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10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604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教案10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范进中举教案10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范进中举教案10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范进中举教案10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范进中举教案10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教案10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教案10则(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进中举教案范进中举教案 1010 则则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一):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二、体会运用比较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三、体会透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重点】重点:(l)学习透过对话描述、动作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比较写法。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杯具,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这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先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最后考中了

2、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杯具,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这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先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最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也能够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3、对联导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

3、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 ,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透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3.注音作揖带挈相公醺醺行事长亲腆着啐

4、抛嗑亚元解元绾桑梓轩(xun)敞锭子拙病商酌4.疑难词语补充解释。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相”读,不读;“中”读,不读。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此刻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 ,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 “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

5、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 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状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述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3.速读课文,划出描述范进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初探讨论: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2)个人原因

6、:范进 20 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 54 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比较、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2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3疑点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4解决办法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资料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范进

7、喜极而疯片断赏析。胡屠户形象分析。比较、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整体感知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资料,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教学过程1作家、作品简介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

8、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围绕“中举

9、”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3范进形象分析中举前学生默读第 1、2 两段,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应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中举后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 5 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那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能够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

10、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那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 “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 “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学生读第 5 至 12 段,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立刻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 ,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 ,可见他性格

11、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立刻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后练习五第 2 小题。总结、扩展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资料,透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但是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述部分,体会人物性格。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胡屠户形象分析。2比较、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3范进与孔乙

12、己形象比较。4 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整体感知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资料,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教学过程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比较、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明确:主要用了比较、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比较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腆着

13、肚子去了” , “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 “那手早颤起来” , “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透过比较,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夸张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 “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但是来。 ”众人回家时,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直接写实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 1 小题。那里胡屠户的动作“攥” 、 “舒” 、 “缩” 、 “揣”及“紧紧” 、 “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透过比较、夸

14、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述,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教师提示:能够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已有批判,也有同

15、情。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总结、扩展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透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述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比较、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述、讽刺,大大加强了的批判性。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示例 1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

16、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示例 2 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范进中举教案(七):教学目的:一、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的腐败,体会反对封建制度、肃清封建思想流毒的必要。二、学习文中鲜明的对照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按范进中举前后的资料划分段落,编写每个段落的材料提纲。2列表或列提纲证明范进中举前后的“今非昔比” ,抓住关键词语就范进本人、胡屠户、张乡绅三人前后变化进行对照。3查字典,质疑。二、指导阅读:1与孔乙己写作意图类似,均是控诉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是科举考试的败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