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80753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和实验设计(总论)--医学统计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 习,统计研究包括那几个步骤?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推断包括: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统计工作步骤,设计,分析资料,?,数据处理时完成,统计 描述,统计 推断,定量 资料,定量 资料,定性 资料,定性资料,均数比较,分布位置比较,相对数比较,集中趋势,直线回归与相关,相对数指标,离散趋势,建立假设检验的依据是什么?,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资料的类型等因素加以确定;试验开始时应有一个周密的设计。,研究设计作用,合理安排试验因素,提高研究质量 控制误差,使研究结果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通过较少的观察例数,获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设计分类,专

2、业设计:实用性与先进性 统计研究设计:经济、科学、有效,从而保证研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分类,研究方式划分:前瞻性与回顾性 研究对象划分:试验与调查因此,可进一步分为: 前瞻性试验研究 前瞻性调查研究 回顾性试验研究 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与试验研究,设计又可根据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 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未加任何干预措施。 试(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主动加以干预措施,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回答研究假设所提出的问题。,试验研究设计,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 实验研究设计(experiment design)以实验动物和实验样品为对象。 临床试验设计(clinica

3、l trial)以人为对象。,统计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试验研究,临床试验设计,实 验 设 计,设计的五要素,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 对照与均衡 效应指标 随机化原则 样本含量的确定,设计的五要素-处理因素,例13.1 某医生为研究电针引产的效果,对771例产妇资料作分析,表13.1 电针引产成功率的比较,表13.2 初产妇与经产妇二组中胎膜已破之优势比较,表13.3 胎膜情况相同,初产妇与经产妇引产成功率的比较,混杂因素的处理,通过配比排除 改为修饰因素如年龄是一个混杂因素,可将年龄作为研究因素以外的另一因素纳入设计中,是为修饰因素。,设计的五要素-对照与均衡,对照组的条件 (1) 对等。除研究因

4、素外,对照组具备与研究组对等的一切因素。(2) 同步。对照组与研究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3) 专设。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研究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研究的、其它研究的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组。,对照组的种类 (1) 空白对照 (2) 标准对照,(3) 试验对照 磁疗试验组:将经过磁性化处理的金属片置于观察对象之患处,通电流治疗; 常规对照组:同样条件的观察对象,经常规治疗; 试验对照组:所用金属片未经磁性化处理,其他所有条件均与磁疗试验组相同。 此例金属片是磁性的载体,同时本身又包含若干混杂因素。组与组之差别在于所用金属片曾否磁性化,而这

5、正是研究因素之核心,所以组与组之贴近程度超过其它组。,(4) 相互对照 设几个研究组互作对照,而并不确定哪一个为对照组。此法可用于筛选几种药物、比较不同的剂量、剂型等。,均衡性,研究组具有研究因素,对照组具有与研究因素相对照的因素 如安慰剂、标准品等。除此之外,二组在其它方面应达到组间的均衡性。(1) 相同。如性别相同或性别比相同。(2) 相似。如同一观察对象之左侧与右侧、或试验前与试验后,以同窝动物作配对设计等。(3) 接近。如病型相同,病情相同或轻、重病情者之比接近等。,实例,见P160,设计的五要素-效应指标,指标分类 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是指观察对象之客观状态或经仪器测定之结果

6、计算的统计指标,一般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是研究设计中应着重选取的主要指标。 主观指标包括研究者依据自己的判断和观察对象本身的感觉、记忆、陈述等所得结果计算的统计指标,往往含有主观上的认识以及随意性、偶然性以及社会性等因素,有时难以保证指标的真实和稳定,甚至可能出现误判,故在研究设计中仅可作为辅助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是由定量资料计算的统计指标;定性指标是由定性资料计算的统计指标,指标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按某个定量顺序设计指标时,可以采用连续性的,如回归分析;也有采用非连续性的,如若干个均数。,设计的五要素-随机化原则,为了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研究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

7、持均衡一致,统计学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随机化(randomization) 抽样随机: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被收入研究范畴的机会相同,即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来。 分组随机:每个研究对象被分配到某处理组的机会相同。 实验顺序随机:每个研究对象先后接受处理的机会相同。 分层随机化 对可能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非处理因素进行分层,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随机化,这种方法称为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样本含量及其估计,样本含量(sample size)是指接受试验或调查的所有观察单位数,或称样本例数 最小样本含量的意义 最小样本含量是指通过假设检验能够分

8、辨“指标A指标B”所需的最少例数。,最小样本含量的估计法,运用统计方法对最小样本含量作估计,并非从一无所知开始;而是以预试验或相关试验所得数据,或文献资料所载数据为参考,并赋予适当条件进行。,实例,例13.11 下例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组和老年健康人对照组的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mg/24小时尿量)。,根据现有资料算得:,s1=1.45; , s1=1.74 则合并标准差为:t检验结果:t = 1.8066,P 0.05,研究者提出:拟扩大样本含量再行试验,以进一步探讨在上述试验条件下的病人组是否有别于对照组。 此时,若设计两组样本含量相等,所需样本含量可由下式估计:,总样本含量:N=n1

