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和健康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0811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4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营养和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344页
运动.营养和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344页
运动.营养和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344页
运动.营养和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344页
运动.营养和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3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营养和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营养和健康(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运动.营养与健康,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刘 翔,第2页,本课的目的是了解营养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第3页,前 言,一、健康的概念,人类跨入21世纪,对健康的要求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4页,、健康高于一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求者何?不错,财富、地位、名誉、权力、家庭、成就。都是十分诱人的,可是,在你为这些令人眩目的目标而不知疲倦,

2、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斗时,是否想到还有一种东西虽然常常引不起我们注意但却比这些更珍贵、更值得去毕生追求的呢?,第5页,健康知识的传教士洪昭光曾说到:人的一生中财富、事业、地位、名誉、家庭虽然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健康,什么都不重要,健康是1,其余都是0,1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了。,第6页,健康是上苍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健康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既是责任就要主动追求健康、经营健康,惟有自己开始对健康产生责任感之后,您才能去找健康之路,并真正拥有健康,享受健康。,第7页,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影响人类健康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在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达13%。随着现实社会的进步和变化,人

3、体疾病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大家知道我们变得比以前越来越懒惰了,现在人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看电视都不愿拔了,拿着遥控器在那里嘟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的疾病模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第8页,2000年WHO宣布全世界因为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营养不良的死亡人数。伴随着化学药物,特别是抗菌素的滥用,全球大概三分之一的病患者死于药源性疾病,所以大家现在要明白,不是说一感冒就去吃抗菌素,你没有感染病菌就没有必要吃抗菌素,对于抗菌素的滥用会引起人体肠类菌群的混乱。,第9页,同时,医疗模式的商业化倾向日异严重,现在医学越来越受到医疗器械公司和医药公司的控制,现在很多医药公司都要给医生拿回扣,所以

4、这样造成接受的治疗不合理。,第10页,近几十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研究证明,这类疾病的发生,大多数与营养问题有关,多数是吃出来的。千百年来,人们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只知道什么东西好吃,只注重色、香、味,但从来都不注意应该吃什么。很多家庭由老年人或小保姆安排一日三餐,根本谈不上营养的均衡性。,第11页,国家卫生部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近1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明显改状况,但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及肥胖率都有上升,城市居民禽肉类食品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钙、铁、维

5、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第12页,1、王均瑶(民营经济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2004年11月7日死于结肠癌,年仅38岁。(资料表明:肠癌,一般由息肉引起,若提早发现,治愈率可达90。可如今我国每年所发现的肠癌新病例中,则有超过一半死亡,这是因为很多人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正确的健康理念,到发现癌症时,已经处于晚期了。),第13页,2、高秀敏(著名表演艺术家、笑星),2005年8月18日死于心肌梗塞,年仅46岁。(权威资料显示,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3、傅彪(著名演员),2005年8月30日死于肝癌,年仅42岁。(两次肝脏移植,花费100多万。),第14页,4、陈

6、逸飞(著名画家),2004年4月10日死于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根本原因是多年慢性乙肝久治不愈发展成肝硬化所致。),第15页,(一)什么叫健康? 1947年,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第16页,1985年WHO 又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第17页,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

7、,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第18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第19页,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第20页,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

8、脏病和精神过敏症。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第21页,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第22页,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具体提出的人体健康十条标准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第23页,善于休息,

9、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第24页,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第25页,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第26页,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 养不良。 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第27页,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 人死于使用劣质

10、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 的疾病。 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第28页,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 死亡人数的13%。 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 而死亡。,第29页,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 心血管疾病。 由于食入

11、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 亡 肥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 民的主要敌人。,第30页,(二)健康概念的发展1.神灵医学模式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底下,人们的社会时间和科学认识都很有限,对于生命现象和疾病也知之甚少,健康被视为神灵所赐,以获得生存、保护和延续生命为目的。,第31页,2.生物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医学亦逐渐步入了实验阶段,建立了以生物有机体的生物性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疾病,认为健康是生物学上的适应。,第32页

12、,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健康被简单地定义为“无病、无残、无伤”,诚如贝克尔所说:健康是有机体处于安定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有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第33页,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给了人们许多新的启示。人们发现,由理化、生物刺激所导致的疾病的死亡率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与心理、,第34页,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溃疡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则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死亡率已在十大死因中居前三位,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政治、经济、战争、教育、居住、职业等社会因素以及冲动、孤独、紧张、恐惧、忧虑等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第35页,仅从生物学的角度

13、来考虑众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注重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这种新的健康观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立足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6页,从完整人的角度赋予了健康概念更为丰富的含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化动不的生物和社会环境。,第37页,(三),亚健康的概念,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即健康-亚健康-疾病。亚健康与其上游的健康之间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状态。同样,与其下游疾病

14、之间也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转台。这种移行变化是双想的,形成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处于中位,较之健康或疾病更为复杂。,第38页,,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健康担心、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多梦、疲劳、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耐心下降、困倦、烦燥、活动后疲劳、健忘、虚弱、易激动、失眠、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不愉快感、,第39页,头晕、目眩、抑郁、头痛、腰膝酸痛、脱发是出现率较高的胃肠胀气、筋疲力尽感、消化不良、便秘、性功能减退、面部褐斑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指的是与疾病无关或者说不是由疾病的所引起的症状。,第40页,真正健康的人占5% 亚健康的人约占75% 疾病的人占20%,

15、第41页,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 吸烟占30%; 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 生育和性行为占7%;,第42页,职业因素占4%; 酒精滥用占3%; 地理因素占3%; 环境和水污染占2%; 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第43页,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第44页,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

16、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第45页,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第46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