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613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篇一:巴楚县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巴楚县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作汇报 XX 年我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及时安排,广泛宣传,全面动员,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紧扣草原承包到户这个重点,狠抓落实,在地委和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年多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草原补奖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巴楚县基本情况:我县是农、牧、林为主的农业大县之一,本县有 8 乡 4 镇 5 个场,农业户口万人,总面积万K,耕地面积

2、120 万亩,总草原面积万亩,其中 65%是荒漠、半荒漠草场,我县总草原面积里公益林面积为 306 万亩, XX 年牲畜存万头只,其中:牛万头、绵-山羊万只,能繁殖牲畜万只。其中 35%牲畜属草原自然放牧。XX 年畜牧业人均收入为 1341 元。 二、工作完成情况: 1、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首先对我县实有草原面积、分布情况、各乡镇场草场类型图等相关材料进行充分分析和核对,并完成了我县辖区内集体及个人承包草场 568 万亩草原具体情况的调查、摸排。同时,加强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管工作,完成了禁牧与草畜平衡责任书的签订,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新一轮的草场使用证的换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县草原承包证换发工

3、作于 XX 年 3 月底完成,草原承包合同书的换发、牧户信息录入工作同期完成。 2、我县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贴项目时召开专门会议, 1 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摸排,对享受此项目的养殖户以村为单位进行为期 15 天的公示;我县组织专门人员完成基本信息录入、专人督查、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由各级财政部门对农户进行打卡补助。巴楚县享受生产资料补奖的农户总数为 5979 户,生产资料奖励补贴标准为 500 元/户,补贴奖金总额为万元。 享受草畜平衡补贴资金的农户由各乡镇(场)自行进行调查、并以村为单位进行为期 15天的公示后,将公示结果上报县草原补奖

4、办,由草原补奖办公室进行最终审核,对符合要求的乡镇(场)优先发放补助资金。我县草畜平衡补贴总额为万元,享受补贴的农户总数为 44306 户。每户平均元。截止目前,我县草畜平衡补助资金已对 10 个乡镇(场)的 44306 户进行了发放,发放总额万元,发放率为 100%。目前我县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全面落实,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发改局和畜牧兽医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5、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巴楚县可利用天然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实施方案 ,并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责任书。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舆论氛围。 2 县、乡、村采取发放宣传单、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和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国家、自治区、地区、县关于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的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使这项德政、惠民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为顺利开展草原补奖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县补奖办对全县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部分乡村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以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

6、用。 3、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为更好的促使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的开展,我县对辖区内乡镇(场)的村党支部书记、会计和养殖户进行了为期 4 天的培训,培训人员 6257 人次。 还及时组织县草原监理所业务人员到开展进度工作较快的其他县进行考察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查找和探讨共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让技术人员真正吃透政策、掌握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4、加强备案、信息 ,确保进度质量 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开始到现在,已做好此项目有关的材料(农户基本信息等)备案、存档工作,我县草原办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工作进度报表及信息

7、上报,及时掌握各乡镇、场工作进展情况,对乡镇、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乡、村进行协调和现场指导。及时传达上级的各种要求和信息,同时及时向上级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四、建议和意见一是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县级财政困难,请求自治区及地区帮助解决部分工作经费,确保我县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草原家庭承包工作。 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时限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需要有专门的草原监理机构来开展此项工作,请求上级部门帮助协调建立相应的机构和落实人员编制,以便更好的开展好此项工作。 我县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

8、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 XX 年度巴楚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仍有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XX 年,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万元已全部到位,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查缺补漏,全面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原,造福巴楚县人民,为建设生态和谐的巴楚而不懈努力。 4 巴楚县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 作 汇 报 巴楚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领导小组 XX 年 6 月 5 篇二:农四师七十七

9、团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农四师七十七团 XX 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切实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我团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我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草原家庭承包工作。现将 XX 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草原补奖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1、基本情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七团位于昭苏盆地中部偏北, 地理坐标为北纬:42554317;东经:80078008,海拔 16403678 米,年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平均无霜

