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备考的道和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825159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备考的道和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备考的道和术(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备考的道与术,学生双语报 刘鹰,高考备考的四过,信息过敏 过于注意所谓的试题与方向的信息 试题过密 模拟类的试题训练密度过高,不能精研深究 难度过高 训练试题过难,过于刁钻 梳理过细 没有框架,只有点,没有线。,高考备考的四个误区,教材中心 以教材的结构与顺序进行教材复习 配置失误 复习时的时间与资源分配与试题的分值比例不相匹配 技能训练缺乏章法 没有循序渐进的步骤与针对性训练 语法与词汇复习条理不明 语法复习结构不清 词汇复习重点不明,本次讲座的内容,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我的分析与解决方案分为道与术两个层面 以备考之道为主 以备考之术为辅 道同,有普

2、适性,术异,可参考不可照搬,高考备考之过(一)信息过敏,知道的人不可能说,说的人不可能知道 重要的信息不可能不发布,敏感的信息不可能发布 备考所需的信息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中已全面披露 需要研究公布的信息,但不必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高考备考之过(二)试题过密,数量的迷信 为什么做这么多的题? 多做与考题类似的试题有助于提高成绩 依据何在? 没有任何实证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经验表明,这样做能提高成绩,但效能太低。 初步分析 十套左右精选的模拟题,精心训练,效果很好,效能很高,高考备考之过(三)难度过高,难度过高主要是在语法与词汇方面 高考的语法与词汇其实难度并不大 真正难做的题,在复习

3、阶段也很难解决 分值本身不高 短期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应当采取有效的得分策略 重庆清华中学的方式 听、读、完形 书面表达 单选做对十道就行,高考备考之过(四)梳理过细,语法 反意疑问句 V-ing的动名词还是现在分词 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词义的辨析 过分细碎繁琐 没有依据的分析 语法纲要 重点词汇的词典运用,高考备考误区之一教材中心,不应以教材为中心的原因 高考是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与教材无关 教材是主题序列,高考是技能中心 复习教材的方式 有必要,但应当以考试的技能与知识为纲,教材只是提供技能与知识的辅助材料 不应以教材讲授时的顺序与结构复习,高考备考误区之二配置

4、失当,高考的分值分配 听、读、写、完形(读+写) 短文改错+单项选择 词汇考查渗透在各类题型中,没有单独出题 主要是考查交流技能,单选题、改错题对语法的考查也很强调语境与交流因素及语篇结构 大多数学校的复习备考在技能与知识的时间分配比例与高考没有对应 大量的时间用在语法与词汇中 对技能的复习与训练时间不够,高考备考误区之三技能训练,针对技能训练的时间分配不足 没有具体、深入地研究考试大纲对听、读、写技能的要求与标准 没有系统地从目标、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去设计技能训练的程序,高考备考误区之四语法与词汇,语法 复习时的语法纲要结构不清晰,不够简明了当 应当以句法为中心,以词类为基本构件,而不必考虑

5、主、谓、宾方式。两套语法描述,增加负担,容易混淆 区分两种语法内容:一次性可讲清,但容易出错的,不可能讲清,但不容易出错的 词汇 词汇的不平等,核心词、重点词、常用词、普通词、扩展词 核心与重点中的:动词、介词、连词、形容词 常用词组与固定搭配,特别纠正汉语式的搭配 非谓语形式与中心动词的词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Get to the root cause) 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只有深入准确地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也是表面的,初步的就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不会解决根本问题 用什么方式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透过

6、现象看本质 动态、辩证、联系地看问题,问题分析,我的假定 备考四过与四大误区相当普遍,与地区与学校因素无关。因此,应当有共同的原因 这些做法延续多年,而且相当稳定,因此,一定有其成效。 分析这些共同做法背后的原因,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因分析的方法 我从教师们对问题的回答出发,来探究备考问题的根源 三方面的问题:高考、备考与策略 通常教师们对这三类问题的回答都不令我满意,我常问的关于高考的问题,请用三个要素简要描述高考的特点 教师对高考缺乏基本的研究与了解 什么是考点?它与重点、难点有什么区别? 教师基本上不了解考点的意义 邓北平老师的考点研究:考点与知识点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大纲的

