月 28 日记载:“上午得绍源信并译稿。下午往立达学园演讲。 ”11 月 1 日记载:“上午得有麟信”但是时间在 1927 年即民国十六年,而非荆有麟文章中所说的民国十八年。 另外,从鲁迅日记可以看出,鲁迅在 1926 年 10 月 3日从广州到达上海后,在 10 月 21 日寄荆有麟信,荆有麟在 10 月 26 日来拜访鲁迅,在此后到年底还有 3 次收到荆有麟信,两次回复荆有麟信的记载。到了 1927 年 12 月,鲁迅日记多次记载荆有麟来访,这是因为荆有麟为了找工作而登门向鲁迅求助。 荆有麟 192

10、8 年 1 月 4 日再次拜访鲁迅求助,此后还多次致信鲁迅。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出,鲁迅为了给荆有麟找工作,还特地给老友易寅村写信推荐。鲁迅在 3 月 17 日日记记载:“下午仲芸来并交有麟信”3 月 20 日日记记载:“午后致有麟信,附致易寅村信”3 月 25 日日记记载:“上午得有麟信”3月 26 日日记记载:“上午得有麟信午后小峰来。得易寅村信”3 月 27 日日记记载:“午后寄有麟信,附易寅村笺”4 月 6 日日记记载:“午后得有麟信并日报。 ”(鲁迅全集注释说,指南京市民日报 ,荆有麟编辑)此后,鲁迅日记中还有多次收到荆有麟来信及复荆有麟信的记录。鲁迅在 1928 年 6 月 1 日收

11、到了 20 本思想山水人物的样书,在 6 月 2 日分送 15 位友人。日记记载:“午后以思想山水人物分寄钦文、矛尘、斐君、有麟、季巿、仲王车王、淑卿,又分赠雪村、梓生、真吾、方仁、立峨、贤桢、乔峰、广平。 ”12 月 25 日的日记记载:下午有麟来,夜同往 ODEON 看电影,并邀三弟、广平。通过这两则日记可以看出鲁迅当时和荆有麟的关系比较密切。此后,鲁迅日记中关于荆有麟的记载就比较少了。 1936 年 7 月,荆有麟得知鲁迅病危后立即从南京赴上海探望鲁迅,但鲁迅日记没有记载,似乎没有接见荆有麟。鲁迅逝世时,荆有麟正在西安,在两三个月后才有机会赴上海拜谒鲁迅墓。1940 年冬,荆有麟在重庆遇

12、到孙伏园,在谈 到鲁迅时产生了写回忆鲁迅文章的想法,并在 1942 年写成了鲁迅回忆断片一书,记录了他所接触到的鲁迅在北京时期的谈话与行动,为鲁迅研究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原载: 博览群书 ( XX 年 04 月 07 日) 篇二:书信的别称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 家信 使函 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 ” “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

13、“亲笔信” 、 “手札” 、 “手翰” 、 “手启” 、“手柬” 、 “手笔” 、 “手记” 、 “手帖” 、 “尺墨”等等。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

14、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 ;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 。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 ”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 、 “家禀” 、 “家问” 、 “家报” 、 “乡书” 、 “乡信” 、“竹报平安” 、 “锦字” 、 “锦书” 、 “锦文” 、 “锦中书” 、 “锦字书” 、 “黄犬音” 、 “大书”等等。 “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 音变) 闻岭外寇梗

15、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 ”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 。如宋人韩元吉水

16、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 。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锦字也称“锦字书” 、 “锦文”、 “锦书” 、 “锦中书” 。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 ”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 音围) 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