10、期 87 天,东隔康苏沟与昭苏军马场相邻,西接 76 团,南邻特克斯河,北部西段以沙尔套吾山与哈萨克斯坦为界,国境线长公里,东段抵中天山克特敏山脊与察布察尔县接壤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长 18 公里,南北最长 43 公里,团部东距昭苏县城21 公里,距伊宁市 224 公里。这里水草丰美,有着广袤的天然草场,历来是畜牧业重点发展区域,不仅是伊犁挽马的培育故乡,同时也是新疆细毛羊发展的主要基地,更有着新疆褐牛之乡的美誉。 2、计划任务:XX 年,兵师下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面积万亩(实施禁牧面积万亩,草畜平衡面积万亩) ,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面积万亩,其中:一年生牧草良种补贴面积万亩,多

11、年生人工草地牧草良种补贴面积万亩。 3、工作完成情况:截止 XX 年底,已落实草原承包到户面积万亩,涉及补奖农户 959 户,其中承包到户面积万亩。落实禁牧面积万亩,落实草畜平衡面积万亩。发放上级拨款禁牧、草畜平衡、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计万元,全额发放到户。牧草良种补助资金以项目资金管理,给牧民以划分人工草地和天然补播改良打草地形式,兑现予牧民。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是继土地改革、林权改革之后,党在农村又一项重要改革,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方的又一重要强农惠农政策,事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3 月 17 日,全市草原

12、家庭承包工作会议在昌宁召开,副市 长刘刚做了重要讲话,全面启动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8 月 10 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推进会” ,刘刚副市长对我市开展草原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补助奖励标准、工作时间进度、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进一步引起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草原保护工作的重视,刘副市长分别给五县(区)长写了一封亲笔信,要求各县(区)要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按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XX 年 4 月,我市全面启动草原(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

13、结)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市级成立以主管畜牧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农业、林业、国土、档案、司法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保山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保山市畜牧兽医局,抽调各部门人员组织开展全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各县区及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项工作迅速按计划开展实施。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我市各县(区)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保山日报8 月 12 日第 3 版全文刊发了刘副市长及市畜牧兽医局长在全市推进草原今天承包

14、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对会议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保山市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草原家庭承包及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知识问答也在同一版面登载。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让全市人民及时了解国家实施草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草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心和支持。 (四)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隆阳区作为先行实施的 40 个县市之一,及时组织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昭通市巧家县考察学习草原家庭承包工作经验,回来后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补充完善。市草原办三次举办培训班,两次深入县区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暨草畜平衡”对各县区草原办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5、还及时组织县(区)草原办业务人员到开展进度工作较快的隆阳区进行考察观摩、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查找和探讨共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草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我市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和技术要领,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拟定了我市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意见和市级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上级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指导各县区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和牧草良种补助实施方案 。 (六)勇于探索,制定工作流程 我市草原办学习借鉴林改工作经验,结合草原工作要求,制定草原改

16、革工作流程及说明,指导各县区按步骤制定工作计划,大大加快了草原工作步。 (七)依托林改成果,精心组织实施 我市结合 1986 年全市草原普查资料和六类草原界定(山地草丛类草场、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疏林草丛类草场、宜牧林地草丛草场、撩荒地类草场、农隙闲地类草场) ,根据省级核定到县级的草原面积,从政策和技术层面确定本次草原改革范围,确定为草原的条件:一是没有纳入林权改革的纯草地;二是纳入了林权改革,但草本植物覆盖度大于 80%,林木郁闭度小于 70%的林地。经济林地、林改时有纠纷的土地、已改变土地用途性质、单块面积小于 200亩以下、国营林地等五类情形不纳入草改。根据以上条件在县级将符合草原改革条件的宗地在林 改成果图上勾画出来,利用 GPS 定位系统,面积划分至乡、村、户。并建立属性表(宗地号,四至界限,涉及的村组、户、人口,宗地图等) 。利用林改成果,不再组织开展外业调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工作的顺利完成赢得了时间。(八)强化措施,有序推进 各县区草原办组成文秘工作组、宣传发动组、业务指导组、矛盾纠纷调处组、确权发证组、督查指导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