7、作用是什么?在备考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文件? 教师很少研究大纲、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几乎没有教师给进行学生高考大纲的分析性说明,我常问的关于备考的问题,高考成绩的责任者是谁?教师还是学生? 高考是学生的事,不是教师的事,意愿决定成绩 如何训练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并提高其解题思维能力? 教师们很少训练学生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思路,解题思路的训练就难有真实的效果 高考中最容易丢分的题型是什么?原因呢? 失分的题有普遍性(完形、书面表达、阅读中的部分),也有特殊性(特定班级与学生的情况不同)。只有认真分析之后,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同医生先要诊断病情,才可能对症下药,我常问的关于策略

8、的问题,教材是主题序列编排的,且有自己的语法体系与词汇标准。高考是技能考试,且有明确的语法与词汇要求,如何处理教材与高考的关系? 如何根据高考试题的分值与题型分配及学生的备考状态来决定最有效能的备考路径与方式? 高考的分值分配特点是什么? 学生的状态如何?(对高考的了解、出题思路与薄弱环节) 如何发现高分、低分及有大幅度提分可能的学生?如何针对他们分别设计不同的备考方式? 全面提高成绩的前提是分析那些人最有可能幅度提高分数,问题的根源:初步的结论(一),教师们并不真的了解高考 高考是什么? 高考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不了解学生 我的学生是什么状态? 学生角色处理不当 责任不明确 没有充分知情 没

9、有激活强烈愿望,问题的根源:初步的结论(二),备考复习基本上是打乱仗:经验型、非理性 经验+猜测+小道消息 没有系统的目标+策略+方法的设计 目标单一而抽象 高考成绩作为目标太单一、也很抽象,很难操作 关于目的地与交通工具的一个比喻 没有分析现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哪一些学生、哪一些题型、提高的目标幅度多少? 策略与方法没有系统设计 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就谈不上系统的策略与方法,备考之道,搞清了根本原因,解决方案自然会浮出水面 从感性的、经验的、零乱的复习方式到理性的、分析的、系统的备考策略 从单一抽象目标,到多元的具体目标 从试题与知识的训练与分析方法到目标导向的系统备考与复习策略 所制定的方

10、案必须可以操作与实施,备考之道的六个方面,学生 意愿强烈、目标明确、策略有效、方法得当 目标 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traceable, 策略 系统、有效、针对性强 方法 具体、灵活、得当 检测 适时、全面、准确 调整 及时、稳妥,备考之道的详解之一:调动学生,学生是备考的主体 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成绩,而不是教师的努力与才能 学生做不好,再好的方案也没有实际用处 针对学生做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意愿强烈 调动情绪,自主自愿 高考是学生的事,学生要参与备考的各个环节 目标明确 充分知情,全心认可 策略有效 明确的分

11、层与分组复习策略 方法得当 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方法指导,备考之道的详解之二:明确目标 (上),明确目标之一:目标要具体 抽象的目标是不可操作的,不可操作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分析高考 什么是高考?高考究竟考什么? 分析高考的特点 标准化/选拔式 技能与知识并举,以技能为本 分值比例与题型分析 分析学生 从题型到分值分析学生与高考之间的差距 针对具体的分组,分别确定提高成绩的目标,备考之道的详解之二:明确目标(下),明确目标之二:目标是否实现可以测量吗? 用可测量的方式来设定目标:成绩、解题分析能力 明确目标之三:目标现实可行吗? 从高考、学生、资源、自身四方面考虑 明确目标之四:相关度高吗? 要

