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808046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1206(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桥生态区建设规划,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统筹促进绿色发展,携手共建生态路桥,城区,路桥影像,路桥区位,行政边界变化,现状分析与评价优势与劣势,自然条件良好与地理区位不十分优越 地貌多样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趋同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 民营经济发达与政府监管 河网密布与水资源短期、水环境污染并存 拆解业污染矛盾突出,现状分析与评价经济发展,路桥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已达小康水平;以民营经济为主,市场导向明显,商贸发达; 第一产业渐趋萎缩;市场驱动的第二产业十分发达;第三产业面临结构调整; 存在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商贸发展和引进

2、外资面临区位劣势的挑战,工业污染有待解决。,路桥区产业比重,路桥区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趋势图,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评价人居环境,城镇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城市化率约为45%左右,各镇区的发展集聚速度落后于其经济发展速度,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建设强度迅速增加; 公共空间不足 2002年路桥区人均公共绿地1.76m2,远低于生态区标准12 m2以上; 低标准的农村人居环境 村庄缺乏规划,居住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短缺和不配套,绝大部分村办工业与居民点混杂,三废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资源与生态环境,人均水土资源严重短缺和水环境容量的不足,成为约束今后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气质量总体良好但

3、局部恶劣 噪声污染有所改善 拆解业污染令人担忧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水土资源短缺,水资源日益短缺,河网、近海等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突出表现为河网水道普遍属于V类或劣V类水; 土地资源供不应求:人均耕地0.46亩。城镇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功能不够明确,工业用地偏多,而交通、市政与绿化等用地偏低。农居点用地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现状,路桥区历年大气质量,路桥区噪声污染,拆解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拆解垃圾是COD、油以及Cu、 Zn、 Pb、 Ni等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2003年拆解残余固废大约为40000吨。主要堆积在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共排放废气萘为141.2kg,排放的总烃为265

4、3.0kg。,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大量施用化肥和滥用农药,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广泛使用农膜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大量排放的工业污染物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社会文化,人文与商业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特征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但社会发展滞后,文明程度不足,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 社区发展不完善; 公共秩序缺少维护,不利于现代文明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协调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转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主要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资源

5、节约、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的各个环节,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和重点保护区建设、完善生态小区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生态文明。 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和布局,分步推进,全面实现“生态路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区规划理论框架,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 半控制性规划:“绿线”、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概念性规划:再循环产业基地、流域综合管理、 快速公交系统(BRT) 协调性规划:规划间的衔接、协调与补充,环保与发展的实质结合,规划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路桥的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经过2

6、0年左右的努力,围绕构筑以绿色制造和再循环产业为核心的清洁生产体系、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体系,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以节水、节能为主要特征的节约型社会体系,通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全面实现生态区建设的各项目标,把路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区。,启动阶段(20052007年)目标,生态区试点与起步阶段。针对制约生态区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启动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加快拆解园区改扩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启动生态保护区和绿化带建设工程;开展金清水系的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厂、垃圾处理厂的改扩建;进行生态小区示范和城市公共空间建

7、设;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等。使生态区建设理念得到全社会的共识、支持和贯彻实施,在总体上遏制路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启动阶段(20052007年)指标,人均GDP达50000元,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上升45%; 城市化水平达到5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现在减少10%以上; 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均符合功能区标准,水环境60%达到功能区要求,垃圾无害化达到80%,城区绿化率达到2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 路桥城区建设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推进阶段(2008-2012年)目标,重点建设、跨越发展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使污染严重的产业相对集中,初步建成绿色制造业体系

8、框架,搬迁拆解业园区并在滨海构建再循环产业基地;完成主要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和拆解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完成绿心等生态保护区和绿带建设;在新建城区全部实现生态小区标准,并进行旧城区的生态改造(节能、节水),开始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区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一批生态环境教育与培训的基地,宣传可持续消费。实现金清水系水质的明显改善,主要污染行业的排污量减少,污染物得到集中处置,推进阶段(2008-2012年)指标,人均GDP达10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0%;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消减10%,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均符合功能区标准,垃圾无害化达到95%; 城区

9、绿化率达到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基本达到生态区目标。,提高阶段(2013-2020年)目标,在2012年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上,用8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以绿色制造和再循环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现金清水系的流域综合管理;全面完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友好的交通、能源体系,住区满足各项生态环境标准;生态区管理体系良好运行。实现金清水系鱼类逐步恢复,大气质量优良,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提高阶段(2013-2020年)指标,人均GDP达15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70%,垃圾无害化达到10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城镇人均

10、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全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指标步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全区生态基础设施结构和功能齐全;国民综合素质和生态道德观全面提升; 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保障体系,建成景观优美、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城区,生态建设指标可达性分析,路桥的大部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指标已达到或可望近中期能达到生态区的建设指标 路桥区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将近4000美元,这一高速增长期将持续较长时间,其它几项经济指标如年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应地会快速增长而,达到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高等教育入学率、城市气化率、恩格尔系数、

