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998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联大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联大心得体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大心得体会篇一:追寻昆明红色足迹的心得体会追寻昆明红色足迹的心得体会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 “文”指西南联合大学, “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昆明的精神就留存于这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它们曾是热血青年的“革命熔炉”与“文化圣地” 。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和支部的其他同学来到了昆明的革命圣地西南联大即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它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1937 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

2、8 年 4 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年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八年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王力等 300 余人, 学生有 8000 人,毕业生 3343 人。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 9 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6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近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少西南联大校友成为业务和政治骨干。西南联大不仅大

3、师云集,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卓著,蔚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而且是当时“倒孔(祥熙)”运动和“一二一”运动的发起者和策源地,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民主堡垒” 。有不少校友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已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并有近 30 位校友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牺牲,成为烈士。西南联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站在这个寂静校园,我陷入沉思,我知道目前的云南师大与西南联大几乎无精神上的关联,因为中国大学的精神已死。西南联大是个不朽的传奇!我们来此不是不仅是怀念,也是悼念! 告别师大,我们按计划迈进了翠湖旁边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中

4、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 1909 年。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 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并成为后来黄埔军校重要教官基地。阳光下,这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熠熠发光。望着中间这空荡荡的操场,我仿佛看到了蔡锷,看到了朱德,看到了那个时代最热血的青年,在这里操枪弄炮弹,谋划中华的未来。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这所百年军校走出了中国的三军总司令朱德元帅,还走出

5、了越南、朝鲜两国的三军总司令,他们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将,朝鲜的次帅崔庸健大将。原缅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将军也毕业于这所百年军校。此外,从这里还走出了两位总理,一位是讲武堂校长李根源,曾任“国民政府总理” ,另一位是韩国复国后的首任总理李范奭。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革命烈士的英勇壮烈仍透过漫长的岁月,散发出强烈的令人敬佩的光芒。 汇报人:* 汇报日期:XX-11-5 篇二:学习.十个不承诺心得体会学习十个不承诺的反思 通过对十个不承诺的学习,我觉得,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

6、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 , “信其道” ,进而“乐于学” 。为此,本人就本期的工作作如下反思: 不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不讽刺、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

7、种现象的出现肯定是不可饶恕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尽管有许多的无赖,但为了自身形象和整个教育的形象,我们应该正视眼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如评价方式),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育人,以淡薄名利的正常心境来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不违规公布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位。社会多以成绩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差生,被划为差生的学生多会自暴自弃。公布学生成绩和名次虽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刺激,刺激得不好,学生可能就此自暴自弃,乃至走向犯罪道路。从以人为本的观 念出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和名次就是不该违规公布。按成绩排座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区,认为成绩好就是一切,这对他今后的成长非常不

8、利。成绩只能代表你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不能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惟一标准。恰恰相反,成绩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总结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习成绩最冒尖的那些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是最成功的,往往那些成绩中等甚至当初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取得的成就要更大一些。 金中小学:史开廷 XX 年 12 月 学习十个不承诺的反思 通过对教师十个不承诺的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中不能浓妆异服上课。我们不应否认,在今天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职业规范日趋严密的时代,一个人如何穿着,其实并不完全是私生活范畴的事情,也有其社会性、公共性的一面;换言之,人们的衣着,既要为个人而穿,也

9、要为他人、为社会而穿使其成为展示社会形象、沟通人际,乃至实现发挥其独特社会功能的一种文化载体,比如警察为执法而着装,商家为顾客而着装等等。 因此,把着装的社会性要求简单地视为“约束个性” ,我认为是不够恰当的既然生活本身就是社会化的,穿衣自然少不了相应的社会性内容,所以,任何时候身份的装束都是一个人赢得社会尊重、人际和谐的重要礼仪规范。具体到教师职业,情况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公益性质,并且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社会使命的行业的话。可以说,教师的着装不仅是穿给自己的,更是穿给学生、穿给教育本身的,所谓“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就是如此。不难想象,在郑重的课堂之上,如果老师们穿

10、戴得过于张扬、 “暴露” ,会给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学子带来怎样的“身教”效果?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会说, “教师着装也是教育环境” 。 教师应当如何穿着,并非只是一己私事,还需与其具体的职业性质结合起来,掌握一个恰当的分寸、尺度,也即应该在尊重教育对象、契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做到衣着个性与教育规范、个人形象与职业 形象的有机统一。金中小学:史开廷 XX 年 7 月 关于十个不承诺的学习反思 金中小学:史洪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请学生代批作业和试卷。这是十个不承诺的具体指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但教师部分学科的作业,一味让学生代批,既违背了教

