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2973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学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高中语文必修 3 3 名句学案名句学案 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1. 祝 福 第一课时 【开卷有益】 1.古诗赏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自嘲赏读:对千夫所指的民贼怒目而视,对孤弱的幼 儿甘愿俯身做牛马。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 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自题 小像 赏读:把我的拳拳爱国心向天上寒星表达,虽然不被 察觉,但我仍要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2.成语积累 ()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 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3.名句积累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

2、撕破给人看,悲剧 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 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 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 本质。 【知识储备】 1走近鲁迅 鲁迅(18811936) ,原名 ,字 ,中国现代伟大 的 、 、 ,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 呐喊 、 彷徨 。 呐喊收入 19181922 年间所写的 14 篇作品,保 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 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

3、的故乡 、 社戏 、 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 、 阿 Q 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 彷徨收入 19241925 年所写的祝福 、 在酒 楼上 、 伤逝 、 离婚等共 11 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 20 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 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 贵精神。 2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 1924 年。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中的第篇。也是我们在 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故事叙述 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 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辛 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 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 完成,中国仍

4、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 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 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更是受尽了剥 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 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 学” “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 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小说祝 福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流弊和余毒。 3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 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 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 牲煮熟作为“福礼” ,恭请天神和祖 宗,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 ,并祈求来年“幸福” 。 【预习环节】

5、(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 (A 级) (1)钝( )响(2)寒暄( ) (3)朱拓( ) (4)间( )或 (5)悚( )然(6)踌蹰() () (7)谬( )种 (8)俨( ) 然 (9)形骸( ) (10)呜咽( ) (11)驯 ( )熟(12)桌帏 ( ) (13)讪讪( ) (14)歆享( ) (15)咀嚼( ) () (16) 渣滓( ) (17)蹙()缩 (18)门槛( ) (19)窈()陷 (20) 惴惴( ) (21)不更()事 (22)尘芥()堆 (23)烟霭( ) (24) 孽根() 2词语解释:(A 级) (1)忌讳: (2)蹒跚: (4)鄙薄: (5)百无聊赖: (

6、6)沸反盈天: (二)阅读与思考: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 声。速读课文,梳理本文的情节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 级) 情节 内容 起讫段落时间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3)诡密: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由上可见,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 是采用了的手法,在序幕以 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 么作用?(级)3分析祥林嫂形象: (2)比较它们的异同,结合她不同阶段的具体生活 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

7、变化?(B 级) (3)研讨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把你们小组的讨论 结果写在下面。 (C 级)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及小说集作了复 习,也了解了祝福的写作背景, 复习了小说的三要素。重点是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即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祥林早死,婆 婆逼嫁,第二个丈夫病死,唯一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 祥林嫂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还倍受 歧视,最后沦为乞丐,在家家团圆、祝福的大年夜悲 惨地死去。课文的结构特点是,运用倒 叙手法,先交代结局,然后是开端、发展、高潮。 【当堂检测】 1课文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 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 是(B 级) 2文中的鲁镇是封建礼教笼罩下的整个黑暗社会的

8、 缩影,是形成祥林嫂性格 的 。 (B 级) 3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反映出他是个、 、 的封 建卫道士。 (B 级) 重点段落阅读。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 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寂静、沉寂)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 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寂静、沉寂) 。我独坐在 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 弃在 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 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 来,恐怕要 (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 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

9、为 己,也 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 面想,反而渐渐的 (舒畅、 舒适)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 一片了。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上。 (A 级) (2)解释下列词语:(A 级) 百无聊赖:形骸: (3)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 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B 级)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 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去了,也使讨厌见 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 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

10、脆死去,即使讨厌见 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C 级) 尘芥堆: A宋朝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 篇,与论语 孟子编在一 起,称为“四书” 。 B “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 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 祝福以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 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深刻地 揭露了封建势力 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 祝福选自彷徨 。 作者开头说感到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 来” ,这应当怎么理解?(C 级) 【拓展阅读】 祥林嫂的悲歌 鲁迅先生以饱含愤激之笔,通过对祥林嫂悲苦惨痛 一生

11、的描写,给人们描述了旧时代妇 女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 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 困惑,像草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为 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同时也为那 个世界划了个巨大的问号。 一、悲惨弱者的呼号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 纵观祥林嫂的一生,是充满血和泪的一生,是令人心 酸肠断的一生。祥林嫂的一生是在 神权、政权、族权、夫权重重枷索下痛苦挣扎的一生。 鲁四老爷所代表的政权,婆家所代表 的夫权,以及堂伯所代表的族权,形成了宰割祥林嫂 的硬刀子。在这把刀子下,她先是被卖 改嫁;再是丧夫失子,被堂伯剥夺房屋,失去独立生 活的权力;当带着丧夫失子之痛的祥林 嫂再次

12、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却把祥林嫂看成伤风败俗 之物,剥夺了她参与祝福的权利;而跟 她同样地位的群众给与她的是冷漠与嘲讽。他们一步 步把祥林嫂逼上了人生的绝境。而以封 建迷信、封建礼教所形成的软刀子,则是造成祥林嫂 人生悲剧的无形的噬血者。出格的反抗 几乎早早断送她年轻的生命。对地狱的恐惧与向往、 灵魂有无的困惑,压倒了这个农村妇女, 使她处在人生困境之中。在这两把有形与无形的屠刀 联合绞杀下,祥林嫂成为十字架上任人 宰割的羔羊;她带着世人的讥讽与嘲笑,在那风雪交 加之夜、在别人都沉浸于祝福声中之时, 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令她历尽苦难的世界。祥林嫂 本是勤劳能干、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 劳动妇女,可以

13、比得上一个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的人,却不为那个 社会所不容,得不到做人的资格与尊严。可见当时社 会的残酷,人世的冷漠,以及劳动妇女 被侮辱、被损害的生存状态。 二、自我意识的迷失反抗的无柰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妇女,可以说祥林嫂是一个丧失自 我意识的人,是鲁迅笔下不觉醒的 一类人物形象。祥林嫂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绑附在封建 礼教的战车上,她拼命所维系的是不被 从封建礼教的战车上甩下来。如果说祥林嫂有反抗性 的话,那么她的反抗性正是她的可悲之 处。她的反抗正是封建礼教影响在她身上的演绎,使 她在封建礼教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她的 反抗使她的人生悲剧愈加惨烈。祥林嫂在改嫁的过程 中的“出格”的反抗,维系的是“好女 篇二: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学案 必修三名句学案 1、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_,_ _;_,翌日,以资政殿学 士行。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_,_,_ _,_。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_,而为之记, _,_ _。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_。_, _。 _,_ _。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_,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 之零落兮,_。 5、_,不仁;失其所与, _;_,_。 6、有善始者实繁,_。 7、夫在殷忧,_;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 _,_ _。?怨不在大, _;_,_ 。 8、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