11、科技、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等这些指标均已达到生态区指标,在以后的发展中会继续超越这些指标水平。 部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指标远远落后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指标有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而达到甚至超越生态区的要求。 部分环境保护指标要达到生态区指标水平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路桥区上下长期共同努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生学原则 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 相互关联原则,路桥区生态功能区规划,三片重点生态保护区、三组绿带和四个生态经济功能区,绿心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对路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

12、以重点监管和保护的区域。 底部为相对宽展的河网农田,涉及桐屿、路北街道,面积约20.25km2。山丘的主体部分是以马尾松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中下坡为枇杷、杨梅和柑橘等果树林。 在底部区域建设一个平原水库,可以截留雨水,这不仅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路桥区的备用水源,起到缓解路桥水资源紧张的作用。,南山风景保护区,录属路桥街道、路南街道和螺洋街道,包括大人尖、营人尖、雷公尖、老鹰尖、沙帽岩等,面积为14.18km2,土壤为黄泥地,现有地类植物为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螺洋、路南所属工中下坡为杨梅果树林。 路桥区内最大的一块森林,是路桥区的小绿心,对于路桥区来说,它对保持路桥区森林面积,调节区

13、内小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路桥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兼顾特色农产品及花卉、苗木产业开发。,海岛保护区,路桥东南部沿海的海岛区域,包括琅玑山、白果山、道士冠、黄礁、子云山等海岛,面积为10.43km2左右。 这一地区有以山海风光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保护和开发并重。,西部综合功能区,路桥区机新路以西的区域范围(除去绿心生态保护区和南山风景旅游保护区),面积为93.40km2。是将来路桥的主城区范围。 集行政文化、商贸开发和综合工业开发为主。 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生态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产业清洁生产改造和再循环产业园区建设。,中部缓冲功能区,主要是作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区域的

14、过渡带,也是承接两个区域开发的后备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地, 近中期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城郊型农业的开发。,东部滨海新城区,路桥区疏港大道以东的区域范围(除去海岛保护区和滩涂海洋部分),面积为63.16km2。 是路桥远期开发的重点,将同整个区域的沿海工业走廊城市带相结合,重点进行制造业开发和新住宅区建设 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绿色制造业开发和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东南预留发展区,主要在原来的黄琅乡,主要包括台州农垦场,面积为20.67km2。 预留发展区,这部分区域现状主要农业生产,靠近岛屿地区为有林地。 近中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发展无公害的农产品、林产品,远期作为路桥社会经济发展的备

15、用地。,绿色隔离带,沿规划的城区东部边界机新路和机场周围、滨海工业城西边疏港大道和东边滨海地带从南自北的三条绿化隔离带。 本绿化带设计宽100300米,集公益林、经济林和城市绿化苗圃于一身。注重多样性和本地种 三条绿化带作为经济功能区的边界防护隔离带,是城市的绿色走廊,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河网绿化带,沿市级和区管河道沿线建设1030米宽的护岸绿化带,该绿带应是乔灌草结合,起到滞留雨水、吸纳污水、保护岸堤、恢复河流生态的功能,并起到景观作用。,路网绿化带,沿台州市的省道、国道、铁路及城市主干道、快速道和建立宽1030米的绿带。 通过绿地的连续性种植形成密林式栽植形式,起防汽车尾气、吸尘、滞

16、尘以及隔噪等功能,并兼起景观作用,生态区建设的10大重点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工程 再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绿色服务业示范工程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生态村镇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 绿带建设工程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工程 绿色文明建设工程,生态区的产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水果、粮食示范基地及绿色农业基地,畜禽养殖与有机肥综合利用,都市生态农业,中部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 基本农田保护 特色农业及其加工 畜禽养殖与农业面源治理项目 大型养殖场沼气系统 施肥技术推广,再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再循环产业的建设重点,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金属再生

17、加工基地的设施配套与管理完善:集中焚烧 拆解基地的整体迁移 路桥区集中冶炼基地建设项目,打造绿色制造产业,绿色汽车开发与制造示范项目 选择吉利汽车集团为示范基地,开展绿色汽车设计与制造,包括再循环材料使用,车辆轻量化设计、低油耗发动机设计,低环境影响喷涂及内饰材料开发,尾气低排放处理系统开发与制造等环节。同时在设计中应考虑汽车最终报废后的拆解与处理,目标是更易拆解和更高的资源回收率。 生态工业共生基地示范项目 按照生态系统的结构,建立工业基地企业间物流的相互连接,一个企业的废物尽可能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使基地的废物产生和排放最小化。同时基地内的企业应尽可能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大力推进企业向产业基地积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产业的集群效应,增强区域竞争力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