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文学)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1482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古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陶渊明(古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陶渊明(古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陶渊明(古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陶渊明(古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古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古文学)(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晋文学概说宋书谢灵运传论:“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时序 柱下:老子曾为周柱下史 漆园:庄子曾做漆园吏,永嘉(西晋怀帝年号)时,尚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温)、庾(亮)诸公诗,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 诗品序,

2、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孙绰赠谢安诗曰:“不有其一,二理曷彰?幽源散流,玄风吐芳。”又答许询诗:“冥运超感,遘我玄逸。宅心辽廊,咀嚼妙一。”许询农里诗曰:“亹亹(wei 勤勉)玄思得,濯濯情累除。”,玄言诗价值,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意义:1、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催发的作用。2、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3、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

3、陶渊明,晋书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字渊明,名元亮) 寻阳柴桑人,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君讳嘉,字万年。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四女,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晋书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4、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陶渊明生平,1、意气慷慨的青少年时代:出身官宦之家,勤于读书,品格高洁,志向高远。 2、仕隐交替时期 3、隐居时期:饥馁不出仕,意气慷慨的少年时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少好罕人事,

5、游好在六经。”(饮酒)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与子俨等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固常在,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仕隐交替时期(四次仕、隐),29岁,始做江州祭酒,但很快就感到厌恶而辞官回家。 大约36时,第二次出仕。时桓玄为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父温,孟嘉曾在其手下做官,潜故投之),驻扎在江陵,柴桑属江州。时晋政权把持在司马道子、元显父子手里,但玄亦有野心,潜本济事,但玄为己利,潜看到是朝败,官场污浊,又有归隐之心,时母丧,丁忧,遂辞官。,402年,桓玄废安帝,改国号曰

6、楚。404年(39岁),刘裕起兵讨伐,刘出身平民,多少改变了政治败坏的风气,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第三次出仕, 做了刘的镇军参军,第二年改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敬宣并未得到重用,后辞官,陶潜也回家了。, 41岁,为彭泽令,后世称“陶彭泽”。在官八十余日,因妹丧去职,世多谓不为五斗米折腰,各是因素之一,实是“世与我而相违”。陶潜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他坚决归隐了。此次归隐,再没有出仕。前后入仕共13年。,归 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务。,隐居时期:饥馁不出仕,晋末征陶潜为著

7、作佐郎,辞不就。 宋元嘉时,他“偃卧瘠馁有日”,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拒绝了。道济赠给他粱肉,他“麾而去之”,表现了他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坚定态度。临死前写自祭文云:“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后世称其为“陶征士”。颜延之作陶征士诔。 朋友私谥“靖节”。,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入仕后的这十多年里,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便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谓“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静念

8、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隐居时他亲自参加劳动,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入仕为官,自彭泽令解职而归后,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浔阳三隐:陶渊明 刘遗民 周续之,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志趣:1、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儒家思想:“少好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诗文引用论语有37处。有入世精神,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固常在,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道家思想:受老庄思想影响,作品引用老庄典故有77处。佛家思想:参悟人生,2、崇尚自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9、深愧平生之志。归去来兮辞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陶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潜的为人准则。“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咏贫士七首其四)。他崇敬贫士,努力保持品德纯洁,不愿做官而玷污自己,他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贫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他能用道来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七首其五)。安贫乐道的古圣先贤为他做出了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七首其二)。晚年到了挨饿的程度,也没有丧失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潜对

10、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是老庄哲学的特有范畴。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陶渊明希望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然的性情。(“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

11、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乐贫行道、诗化人生),杂诗其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消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从积极到消极、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 忧患意识,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

12、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否定佛教“形尽神不灭”(慧远)的观点和道教“长生久视”之说。,诗歌内容:一:田园诗二:咏怀、咏史诗三:行役诗四:赠答诗,田园诗:(1)描写田园风光(2)描述农耕劳作、乡居苦乐(3)叙写归隐之趣,闲适情怀(4)憧憬理想世界,(1)描写田园风光:如归园田居其一。此类作品的特点:首先,描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居生活的闲适、自由;其次,融情入景

13、,借景物衬托诗人对乡村的无比喜爱之情;其三,在写景中刻划心理,喜悦之情常溢于言表。,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2)描述农耕劳作、乡居苦乐:归园田居其三庚戌岁九月中 于西田获早稻等

14、。,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灌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3)叙写归隐之趣,闲适情怀:归园田居其二、移居二首和郭主簿饮酒其五读山海经其一等,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

15、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琢相思。 相思削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评此诗:“陶公诗多转势,或 数句一转,或一句一转,所以为佳。余最爱田家岂不苦四句,逐句作转。其他推类求之,靡篇不有。此萧统所谓抑扬爽朗,莫之与京也。”,饮酒二十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憧憬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并诗,咏怀、咏史诗:咏贫士七首杂诗十二

16、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咏荆轲形影神拟挽歌辞三首等,读山海经十三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咏贫士七首 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诗歌代表作品: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杂诗八首咏贫士七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