9、+n2 为二个总体均数之差,且已经具有实际意义,一般可由二个样本均数之差代替; 为总体标准差,可由二个样本合并标准差代替; 和 是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率和第二类错误率,和 可由研究者选定,有单双侧之分;u(1)是单侧面积为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最小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资料类型一般情况下,定量数据所需之n较小,定性数据所需之n较大,等级数据所需之n介于此二者之间,指标间差值 进行对比的二个同类指标,它们之间的差值较大,就容易分辨开来;反之,差值较小,就不易分辨。,变异度 相关程度 研究设计质量,设计方法 对同一研究题目而言,好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所用n。如以配对设计取代2个独立组比较的设计,以

10、拉丁方设计处理3因素问题,以回归设计取代单因素设计等,均可因设计方法的改进而减少观察单位数。,试验各组例数分配 设Q1,Q2是两组样本含量占总样本含量的比例,Q1,Q2 0,且Q1+Q2=1。此时各组样本含量为:,如上例设计两样本含量的比例为2:1,即Q1=2/3,Q2=1/3,则所需理论样本含量为:,当两个组样本含量相等(Q1=Q2=0.5)时,所需要的样本含量最小;当各样本含量不等时,样本含量就增加;当各组样本含量相差悬殊时所需样本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定义、 水准。和 都是错误率,其值定得越小,当然要求n越大;反之,越小。,临床试验中常用的设计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

11、ntrol trial) 配对设计(paired design) 配伍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 22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序贯试验(sequential trial),实验设计的类型,完全随机设计 配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概念: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ntrol trial),双盲试验 (Double Blind Trial Technique),受试者、研究者、参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医务人员、监查员、数据管理人员、统

12、计分析人员均不知治疗分配程序,即受试者所属组别。 双盲原则应始终贯彻于全试验过程,从随机表产生、编制盲底、药品编码、受试者入组、研究记录和评价、监查、数据处理直至统计分析,均须保持盲态。,优点: 采用随机分配原则,避免了非试验因素的影响;增强了各比较组间的可比性。 设立对照组,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干扰。满足了统计学假设检验的要求。 设置双盲, 避免了人为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有利于克服沾染干扰等偏倚。,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用有效药物作对照,应考虑双模拟(double dummy)技术: 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各设一个安慰剂以达到双盲的目的。 试验组:试验药物+对照药物的安慰剂 对照组:对照药物+试

13、验药物的安慰剂,胶囊技术的要求:必须保证不改变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征。,用于试验药与对照药形、色、香、味及用法等不同,但又无法改变其一时。 双盲、双模拟法图示 A 药 B 药 1 2 3 4 A药组: + B药组: + 1 4 2 3,3、4 药分别为1、2 药的模拟剂(安慰剂),随机分配表,必须利用随机化的工具: 随机分配表 利用计算机软件产生随机分配表后者是目前最常用也符合要求的理想方法。,例4.1 将10例患者随机地分配到甲 (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先将患者编号,然后任意指定附表 16(随机排列表) 的第4行,舍掉10-19的双位数字后排列如下:,凡对应随机排列表中偶数者分入甲组

14、,奇数者进入乙组。结果将1、4、5、6、9号患者分入甲组,2、3、7、8、9号患者分入乙组。,例9.2 将15例患者分入三组,一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随机指定第22行,舍去16-20,将1-15排列如下:,与随机排列表1-5对应的入甲组,6-10入乙组。11-15入丙组。结果3、8、11、13、14号患者入甲组,1、6、10、15号患者入乙组,2、5、7、9、12号进入丙组。,盲 态 的 设 置,设盲的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偏倚。 措施:双盲、单盲。 要真达做到双盲(或单盲)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盲底(blind codes)的保存; 封盲的人选; 紧急破盲的规定等。,保持盲态的措施,试验药物的选

15、定和制作; 胶囊制作技术; 双盲、双模拟法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Trial Technique),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发生紧急情况:如严重不良事件;病情恶化必须抢救等。每一病例都应在试验开始前准备好一封应急信件;紧急揭盲应在设计时做出明确规定。,盲态核查,在数据输入核查无误后,应进行盲态核查; 按照统计分析计划书在未分组的盲态下进行统计分析,此时若发现问题可以在盲态下进行纠正。,两次揭盲的内含,在数据核对和输入完毕,经过盲态核查,此时应锁定数据,不能更改;第一次揭盲:仅明确A 、B两组供生物统计学家进行统计分析;第二次揭盲:在统计分析完成、临床试验总结分析报告完成后再进行揭盲。,配对设计(paired design ),将试验对象配成对子,如将年龄、性别、病情、生活水平等相近的患者配成对子。动物实验则可将种动物配成对子,以增强处理组间的可比性。,配伍组设计,亦称随机区组设计,实际是配对的扩大。做法是将条件相近的试验对象配成一组,称为配伍组合,再将每个配伍组中的试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各个对比组中,给予不同处理。,配伍组设计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