11、学常规的要求,是对学生、对工作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教师自己不负责的表现,应当受到良心的谴责和自责。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制止。 课堂上不使用移动通讯工具。部分教师在上课期间随意接打电话或收发短信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不但影响了教学秩序,也在学生中间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谓遗害无穷。 首先是破坏了课堂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课堂是施教授学的最直接的平台,在这短短的 40 分钟内,老师将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主线,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维态势,形成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良性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试想,如果教师的思维一

12、旦被手机声打断,被手机里告知的事情干扰,又怎么能将课堂内容持续、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呢?更不用说占用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来电话处理那些突如其来的事端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因老师的中断而停止,注意力必将随之转移,又怎么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呢?其次是漠视学生尊严,影响了师生关系。在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因手机铃声而骤然停下来,以一己之私影响整个课堂内容的正常 篇三:光华学习心得在北大不能错过的四个课堂送给 08 光华同学 北大的四个课堂送给 08 级光华同学 这个假期常常回想起自己进光华前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那时真的不知道,北大是什么样的,光华是什么样的,一年后我终于有点感觉了,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让

13、08 的同学更好 更快地适应环境吧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来自 07 级光华,成绩在光华是前十左右,英语水平还行,新托福考了 112 分;工作方面,除了担任班长,协助学工老师日常工作,还参加过新生文艺汇演和北大之锋辩论赛,参与过光华(教师)新年晚会以及北大台大交流营的筹办组织工作;志愿活动方面,当过光华校友论坛志愿者,北大 110 周年校庆志愿者,XX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通信中心助理;在学生会组织过光华同学赴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海油总部参观的活动,参与组织过罗氏首届首都十校商学院联谊会,麦肯锡咨询周,花旗银行月等活动。回首在北大的这一年,我感觉还算丰富多彩,究其原因,是北大,光华为我们的发展提

14、供了一个极好的自主 发展的平台,我认为,在北大,其实至少有四个课堂,真是一个都不容错过。 第一个课堂:学术的课堂 学业方面我也是刚刚入门,因此也只有些简单基本的体会。 学习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应该是上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这个道理最浅显明白不过了。关于学习,我想谈两点体会:第一点,要主动与教授交流。大学的课程难度相对大,速度相对快,教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又相对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主动与老师讨论交流,一方面自己学得更明白,另一方面老师得到反馈也能教得更有的放矢。我的经验是,不要觉得自己没问题,仔细想想肯定会有问题;不要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简单的问题有时背后大有文章。比如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我几

15、乎每节课下课都会与老师讨论课上的知识点,效果非常 好。 第二点,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业,对于光华的同学,数学和英语很重要,尤其是英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后面会讲到,在光华的大量高端演讲都是英文的,如果因为语言障碍而错过岂不太遗憾了,因此,规划下英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想出国留学,什么时候考 托福,GRE,GMAT 更应早做打算。 另外北大的课程尤其是通选课精彩纷呈,有些课选不上可以考虑旁听,比如我认识很多光华同学都会去旁听经济中心的课。北大名师这么多,不多学点东西着实可惜。 第二个课堂:增见识,长能力,交朋友学生工作与志愿活动 在北大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的舞台真的是太多

16、太多,其实我参与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尤其社团参加的很少,所得的经验在学长看来也必然流于肤浅,权当 抛砖引玉吧 我认为,北大的学生会社团活动和各种志愿活动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课堂,在这里,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学以致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磨练自己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大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接触到许多优秀的青年领袖。 首先谈学生工作,我参加的学生工作有两类,一类是班级工作,这类工作与高中有些共通之处,主要是为同学做后勤服务,比如组织春游秋游,集体订购课本,组织班会,上传下达等等。这些工作虽然琐碎,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然而时间长了我也乐在其中。比如买书时我为了找到便宜点的货源跑了四五家书店,订好书后一次扛几十本书要跑好几趟,还要再为给同学补订课本忙前忙后,但是当听到书店的大姐夸我一句“真是个好班长”时,感觉付出也值了。其实干班级工作就是为同学服务,就是要多付出,多忍让,多吃苦受累。但我感觉好处就是,经过一年的磨练,我的责任感更强了,更加积极主动了,对逆境的耐受力也更强了,怎么说呢,习惯于微笑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