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553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篇一: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品)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串,诵读由词串组成的韵文,并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领会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导入:我们曾经领略过庐山的云雾,感受它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曾经欣赏 过吉林的雾凇,感受它千姿百态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板书课题:黄山) 。黄山以“四绝”

2、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继续板书课题:奇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16 课黄山奇松,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 解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异、奇怪、神奇?) 再读题:让我们带着那份心中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奇松。 (一)激趣初读:黄山的松树“奇”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检查读书: 同学们,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 个) 指名读每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请班里读书读的最好的同学读) 。 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3、 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三、 再读课文,品读韵文。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黄山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也从文中找到了一些形容黄山松树的词语,串联成了一篇韵文。 【出示词串】:山顶陡崖 饱经风霜 潇洒挺秀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篇二: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 ,共安排了黄

4、山奇松 、 黄果树瀑布 、 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 ,说到它的“四绝” ,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 、 “陪客” 、“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 ,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

5、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 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

6、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 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 (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 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 揭题:黄山奇松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 独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由谈家乡的名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一方面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方面巧妙地引入主题,并用“情有独钟”一词为纽带贯穿前后,既理解了“情有独钟”这个词,又在运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 二、初读感知,读词理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

7、来后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组词、一首诗、一篇美文。大家有没有兴趣读一读?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学生评价。 是啊,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5、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选择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6、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7、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那

8、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 8、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 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 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这一段,找一找、品一品描写这三棵松树的语句。想想在这三棵松树中,你对哪一棵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 (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找出自己情有独钟的松树,并将初步的感悟写在书旁。 ) 2、相信同学

9、们已经有一定的收获了。下面就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师走下讲台巡视,聆听并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 ) 3、相信组内的交流让你有了足够的信心,也让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来,说说看,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4、大堂交流。 师相机点评归纳: 出示描写三大名松姿态的语句: 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而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 黄山松人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奇特的姿态。 (板书:姿态奇特)当交流到迎客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悟透“饱经风霜”一词。 此时,你想说什么?老师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 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师相机点评并板

10、书:生命力强 你们的想法和作者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怪不得作者浓 墨重彩地描绘了迎客松。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 (引读)如今, 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5、黄山奇松还有很多,下面你也来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一下黄山奇松的奇特姿态吧! 生练习。 6、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一下三大名松奇特的姿态以及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吧。7、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这组词语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文章的结构。而且中间的三组词就是写的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请同学们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背一背课 (语文生本课堂的一大特点便是用一个开放性的大话题来统领整篇课文

11、的教学。 “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一问题既呼应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即从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到对三大名松之一的情有独钟,层层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到语言文字中去挖掘 三大名松的姿态之美和精神之美。此外,第二个板块中的一组词也在教学的最后得到了回应,这组词既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又提纲挈领地指明了背诵的思路。 )成长的足迹 三上黄山奇松有感 开学不久,我就接到了去姜堰上交流课的任务。经过了两个月暑假的闲散生活,一下子就被这一消息惊醒了神经。于是我便开始着手备课。 首先是选定课文。考虑再三,我选择了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确定课文后,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地读,试图找准文章的文眼、文

12、脉等一些课文所寄予的以及需要给学生的语文的东西。充分解读教材后,我的头脑中有了清晰的思路:黄山奇松奇在哪?紧扣这个大问题,便有了第一份预案的设计。 接着是一次次的试上。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我没有退缩,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把课上好。那段日子,常常因为想教案想得睡不着觉,我总希望能找到最贴近学生的交流点。不断地思考,总会有灵感的闪现,预案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成熟起来。后来,我以“情有独钟”一词贯穿整堂课。用 “那在这三棵松树中,你对哪一棵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去感悟黄山奇松姿态美和精神美。去姜堰上课的前一天,教研员徐月老师来为我的这堂课作指导。听完我的

13、试上,徐老师和我一起探讨着课中的细节该怎么处理,课中出现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虽然第二天就要去上课了,但我仍力求再一次完善我的教学预案,甚至为了一个小细节的处理,我和邓校长、管丽琴老师商讨到六点半才回家。晚上躺在床上,我消化着这份凝聚着众多老师智慧的教学预案,心中有着些许紧张但同时也怀揣着对明天的一份期待。 9 月 30 日,一个难忘的日子。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的甜蜜。充分的备课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细节的推敲让我的课堂一气呵成。 我想:这便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的成长的足迹。 篇三: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14、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 3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 、 西湖 、 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 11 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 投影、课件、录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同学们曾经欣赏过神奇的九寨沟、秀丽的西湖、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安徽省看看“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板书) 。 请看大屏幕!(播放黄山风光视频) 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黄山以“奇松、怪石

16、、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其中的一绝奇松(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里,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那么,课文是怎样写黄山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听老师朗读课文。老师读完,你要评价啊! 2、谁来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你能不能仿着老师这样也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好,开始! 3、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 誉为陡崖 玉屏楼宾客 屹立 卧 情有独钟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大家注意“枝干遒劲”这个词语, “劲” 是多音字。【jn】 力量;力气:使劲有劲手劲。精神;情绪:冲劲儿干劲十足。效力;作用:酒劲儿药劲儿。神情:瞧他那高兴劲儿!趣味:这电视剧真没劲! 【jng】 正直,挺拔,坚强有力:士。松。草。良将旅。疾风知草,烈火识真金。 遒劲【qijng】雄健有力(一般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 ) 3、我们把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