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2864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认识区域教案篇一:认识区域教案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教材分析 本节共三部分,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的概念;二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区域的目的。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材最后的“活动”是以海南岛为例,进一步复习加深对区域概念和区域特征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区域自然要素及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2、针对“活动”中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搜集材料,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答案。本节课内容前后对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学时,要先领会教材的总体构思,把握教材的主线与总体结构,然后分别进行讲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

3、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大差距。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把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2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

4、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 ,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在本目中,

5、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 点拨 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异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界定区域的概念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区域的地理空间性。任何区域都要落实到地球表面,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二是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3关于区域划分。任何一个分类体系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二是类别体系。对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补充实例讲解。 4关于区域划分的目的,建议教师进一步说

6、明区域地理学的意义。 提示 “区域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点拨 如果用讲解法,要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传统区域分类,然后引出均质区概念。再介绍城市与周围郊区或港口城市与腹地,然后引出功能区概念。 如果用自主探究法,那么建议教学时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对区域进行分类。在初中所学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上,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第二步,在教师指点下,对所列区 域进行归纳概括。第三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

7、能区。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因而从空间上看,区域有大小之分。 教材以中国、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为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如举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时,可以中国经济区域为例。中国经济区域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地带内部又分为若干经济区,经济区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中又分为若干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内部再分为若干工业区。 在分析了上述区域空间尺度划分案例之后,建议让学生针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本省地理,进一步认识尺度也具有相对性。活动建议: 1学生读图,通过读图发现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信息:中国汉语划分为七个方言区;各个

8、方言区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各个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问题:各方言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方言区? 2结合上述问题,让学生讨论“活动”中的问题。 问题可进一步延伸,如“说说方言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 分析 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造成封闭的原因主要是区域间高山或其他地理事物阻隔。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少,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关于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教学建议: 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

9、们割裂开来。 教学中,可举例说明地理区域的整体性。 例 1:举一个学生所在市县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例子。 例 2:教材中的例子,即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地势高”为根本特点,形成“高寒”的区域特征。 阅读图 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以地势高这一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引出气温低的另一大特点,再逐步归纳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从而解读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标志的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读图时,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一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例如,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作哪些补充? 差异性也是地理环境的主要特性之一。地球表层,由于太阳辐射和地形、地势的差异,各地的差异非常显著。但是

10、这种差异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有的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如行政区界),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特征,界线是模糊的。开放性是指各个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1讨论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特征? 2教师与学生以某一区域为例,说明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3让学生阅读正文、示意图和知识窗独立分析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知识窗“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 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可见区域的开放性不仅包括区际之间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11、之间的联系,而且随着区域的发展,更加体现为区际间经济要素的联系。 教材设计了“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具体区域的特征。 点拨 1让学生读图,说出从地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结合地图,提出一些梯度更小,概括性相对较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做好准备。 3图 118 中的信息,主要说明海南岛的地理位置。要引导学生分析海南岛的区位。根据其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不难推断出它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提示 图 119 中的信息:通过分层设色地图,结合饼状图读取数据,可以知道各种不同地形所占的比重,归纳出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结合所处气候区不难得出其河流

12、特点,对照矿产图例不难读出其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综合其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即可对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作出评价,进而分析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图 1110 中主要提供了岛上交通线与海上航线,主要旅游景点等信息。 一方面说明制约海南岛发展的交通条件正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说明旅游资源将成为促进海南岛经济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

13、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二:地理:认识区域教案(2)(鲁教版必修 3)第一节 认识区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 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

14、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 ,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 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 分出来的。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 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

15、、整体性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 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 都在 800 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 在

16、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 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 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 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 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 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 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 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 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