12、有主目标与分目标 分目标与主目标要高度相关 明确目标之五:目标实施过程可追踪吗? 确定的目标是否可以记录与追踪?,备考之道的详解之三:确定策略 (上),根据目标、学生与资源三个维度来制定备考策略 目标是什么?学生的状况如何?有什么教学资源可以运用? 了解学生的状况 无法大幅提高分值的学生 成绩特好的与特差的 不论成绩好坏,愿望低下的 有可能大幅提高成成绩的学生 意愿极其强烈,成绩中等,摇摆,备考之道的详解之三:确定策略 (下),备考的时段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应当与高考分值分布相匹配 各阶段的复习内容与策略要与目标相对应 基本层面的复习策略 如何进行技能的复习 如何进行知识的复习? 如何提高泛文

13、化的意识准备 应考层面的复习策略 如何根据高考的题型特点分析出题思路? 如何分析学生的易错特点? 如何培养培养有效的答题技巧? 如何有效地运用模拟试题?,备考之道的详解之四:选择方法 (上),方法的选择 策略是宏观的,方法是具体的 方法的选择要实是求是,讲求效能 各种来源,慎重选择,适用就好 技能训练的方法 听、读、写的训练程序 知识训练的方法 语法结构 词汇范围 词典的使用 文化意识训练的方法 体会加试题讲解,备考之道的详解之四:选择方法 (下),出题思路分析 用真题或高水平模拟题实测,可分题型进行 答题的思路 出题者的思路 两者的差距 答题技巧与方法 普适的技巧 特定题型的技巧,备考之道的

14、详解之五:适时检测,策略的检测+成绩的检测 策略实施的检测:阶段性 成绩提升的检测:定期,平衡、难度一致 确定检测的目标 公布检测的结果 讨论检测的意义 教师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备考之道的详解之六:及时调整,及时调整的目的是防止出偏,随时优化 三个方面的调整 策略的调整 方法的调整 检测方式的调整 Aint break, aint fix it 不要调整过度,特别是大方向的调整 没有问题,就不要调整 随时通报进度与成绩,分享、激励与鞭策 直销与保险的成功经验,道之应用:一个虚拟的仿真案例,中等水平的中学比较好的班级 高三上学期,高考平均成绩90分。其中120以上者10人,70分以下者20人

15、 阅读能力有些问题,特别是主旨与推断 听力,问题比较大,长段听力 写作,基本不过关 语法,模糊,似懂非懂 词汇,大体在1500词左右,好学生到2500词,明确目标,成绩提升目标 目标分解 班级目标、分组目标、个人目标 阶段目标 上学期,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下学期,两周为一个阶段 最后一个月:一周为一个阶段 针对试题的成绩分解目标 听、读、写、完形、语法、词汇、 自主学习目标 自我调控与自主学习策略 复习与提炼的能力 工具书的能力 分析试题的能力 总结错误的能力,确定策略,调动学生,明示高考要求 责任与意愿 考试大纲的分解说明 学生分组的策略 不同组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策略 策略要以提高成绩可能最大

16、的组为核心 分析可供支配的资源 时间、教材与教学资源、教师资源 根据分组与资源来确定基本的目标分析策略 确保什么目标、努力什么目标、争取什么目标 实现的方式与路径分析 技能训练的方式 知识训练的方式,如何检测与评估目标的实现,检测什么? 目标导向的检测 策略导向的检测 如何检测? 常规检测与非常规检测 定期检测与非定期 成绩的检测与非成绩的检测 如何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教与学的方式?,调整的必要,一切的策略与计划都不可能完美 调整是必需的 调整应当依照检测的结果进行 调整应当与学生共同讨论进行 调整要适当,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问题,听力提分,听力的困难分析 含糊音问题 判断类题型 一个听力完形训练程序 判断类题型的难点在于答案的非直接性及文化与语境,阅读提分,为考试的阅读 训练学生对题目与体裁及篇章结构的迅速把握能力 阅读题的失分 主旨大意 意图推断 结构与主旨 事实与观点,书面表达提分,书面表达的难点 基本句式的训练 常用词与词组 联接词与逻辑关系 基本的八股结构 范文训练方式的局限 按分解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完形填空提分,完形是读+写+文化 篇章结构的把握 逻辑关系的把握 语法的关系 搭配与词组 常用词汇的用法 英语与汉语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